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安隆原將退休的員工一定十分羨慕安隆前執行長史奇林(J. Skilling)。
史奇林是安隆極少數能「全身而退」的高階主管。去年8月史奇林便瞭解安隆財務出現危機,他決定不動聲色地離開,並將當時他所持有的退休金帳戶兌現。
相較之下,其他安隆員工便沒有如此幸運,因為從去年10月起,安隆規定未滿退休年齡五十歲不得將其股票賣出,但員工近58%的退休金投資在安隆公司的股票,最後只能望著退休金付諸東流。
安隆事件的爆發浮現了美國退休金帳戶制度的癥結。隨著破產問題發生,安隆股價從原先一股90美元的高峰,跌到現在只剩下67分美元,安隆員工原本祈求的豐厚退休金也跟著股價大幅縮水,甚至血本無歸。
退休金的大幅縮水與安隆的退休金帳戶計畫有關,這也是全美企業普遍採用的退休金制度。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名為「401K」的法案,允許企業員工退休金定期撥款投資基金予以免稅。企業主定期將員工部分薪資轉至退休金帳戶,員工可自行管理退休金,或交由專業投顧協助管理。如此作法讓員工退休金不再只是消極的保本功能,而是能兼具投資意涵。但缺點在於,員工退休後應給付金額不確定,完全依照提撥基金的投資效益而定。
依據美國員工退休基金401K帳戶制度,只要員工存錢進入帳戶,企業就會投入相對資金進行投資,不過企業通常選擇自家公司股票做為投入資金項目。在這種以自家公司股票充數的情況下,安隆許多員工的退休金隨著公司股價重挫而大幅縮水。
除了安隆,許多企業員工退休金帳戶也曾出現問題。可口可樂員工甚至將81%退休資產投入公司股票,但該公司股價從1998年至今已經下跌近49%,另外包括朗訊及全錄等退休金帳戶都曾出現獲利隨著股價大幅縮水的情況。
如果不謹慎選擇退休金投資計畫,安隆事件很可能在你我職場上重演。
美國《TIME》指出,在景氣低迷時,時間對退休金投資者而言,是朋友亦是敵人。往往愈接近領退休金的時候,投資者能選擇投資的方式愈少,情勢對投資者也愈不利,因此想利用退休金安心養老的人,一定要提早思考退休金的投資規劃與風險管理。
第一步:分攤風險
如何將退休金妥善運用?第一步便是「分攤風險」。
尤其在不景氣的年代,分攤投資風險是每個投資法則都會談到的金科玉律。但許多投資者仍然忽略其重要性。
以安隆為例,員工超過一半退休金額投入公司股票,當股價波動增大時,獲利便顯得十分不穩定。太多人習慣將投資保持在固定項目上,期待長久便可翻本,「大家都忽略市場變動的問題,」美國加州參議員芭芭拉(B. Barbara)表示。
《經濟學人》指出,401K計畫應規範員工不得投資自己公司股票超過10%,而許多美國參眾議員正聯合推動此修正案,期望納入401K計畫規範中。
一般理想的分攤投資包括在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現金類投資等,將這些投資項目進行分散,也在同一種類別中進行分散。選擇適當的資產配置模式,可以將風險擴散到多種投資種類,如此較能得到更穩定、可靠的獲利。
第二步:投資項目隨年齡增長做調整
投資另一個準則是,隨著年齡增長,投資項目也應有所調整。
許多人在退休前做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投資,以為一本萬利,一套投資組合可以坐享一輩子,這種想法必須改變。
《TIME》指出,投資者必須隨時注意退休基金的損益平衡,並保持資金流通。倘若某部分投資出現巨量下跌,還可以將資金抽出或轉往別處投資。
Eagle資產管理公司投顧庫瓦特(E. Cowart)表示,三十五歲之前仍可選擇風險與獲利較高的投資項目,不過由於大部分投資人已經成家,需要考慮房貸、子女教育費等負擔,所以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加重防禦型的投資組合比例,如全球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等。
退休族群的理財應以風險為優先考量,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最好以風險低、收益穩定的基金類型為主要投資工具,國內股市波動大,即使要投資股票,也應選擇獲利平穩的績優股,不宜追高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定存如超過一定金額就會超過免稅額度,投資人可選擇債券型基金等投資工具來節稅,投資報酬率也不比定存低。
第三步:投資組合更謹慎,並定期評估
每年至少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一次檢視,或者當個人財務情形發生變化時,投資人也應該重新檢視。
將投資結果與同等風險的相關市場標準互相比較,以評估自己的投資表現。必要時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來確保投資計畫符合自己的長期財務計畫。
此外,在投資策略上可以選擇兩支以上投資標的為不同地區的基金。
同時投資以不同地區為主要投資標的的股票型基金,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遠東經濟評論》建議投資人在景氣低迷時,基金投資應分散歐洲、美國、亞洲等三大地區的區域型或投入單一國家股市基金,並依景氣循環轉換選擇兩支以上基金。「絕對不要因看好單一公司或市場投入全數資金,這樣會血本無歸,」Towry Law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畢爾(C. Beale)表示。
除了區域分散外,投資者也可選擇兩支以上不同計價幣別的基金。選擇不同計價幣別的基金,不僅有助於分散市場風險,同時可藉由建立多種外幣資產來降低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四步:慎選專業投顧
代表安隆全體員工的辯護律師古耿迪(E. Gottesdiener)表示,「員工面對退休金不僅只能完全靠自己,還得注意身後操盤的那隻手。」這句話意味著,投資人對於投資顧問必須善盡監督者角色。
部分投顧或經理人為求業績與客戶支持,會強烈推薦投資者投入某項投資標的物,事實上投資者獲利並非優先考量。而專業投資銀行也因為與大企業關係緊密,在投資評比上出現偏頗。
《國際先鋒論壇報》便提出懷疑,許多銀行因身兼投資指引與創造大筆投資銀行業務雙重角色,所提出的投資報告並不能全然相信。
安隆的員工便是聽從公司以及投顧建議而大量買進公司股票,即使當時安隆股價已經一落千丈。
研究機構Thomson Financial指出,從1986年以來,華爾街知名大證券商因承銷安隆股票和債券,營收共獲得3億230萬美元。其中,高盛證券以收受6900萬美元而名列榜首。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則以6400美元居次,所羅門美邦則收受6100萬美元位居第三。
Thomson Financial更進一步指出,銀行分析師與投顧為避免得罪客戶,在股票評比方面,幾乎看不見負面評比。2000年被分析師列為「賣出」等級股票比例僅占0.9%,去年則是1.6%。
因此投資人在選擇投顧時必須格外謹慎。投資人不僅需仔細閱讀證券分析師所做的研究報告,並且要求投顧提出多樣性投資組合,如不滿意,必要時不定期更換投資顧問,以聽取多方資訊與意見。《TIME》指出,一般人在做退休金投資規劃時,一定要強調基金運用的主導權,對於投顧與分析師的建議不能照單全收。
安隆危機給與投資大眾最大的啟示在於,未來是難以掌握的。想要將退休金一次投資便高枕無憂,是天方夜譚。在投資路上唯有常保警覺心,隨時注意市場的變化,自己才能坐擁財富,真正享受「全身而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