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陸不是大型安隆公司是世界製造工廠

林祖嘉
user

林祖嘉

2002-03-01

瀏覽數 13,100+

大陸不是大型安隆公司是世界製造工廠
 

本文出自 2002 / 3月號雜誌 第189期遠見雜誌

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梭羅教授在台北「全球化經營策略」的演講中,提出他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諸多看法。其中最令人爭議的一點就是,他認為大陸經濟像是一家大型的安隆公司,內部關係複雜且表裡不一,尤其大陸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到8%,更是不可採信。

此外,他還有三個論點:第一,他引證大陸官方說法,認為大陸地理區位85%的農村地區成長率為零,因此他推論全大陸的成長率不可能到8%;第二,與大陸關係密切的香港經濟成長率為負2%,故大陸不可能會成長8%;第三,台灣沒有能力影響大陸經濟,台商資金技術流到大陸也不會增加大陸經濟實力。

過去十年來我曾投入很多時間研究兩岸經貿,也多次赴大陸考察台商與大陸經濟。我不知道梭羅教授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研究曾花下多少工夫,但至少上述幾個觀點十分偏頗,我願意做一評論。

首先,研究大陸經濟的學者都知道大陸的統計數據經常有一些問題,但是大家對於大陸每年成長7%到8%的看法則是相當一致,不但大陸如此預估,國外許多研究機構也都如此估計。

更重要的是,不論我們是否相信大陸成長率的數據,我們都不能否認大陸已經或即將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看法。換言之,大陸經濟體系中製造部門在快速成長,這與安隆公司利用政商利益輸送與做假帳的方式來掏空公司資產的作法並不相同,當然也不可以相提並論。

其次,大陸農村面積與人口雖然占大陸的85%左右,但2000年農業產值只占其GNP(國民生產毛額)的15.9%。換言之,城市地區雖然人口與土地較少,但製造業與服務業幾乎都集中在城市地區,而由於這兩種產業的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85%以上,因此只要其成長率超過10%,GDP產值的成長率就可以維持8%。我只是覺得很奇怪,經濟成長率是以產值的成長率來計算,梭羅教授怎麼會想到以人口和地區的成長來計算,而忽略產值的結構呢?

第三,香港雖然與大陸的經濟關係十分密切,但其相關的主要業務仍然在於中間轉運國外產品與人員到中國大陸,而這只是香港經濟中的一部分。其實,香港的金融業務、旅遊、不動產交易等,這些屬於服務業的主要項目才是占香港經濟體系中的最大宗。因此,當亞洲各國經濟不景氣時,會立即影響到香港的金融、旅遊及貿易中轉等業務,因此即使有大陸經濟的支持可能也沒有太大助益。

換言之,大陸經濟成長率8%與香港的負2%可以並存,兩者之間不一定有矛盾。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台灣對大陸經濟影響顯著

最後,大陸人口與土地面積相對台灣而言很大,但是大陸在2000年的GNP總產值是1兆美元,而台灣則是3000億美元,大約是大陸的三成左右。因此,如果從經濟的規模來看,台灣相對於大陸並不是那麼小。

事實上,也許大陸上五萬家台商無法全面性地影響大陸經濟,但對於大陸一些重要的地區與產業,我們則可看到許多台商的影響,電子資訊業產值就是其中之一。

大陸最近幾年成長最快速的產業之一就是電子資訊業,依工研院電子所的資料顯示,大陸電子資訊業產值在1999年時已超過台灣,是全球第三大生產國,僅次於美國與日本。如果我們再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大陸電子資訊業的產值當中,以廣東省生產最多,其次是江蘇省,而「恰巧」這兩個地區就是台商最集中的地方。

依據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的估計,大陸出口電子的資訊產品中,有七成以上是台商工廠的貢獻。顯然,台商對於大陸產業與區域發展都有很顯著的影響。

雖然梭羅教授的諸多觀點過於偏頗,但對於他提出的某一項結論,我則持肯定的看法,即其認為「台灣勿以受害者看待兩岸經貿」。其實,更重要的是,台灣應該積極地利用大陸的市場、人力及其他資源,一方面進行兩岸產業分工,一方面加速台灣的產業升級,同時提高台灣的競爭力,這才是台灣最佳的策略。

做為一個外國學者,對美國經濟與政策可以侃侃而談,但對不熟悉的地區要先做好功課,不宜放言高論,台灣已不是落後地區。這位常來台灣的學者,可以學學波特教授的自律,「我只是提供大架構,你們才是台灣專家,我不是。」(本文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