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期,微軟公司打算針對個人電腦硬體推出一項繪圖標準,曾經創造了許多個人電腦熱門遊戲軟體的一流程式設計師卡麥克(John Carmack)當時並不支持那項標準。八年後,當卡麥克的Id Software公司推出新一代的「毀滅戰士」(Doom)電腦遊戲時,他仍然與微軟劃清界限。
「對他而言,這幾乎就像是宗教信仰,」微軟一名經理柏克斯(O. Berkes)抱怨說。許多遊戲軟體開發商跟卡麥克不同,他們早已採用微軟的技術和標準。
卡麥克是Id Software的共同創辦人,且身兼首席程式設計師,他一直執著於使用自己的繪圖技術。他是徹頭徹尾的技術純粹主義者,試著要創造一個通用的程式碼,與微軟的視窗、Linux、麥金塔的各種作業系統都相容,如果他採用微軟的技術,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他這種技術純粹主義者的作風很受遊戲行家和繪圖技術專家的歡迎。在程式設計師的圈子裡,他享有盛名,因為他主張開放,尤其令人稱許的是,他同意讓其他程式設計師使用Id Software的遊戲程式碼,修改為針對特定用戶的版本。遊戲玩家最稱許他之處,就是他設計了許多非常逼真、極度暴力的射擊遊戲,受到年輕男性玩家的歡迎,但卻讓為人父母者和政界人士非常震驚。
卡麥克還有一點非常獨特。他的成功提供創業者一個有別於傳統的另類成功之道。位於美國德州的Id Software剛成立時規模很小,並未向外尋求資金,所有資金都是自己的,而且即使在公司因為銷售遊戲軟體和收取軟體授權金而賺進數千萬美元,公司仍然維持很小的規模。「如果讓公司的規模擴大,結果只是賺進更多錢,但對我而言,賺更多錢並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動機,」已經是百萬(美元)富翁的卡麥克說。
用兒童文學作家蘇斯博士(Dr. Seuss)的話來說,這是個「企業就是企業,企業一定要成長」的世界,但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卡麥克這種自我設限的作法非常罕見。Id Software的作法違反傳統的商業邏輯,他們每年的營業額高達2000萬美元,但只雇用十七名員工,平均每人營業額超過100萬美元。
繪圖處理器
卡麥克過著遺世獨立的隱士般的生活,至少在他認識他的妻子之前是如此,他的妻子康恩(K. A. Kang)也在Id Software工作。「我拜託他合群一點。我告訴他不妨學學史巴克先生(編按,美國電視影集《星艦迷航記》的一個角色),」她說。
有一次一名同事下班時,極度內向的卡麥克竟然向他說再見,令那位同事大吃一驚。卡麥克很少跟其他程式設計師交談,他妻子解釋,原因是他覺得他們應該也跟他一樣,不喜歡別人打擾。
卡麥克的日常工作規劃得井井有條,每天都有既定的工作目標,通常工作內容都是解決程式碼裡出現的錯誤。過去多年以來,他每週寫程式的時間高達八十個小時;但現在他已經是一流高手,所以改為正常上下班,工作之外每週另外花三十個小時研究如何讓火箭垂直起降。他甚至讓別人分攤部分寫程式的工作,這是多年來他第一次這麼做。
「我確信卡麥克和我們都不一樣,」曾在Id Software設計電腦遊戲的麥克基(A. McGee)說,他已另行創立Carbon6 Entertainment。「他無論做什麼都追求完美。他選定目標,然後全力以赴,」擅長卡麥克所有遊戲的玩家丹尼斯方(D. Fong)說。
卡麥克也在辦公室和同事一起玩電腦遊戲,不過他往往不是玩得最好的人。如果有崇拜他的玩家想在他們的網站上註明網站是獻給他的,他總是回答,「請不要這麼做,請不要這麼做。」
「我很榮幸年輕的程式設計師以我為學習的榜樣。但是我並不贊同英雄崇拜或個人崇拜那種極端的作法。我並不喜歡成為名人,」卡麥克說。
相反地,他致力於創造良好的繪圖程式碼,然後交由Id Software內部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使用,讓他們設計出最佳遊戲軟體。「大家都很驚訝我怎能如此不理會公司和遊戲軟體界發生的事情,」卡麥克說。
毀滅戰士
當卡麥克站到台前時,動機都是他對技術那種純粹主義式的想法。幾年前,他公開批評傑伯斯(S. Jobs)和蘋果電腦公司趕不上立體硬體技術的進步。結果造成他跟傑伯斯會面時的緊張氣氛,最後,還是蘋果電腦改變態度。後來,卡麥克又跟傑伯斯底下的人發生摩擦,因為此人要求他們在參加2001年1月的麥金塔電腦世界大展之前,先檢查卡麥克「毀滅戰士」的展示內容。卡麥克沒有展示任何殺戮或流血的畫面,但他堅持要展示盜屍惡魔的畫面。最後傑伯斯還是同意他們展出的內容。
由於卡麥克的電腦遊戲可以帶動個人電腦的銷售,連帶提高了作業系統軟體的銷售,所以微軟的蓋茲(B. Gates)也注意到了卡麥克。卡麥克曾批評,個人電腦軟體和硬體界的人從未會談過,於是蓋茲舉辦了一場「視窗系統繪圖高峰會」。去年卡麥克登上互動藝術及科學學院的名人堂,到目前為止,遊戲產業除了卡麥克之外,只有三個人獲得這項榮譽,蓋茲也向他道賀。
在電腦遊戲界,卡麥克的影響力一直很大。他的團隊在1992年推出由玩家擔任主角的射擊電腦遊戲軟體——德軍總部3-D(Wolfenstein 3-D)。由於他們大量授權經銷這套軟體,助長了1993年開始出現的共享軟體(shareware)運動,他們本身也賺1億美元以上的營業額(雖然大約有一千五百萬套的軟體是從網路上免費下載的)。Id Software預見了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因此早就免費奉送許多軟體,先牢牢掌握住嗜玩電腦遊戲的玩家,真正賺錢是靠之後出售升級版本給這些玩家。1996年,Id Software推出第一個真正立體的電腦遊戲,「雷神之槌」(Quake),從此Id Software就在有多名主角的網路遊戲中,奠定重要的地位。這類遊戲已經滲透電影、藝術等各個領域,因此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小規模之神
卡麥克和他的同事並未利用這些成功之作來擴大公司的規模,他們採取很保守的商業哲學,避免「不計一切代價追求擴張」的態度。卡麥克說,現在的遊戲軟體牽涉到的藝術設計和程式設計工作很龐雜,他根本不知道他們公司何時可以完成某個電腦遊戲的開發工作。
然而,Id Software很受外界注目的是,對於員工無止境的辛苦工作,提供很慷慨的回報。由於公司讓員工分享利潤,所以在業務好的時候,有些員工一年可拿到45萬至60萬美元。Id Software的執行長何藍希(T. Hollenshead)說,由於待遇這麼好,因此公司也希望員工能夠花很多時間努力工作。雖然工作繁重,但員工還是有時間享樂。每天公司內部都會舉辦一小時的「雷神之槌」殊死戰,有時候甚至何藍希也會參加比賽。
Id Software保持小規模。「我們不需要龐大的開發團隊,」卡麥克說。Id Software只做他們擅長的事。他們的開發團隊目前正努力設計新版本的「毀滅戰士」,這將使電腦遊戲更進一步提升栩栩如生的寫實程度——只要反暴力的電檢人員不出面阻止的話。
雖然「毀滅戰士」和「雷神之槌」曾締造了數百萬美元的營業額,但是卡麥克仍然無法隨心所欲地做一切他想做的事。雖然卡麥克擁有Id Software約40%的股權,但克勞德(K. Cloud)等另外兩名股東合計持有50%以上的股權。Id Software推動任何新計畫都必須取得大家的共識。2000年時,公司內部討論應該進行哪些新計畫,卡麥克和一位同事史堤德(P. Steed)想重新設計「毀滅戰士」,但克勞德等兩位大股東反對。史堤德串連了一些同事,威脅公司說,即使公司不准他們做,他們還是會做。
後來史堤德被開除,「因為他遭到報復,雖然我反對這麼做,」卡麥克在公司網站寫下這樣的字句。克勞德也上網回應道,Id Software的每一個電腦遊戲似乎都會有一些「大衝突」。
史堤德被開除,顯示卡麥克的權力受到限制,也呼應了其他同業的高階主管對Id Software的批評:Id Software有時候欠缺大人管教。何藍希負責商業上的決策,例如授權相關事宜。但是他不參與創意的部分,也不涉入程式設計師、藝術家和設計師之間的爭論。這些人之間沒有仲裁人,公司的股東之間也沒有仲裁人,難免會產生衝突。「股權結構的確是Id Software的根本問題所在。公司所有的事務都沒有一個明確的領導人來負責,」卡麥克說。
自從那次事件之後,大股東之間一直相安無事,產品開發工作也持續進行。卡麥克說,目前開發團隊中沒有任何人討厭所有其他成員,這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
市場的雷神之槌
卡麥克很重要,因為沒有一個遊戲設計師像他那樣努力推動繪圖軟體,他開發的遊戲軟體不只要求使用當前硬體設備上最好的繪圖功能,也可以用來測試未來推出的硬體設備。新版的「毀滅戰士」可能會需要像即將上市的Nvidia GeForce3功能那麼強的晶片。這一點讓他成為對繪圖晶片技術規格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繪圖晶片產業一年產值達數十億美元。他的遊戲軟體所採用的程式碼,為好幾代的電腦遊戲藝術家創造了就業機會。許多Id Software的員工離職後,在公司所在地的達拉斯附近成立自己的公司,達數十家之多,使得達拉斯成為全球最暴力、最具有娛樂性的電腦遊戲之都。
不過,外界對於卡麥克和他的公司,也有許多批評。他們設計的電腦遊戲很血腥,而且千篇一律。許多人離開Id Software的原因,就是他們厭倦了老是設計一些凡是會動的東西都要射擊的遊戲。
他們每一種遊戲軟體通常都能售出一百萬套以上,但是他們的銷售數字仍不及那些比較不暴力的主流電腦遊戲,例如「太空戰士」(Final Fantasy)或「神奇寶貝」(Poke-mon)。卡麥克可能永遠也無法成為麥當勞連鎖餐廳之類那麼普及的主流。
卡麥克對此不以為意。他比較喜歡安安靜靜地進行新版的「毀滅戰士」,對上市日期則三緘其口。他努力不懈,因為他預見了「繪圖程式設計的黃金時代」將會來臨。他預期在短期內,電腦遊戲軟體的技術就會應用在動畫電影上。
他希望,運用這些技術的電影會比知名的恐怖電影「十三號星期五」更有風格一點,不過,他也提醒大家不應把電腦遊戲歸類為藝術。「我們所從事的並非藝術。說電腦遊戲是藝術,只是那些想要提升遊戲產業地位的人似是而非的說法而已,」卡麥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