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之間的「溝通」:半個手臂長,是有禮貌的距離?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6-24

瀏覽數 55,5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這世代比較自由,小朋友們多隨興,不拘泥小節,忽略禮貌。然而,隨心所欲常樂極生悲,所以教會孩子「約束自己的心」很重要,人人都要練習保持「有禮貌的距離」與自律,用合宜的方法解決問題。(本文摘自《素養小學堂》一書,以下為摘文。)

上體育課時整隊,A不小心碰到B的臀部,小朋友起鬨:「ㄏㄡˊ,A摸B屁股,性騷擾!」上完體育課,小朋友一進教室就喊:「這是誰的水壺?」「那是○○的!」「剛剛體育課有人哭喔!」一時之間教室不能安靜。

用完中餐要整理桌面與潔牙,這應該已經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還是有幾個小朋友隨便刷個兩三下交代一下,甚或根本沒刷牙,在幼兒園前無障礙坡道當起Running Man,奔跑嬉鬧,影響幼兒園午休。

上述畫面毫不陌生,都是校園日常,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也是司空見慣。

這些爭執或吵鬧不休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大家都可以清心淨耳過好日。於是,藉著這天的連續事件,我跟小朋友討論了幾件事。

首先是「禮貌的距離」。我跟小朋友說:「排隊碰觸惹糾紛,禮貌距離避紛爭。」小朋友很好奇,什麼是禮貌的距離?我說排隊時,和前後的人保持半個手臂的距離,這就是「有禮貌的距離」。半個手臂的距離不會讓人感覺太過疏遠、產生尷尬,但也不會因為太靠近而讓人感到不舒服。如果人人在排隊時能注意,保持有禮貌的距離,不會碰觸到別人的身體,就不會產生誤會。

同樣的,說話也要保持「有禮貌的距離」。你進教室有話要跟老師或同學說,應該走到對方面前,差不多半個手臂的距離再開口說話,這樣便不需要扯開喉嚨成為大聲公。同理,分組討論或下課嬉戲,彼此保持有禮貌的距離,既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xfuel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xfuel

我們模擬練習,再對比前後感受,小朋友說,有禮貌的距離原來是有道理的。

接著,我拋出問題:「什麼行為表現可以建立別人對我們的好印象,讓自己交到好朋友呢?」小朋友有眾多發表,例如「同學沒帶文具用品時借給他」、「同學跌倒受傷時帶他去健康中心」、「同學難過的時候安慰他」、「同學功課不會時教他」等等。

我說這些當然都是好方法,大家都有體貼的心。除了用同理心和別人互動,還有一個好方法,讓我們不用刻意經營便能有好人緣,那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帶來的知識基礎、內在涵養,讓我們遇到事情時有判斷力,會用合宜的、適用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像繪本《狐狸愛上圖書館》中,小老鼠對狐狸說的「讀書,會讓你有好點子。」這樣一舉例,小朋友便懂了。

同學在體育課時哭了,如果上課中老師已有處理,你回到教室發現他沒事了,便不需要大聲喧嘩公告周知,一來讓對方尷尬,二來原本已經靜心準備上課的同學因這聲大呼小叫而分心分神。「譁眾取寵」或扮小丑的方式吸引他人注意,通常是反效果但你不自知。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而凡事「隨心所欲」容易造成自己及他人困擾,甚至波及父母,讓父母難堪難過。例如飯後不潔牙,上課分心講話,在不對的地方、不對的時間嬉鬧......隨心所欲常樂極生悲,所以約束自己的心很重要。

或許這世代比較自由,小朋友們大多隨興,不拘泥小節,忽略禮貌。但也因為這樣的不拘小節,更容易造成誤解或意外。機會教育很重要,讓小朋友時時練習保持「有禮貌的距離」與自律。

有天我在廣播中聽到,在矽谷工作的台灣工程師問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你們在學校上些什麼課程啊?」工程師原以為美國老師會回答英語、數學、科學之類的學科,沒想到美國老師說:「我們教小孩溝通與協調。」

這一段話讓我很有共鳴,有不謀而合之感。在班級中我常跟小朋友談人我之間該如何相處?何謂溝通、何謂協調?人我之間為何需要溝通協調?7、 8歲的年紀很「自我」,常都以為自己對、別人不對,因此在團體中更需要學習溝通與協調。何謂溝通,就是在團體中互相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何謂協調,與人意見相左或發生問題時要如何解決,好讓事情圓滿,這就是協調。

班級裡時不時的爭執糾紛,仔細剝開來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他說我……」「我沒有,你才是……」「你弄我……」「我哪有,你以前也……」。小一點是口角,大一點就變成生氣爭吵互相控訴或出現肢體動作,因此,引導小朋友如何好好說話,以禮相待,與人和諧相處,遇到爭執該用何種方式解決等,一直都是我所重視的班級經營重點。當然,小朋友也不是講一次兩次就聽懂並能實踐,脾氣衝動者時不時擦槍走火;說話太快,未經思考就出口傷人的事也常反覆發生。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我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的呢?禮貌比分數更重要,說好話比考高分更該學習。教導就是我的責任,孩子在這懵懂的年紀,很需要師長父母為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耳提面命、不厭其煩、機會教育、循循善誘,甚至小小的恫嚇都是策略。

我相信,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賞罰分明;好的老師也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並存。日後,孩子再多讀一些書,再多經歷一些事,再多接觸一些人,也就會明白,我所反覆強調的其實是如何的苦口婆心。

平日,我希望小朋友回家後能分享在班級中的師生互動情形,一方面是創造親子互動話題,二方面是讓家長知悉孩子在學校「做些什麼、學些什麼」。這些都是我在班級中為孩子們形塑正向人格與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努力。

有趣的是,這天聯絡簿寫「溝通協調很重要」,因為是一年級抄寫注音,有個小孩寫成「溝通ㄏㄨㄟˊ條很重要」,家長回覆「老師抱歉,沒看到溝通回條,可否補發一張?」這就是小孩,偶爾令人啼笑皆非的小孩!

曾有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報導,桃園某高二女學生在管樂社團中因看不慣某些幹部對學弟妹頤指氣使卻不教導其樂器技巧,於是她出聲糾正,卻引來這群幹部的集體言語攻擊,這女學生說她只想做對的事,最終過不了情緒這一關而跳樓輕生。為人父母者怎能承受失去愛女的痛!更可見,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尤其現在各種社交平台活絡,孩子進到校園長時間的團體生活中,同儕之間近距離接觸,該如何溝通與協調,實在是功課之外應該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素養小學堂:清華大學附小資深名師葉惠貞這樣教素養》一書,葉惠貞著,天下文化出版。

《素養小學堂:清華大學附小資深名師葉惠貞這樣教素養》一書,葉惠貞著,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