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開放大陸探親之後,對大陸的經濟會產生什麼衝擊?
答:第一、台灣人帶過去許多品質很好的東西,會對大陸產生一種示範作用;第二,他們會因此比較:「為什麼台灣做得到,而我們不能?」對大陸經濟也有刺激作用。
問:去年十一月在中共「十三大」中,趙紫陽提出了「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理論之後,大陸的經濟改革會有何種調整?
答:從這次趙紫陽的談話,可以看出大陸經濟可能有幾種轉變:第一、從前共產主義強調「生產」;現在也開始重視「消費」。第二、從前經濟一向由中央設計;現在開始重視物價的反應和供需平衡。第三、從前共產主義國家講究一律平等,大家吃大鍋飯,做不做事都拿一樣多錢;現在也開始注意所得差距,多做事的人可以多拿錢,對人民有激勵的效果。
趙紫陽提出「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理論,只是因為說不出完全放棄共產主義的話,等於替自己找一個下台階。至於第二、三階段是什麼,何時會達到理想的境界,誰也不知道。
問:目前中共的經濟改革遭遇了那些困難?
答:第一、從前物價很低,無法反映成本;現在想要調整物價,但是一般民眾又以為這就是通貨膨脹,物價失去控制了,心理上重生恐慌。如何把太低的物價調整為合理的成本,而又不調整到令人民恐慌的水準,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其次,在四川農村,趙紫陽曾推行頗為成功的承包制度,他們也想把承包制運用到工商業方面。
問題是在農村的承包辦法中,多包一件工作,大家都可以多賺一點錢。包下工作的人和實際動手做的人,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工廠中,如果經理簽下了一紙合同,多賺的錢歸經理,手下的工人會想:「工作不必多做,反正我也拿不到好處。」因此必須設計一種能使工人個別的利益和工廠整體的利益一致的辦法,這也是很困難的地方。
另外,農村的承包制很單純,只要領來種籽肥料,收成之後繳回去就行了。可是工廠的生產要靠其他工廠供應零件和原料,如果其他工廠不配合,承包的工廠就不可能交差。這裡面包含簽合約的問題,合約履行的問題,以及法律責任和制裁的問題。這些問題牽涉的層面太廣,除非整個制度改掉,否則恐怕不會成功。
公車司機不滿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北平把計程車包給司機經營,鼓勵他們努力一點,就可以多賺一點錢。但是引起公共汽車司機的不滿,他們說:「同樣是開車,為什麼計程車司機賺的錢比較多?」
因為法律上禁止罷工,他們就用怠工的方式表示抗議,例如第一部開出去的車,藉口車子故障,停在第一站的路旁;第二部開出來的車子也停在它後面,說第一輛不開走我怎麼開?依次推類,一大串公車停在一起,弄得大家都沒有車子可搭。後來不得已,只好把公車司機的薪水也提高。
可見這不是某一工廠或某一行業的問題,情況相當複雜。若沒有決心徹底的改革,很不容易搞好。
問:對這些問題,他們有沒有想出具體的對策?
答:他們知道問題複雜,大陸地方太大,如果一下子全面改,怕影響層面太廣,所以開闢經濟特區,做為實驗各種方法的模型(pilot plant)。例如先在特區裡實驗比較前進的、資本主義成分比較重的辦法。如果成功,再用到廣州,漸漸移植到其他地方去。
因此有人說,如果要預測大陸經濟改革的動向,從深圳就可以看得出來。
另外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向台灣學,台灣做了很成功的制度,他們比較有信心嘗試。
問:請評估一下海峽兩岸直接貿易的可能性?
經濟學台北
答:海峽兩岸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直接貿易,因此香港是一個很重要的轉口港。未來雙方的貿易,大致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世界經濟情勢。如果世界經濟衰退,台灣的商人可能會想去大陸開發市場。
二、美國的經濟政策。假如貿易逆差繼續擴大,美國進一步緊縮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一般商人也會想和大陸多做一點生意。反之,如果世界經濟繼續繁榮,美國繼續開放門戶,海峽兩岸直接貿易的可能性比較小一點。
問:中共是不是很想與我們直接貿易?
答:當然,他們鼓勵民間儘量多來往、多溝通。純就經濟而言,直接貿易當然比間接貿易有利,問題是台灣不願意這樣做,不過這就牽涉到政治問題了。直接貿易是最好的選擇,不能做到最好,只能選擇次好的轉口貿易。
問:中共自己說過要「經濟學台北」,你認為在中共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台灣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答:大陸對台灣的經驗非常有興趣。很多以前他們做夢都以為不可能的事,例如外匯是最短缺的,怎麼可能多到用不完?現在台灣卻都變成可能了。
台灣經驗可以對大陸產生示範作用,除了科技的示範之外,還有組織和管理的示範,他們對台灣的勞資問題、勞工組織都非常有興趣。
另外他們最有興趣的就是行銷的技術,很想知道台灣是怎麼把產品推銷出去的。
剌激、挑戰、威脅
舉例來說,目前大陸產品在美國的銷售是用間接的方式,吃了很多苦頭,假如顧客對貨品不滿意,消息輾轉傳回來,時間拖得很長,有時長到三個月、六個月。在這期間內,同樣的錯誤仍一犯再犯。可是台灣在美國有直接的行銷網路,顧客有意見,一個電報來了馬上可以改。他們認為這個辦法好得不得了。
台灣不但可以對大陸產生刺激和挑戰,也是一種威脅。以前大家都說,大陸對台灣可以用飛機和大炮進行軍事威脅;現在我們可以反過來對他們進行思想和制度的威脅,這種威脅比武力還要強大。
對一般人而言,台灣是一個希望,台灣如果搞得好,會讓他們覺得台灣還是很有希望的。
難以啟口的要求
問:現在西方人對大陸的投資熱已漸漸滯褪,台灣卻有許多人躍躍欲試,請問去大陸投資有什麼風險?
答:從前西方人和大陸做生意,派了很多會講中國話的人去大陸,我有些中國朋友的孩子都去了,但這些人只是有中國臉孔,講的中國話帶有美國腔,他們對大陸的情形根本不瞭解。
一般而言,中國人比較世故,即使拒絕也不會正面說「不」,不像西方人那樣直截了當。如果不瞭解這一點,困難就產生了。
例如我有一個朋友到大陸去做研究,原來說好要做二十天,可是做到十二、三天的時候,對方就把進度延緩,慢慢不合作了。我的朋友不瞭解為什麼會這樣,後來才知道他們是想要求一點額外的報酬,可是卻不說出來。
這一點,我想假定台灣的人要去大陸投資,可能比較有利,同是中國人嘛!可能對風俗民情瞭解多一點。
對大陸投資大的風險是政策不定,法律沒保障。他們規定不能有私產,也沒有民法規定私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政策隨時發生變化,商人馬上血本無歸。假定台灣的人要去投資,這一點要牢牢記住。
問:目前看來,中共經濟愈來愈走上資本主義與私有財產制,與台灣漸趨接近,請你從這個觀點預測一下中國前途。
答:最近到大陸去看,什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們已絕口不談了。
只是招牌不同
他們現在說「中國的社會主義」,至於中國的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內容?根據什麼而來的?卻從來不提。只說:「我們現在做的,就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這個解釋可以很廣,從他們真正的作為來看,和台灣實行的三民主義,其實可以說只是名詞上的差異。
中國的前途問題很複雜,也很難說,不過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兩家店只是招牌不同,但裡面賣的東西都差不多,你說這是一家店還是兩家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