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治角力進入延長賽,陷入惡的循環。那麼,在政治利益與道德之間,當權者該如何抉擇?台灣又該如何評估自身處境?來看「軟實力」大師奈伊怎麼說!
在政治面前,道德重要嗎?當權者應該有什麼樣的道德觀?
為回答這些大哉問,美國知名政治學家、2011年《外交政策》評選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的哈佛大學傑出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在新著《強權者的道德》中,針對二戰之後、1945年以來14位美國總統的外交政策進行精闢分析,並評估道德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出版《軟實力》(Soft Power)知名著作的奈伊竟敢幫美國總統打分數?還分了前段班、中段班與後段班。他評分的標準何在?
為讓讀者更深入理解領導者的視野,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長風文教基金會,在今天(6月17日)舉辦《強權者的道德》新書發表座談會,特邀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前副總統呂秀蓮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分享心得並剖析當前國際局勢。
(延伸閱讀:國際大師.台灣連線 ➤ 七月大師「軟實力之父」奈伊)
倡議軟實力 奈伊:美中應加強合作,放下對立
遠見.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表示,2007年她造訪哈佛大學,也拜訪了奈伊教授,言談間感受到奈伊在學識和實務上,對兩岸關係更是如數家珍。奈伊呼籲台灣發揮軟實力,在當時來說,算是非常有遠見的建議。
近年,天下文化接著出版奈伊的《權力大未來》、《強權者的道德》,奈伊也曾應邀來台訪問,雖只有短短兩天,卻做了兩次公開演講,期間也到總統府演講、會晤前總統馬英九。
王力行回憶,奈伊形容軟實力可以行善也可以行惡,並舉了911事件和賓拉登的例子,賓拉登並沒有強迫激進份子攻擊,但卻具有煽動力、說服力的口語,使得激進份子選擇做自殺性攻擊。
進入資訊時代,會煽動力的語言,與擁有強大攻擊力,具備相同的效果。
今天發表會中,奈伊在預錄影片中表示,全球面臨疫情來襲,表現出色的國家並不多,少數如德國、紐西蘭、台灣及南韓表現很好,證明領導人可以結合「情緒智商」和「情境智商」,在政治意圖、手段和結果之間取得平衡,較能順利應對疫情。
可惜川普的情緒智商比較不好,自我中心較重,這讓他排斥所有不合己意的事實,也不關注科學數據,最終讓疫情造成全美大量死亡。
談到領導人和國家的道德抉擇,有些人相信這場疫情將導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破壞全球政治的穩定,「我不認為美中有誰處理算好,所以對兩國來說各自喪失了一定程度上的軟實力,另外經濟受創,同樣也傷害兩者的硬實力,」奈伊說。
不過,就算中美競爭加溫,中美兩國之間,還是有領域可以合作,例如全球疫情或氣候變遷,單一國家絕對沒辦法獨自處理。
江宜樺:意圖、手段、結果,檢視領導人道德判斷的三大基準
江宜樺開場就問,在國際政治領域,道德思惟和判斷扮演什麼角色?大部分的人為了顯示對政治世界冷酷無情的了解,常說道德算什麼?只有權力,道德並不重要。
在一般觀念中,道德是修身養性的道德,但在奈伊的書中,是探討西方政治中的道德標準,而奈伊用來判斷歷任美國總統道德思考的三大基準面向,就是:「意圖、手段和結果。」
如今,國家領導人的立場,究竟是「聯美抗中」,還是像前政府「親美和中」,都會影響決定兩岸政策的走向,對內、對外也會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應與後果。
江宜樺直言,若將中國當成主要敵人,在手段上,國內執政黨會將政敵界定為對方的同路人,而選擇不符合自由民主的做法,也對外交及國安關係造成連動的影響。
誠如奈伊在書中細數歷屆美國總統,有的為了贏得勝選,不惜說謊、打擊政敵,最終遭致被評斷為「在手段上是有瑕疵的。」
江宜樺說,國家領導人應確保人民的幸福,並使之不陷於危險,也要團結不同黨派、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以總統的高度,讓人民對總統產生足夠的信任,方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呂秀蓮:有道德不夠,還需要勇氣
呂秀蓮直言,新冠肺炎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僅台灣被捲在風暴之中,病毒也嚴格檢驗世界大國,讓所有的大國領導人像海浪退出以後,誰有沒有穿內褲都一目了然,未必個個禁得起考驗。反而一向不受重視的台灣,現在像是寵兒一樣,也印證奈伊教授的觀察,國家力量其實源於軟實力。
談到兩岸關係,呂秀蓮提出「三性原則」,所有的政治目標一定要合乎人性、推動要理性,結果才會是良性。
道德重要嗎?曾位居副元首的呂秀蓮不諱言「當然重要」。而強權者反而認為不重要,是因為經過考驗還是有特權?擁有權力的人當然要有更高的道德標準。
她分析,以前政治人物會將「我何德何能?」掛在嘴上,現在卻變成暗中用網軍攻擊,或把能力放在道德之前,道德標準日益低落。
「有道德還不夠,還需要勇氣!」呂秀蓮說,她佩服奈伊道德勇氣針砭川普時政。她也指出問題:美國總統經常運用特權制定外交政策,想的利益是自己的利益,是大國的利益,很少會想到相關國家的利益。
蘇起:李登輝虎頭蛇尾,馬英九外交成績最高
蘇起以民調數字做開場,探討台灣對美國的觀感,有60%喜歡美國,30%喜歡中國大陸。相較早期台灣親美的多,可能高達九成以上喜歡美國,現在已經降低不少,主因是美國現在情況不好,處於最壞的狀態,批評川普的多如牛毛,為什麼?
蘇起指出,川普的問題可總結為八個字:「信口開河、為所欲為」,川普的管理很有問題,常用種族、宗教、城鄉、政黨作為分裂線,美國政治史上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情形。
川普和軍方及情報單位關係也非常惡劣,堪稱前所未見;沒有情報支持怎麼打外交?蘇起觀察,「反中」雖然是美國主流情緒,但是同時有經濟、種族、新冠肺炎等問題加在一起,「要美國人來救台灣?再想想吧!」
蘇起評論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位前總統,以及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外交成就,表示李登輝前半段做得很好,可惜虎頭蛇尾,分水嶺在1996年,他形容李登輝成為民主國家的獨裁者,包括戒急用忍、兩國論,都是很爭議的政策,也因此「埋下對外衝撞、對內分裂的種子。」
陳水扁則是把中國和美國都得罪了,對外關係一事無成。
馬英九和陳水扁相反:美中都交好,外交成績非常高,例如馬習會、簽訂ECFA、加入WHA 等,都在馬英九任內完成。但問題是出在內部,馬無法讓老百姓了解他在外面做了這麼多事,批評者一句「買辦文化」就抹去所有努力。贏了外部、輸了內部,非常可惜。
蔡英文對中美關係,則是一個交好(美國)、一個交惡(中國)。儘管美國口惠而實不至,但蔡和綠營把「口惠」在內部發揮到極致,透過宣傳,創造放大效果。
蘇起指出,蔡英文內部贏了,外部卻輸了。以大格局而言,現在習近平和蔡英文絕對不可能雙贏,不管誰贏誰輸,台灣都輸了,因為台灣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前途,台灣的前景,仍掌握在兩大國手上。
呂秀蓮建議習近平改一個字,就能緩和兩岸關係
壓軸座談會由江宜樺主持,探討川普政府與盟國間常有不合與摩擦,台灣要怎麼接球?如何抗衡中國?台灣籌碼不多,又該如何與川普合作比較好?
呂秀蓮表示,台灣首先要認清歷史宿命,及地緣的重要性,美國用拉攏,中國用恫嚇,台灣人應該要有一把尺,兩強之間如何走出一條路,答案會建立在和平中立。
美國最近幾年給台灣一句肯定「台灣是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呂秀蓮非常喜歡,她希望藉由這股良善的力量,改善與中美間的關係。
江宜樺提問,外界抨擊川普是二戰以來,背離國際秩序最嚴重的美國總統,此趨勢還在進行中,而年底大選,若川普連任,趨勢會繼續走下去,直到自由秩序崩潰嗎?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的話,有辦法帶回原本的國際秩序?
蘇起認為,美國就算再爛,還是要跟他打交道,但是要分清楚輕重緩急。目前看來川普支持率正在往下走,但拜登是否能順利當選?他評估,拜登用的人會比較精彩,川普在競選時,共和黨聯名反對川普,就遭到永不錄用的下場,現在川普自食惡果,找不到人才可用。
而台灣在面對中美關係,蘇起認為,不能將雞蛋全放在美國一個籃子裡,大陸那一籃卻沒有半顆,應該學習日本和韓國的外交政策,不能完全不跟大陸來往,外交思惟上應該更謹慎。
呂秀蓮說,假設11月3號川普當選,代表川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成功了,此後會付出很多代價。如果拜登選上,民主黨會否記恨過去四年台灣太靠近共和黨?此外,川普若不能連任,會呈現權力空窗期,屆時對台灣也會造成很大危機。
蘇起表示,人可以選擇喜歡的人去交朋友,但不能選擇鄰居,而台灣與大陸在地理位置是鄰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勢必需要與其打交道,唯獨台灣現況採相反作為。
呂秀蓮則強調,台灣和中國的定義就是遠親和近鄰,如果可以接受這個觀點,可以化解很多問題。她建議習近平把「一個中國」政策改一個字,改為「一個中華」,並定調兩岸不是「統一」,而是「統合」。
蘇起認為,早期台灣普遍有居安思危的共識,掙扎出「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榮景,現在應該有「居危思安」的觀念,認清事實,藉由情境智商看清楚形勢。
這場座談會政商雲集,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磊董事長王伯元、中央投資董事長陳樹、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前立委洪奇昌、陳一新等都到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