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自付差額醫材惹議,一張圖看懂醫材風暴吵什麼!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0-06-14

瀏覽數 48,200+

圖/僅為情境配圖。蘇義傑攝
圖/僅為情境配圖。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健保署公告八大類自付差額醫材將設天花板,消息一出,引來醫界「全面」罵聲,即使幾乎沒有在使用自費項目的科別也加入戰場,同聲批評健保署搞不清楚狀況。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簡立建表示,健保署把醫界形塑成是「騙子」,把患者當冤大頭,是讓醫界最生氣的一點,即使急診影響不大,卻也是「尊嚴之戰」,健保署安這個罪名給醫界應該要道歉。

簡立建說,健保是該改革,但優先改革應該是無效醫療、詐領健保費,台灣才剛度過疫情,醫界守下一役後,馬上就一刀砍下自付差額醫材,且設置的天花板一點都不合理,沒有綜合考量整體的結構與因素。

以一瓶可樂為例,飯店房內賣的可樂,就與便利商店賣的價格不同,難道要去要求飯店賣的可樂一定要比照便利商店嗎?飯店有營運成本、地點等考量,便利商店大量進貨,且銷售量大,可以控制一定的價格,兩者怎麼比?

簡立建說,同款自付差額醫材會出現宜蘭比較便宜,台北比較貴,除了地點以外,也有議價能力的問題,這些都該綜觀來考量,不是一刀砍下去,叫所有人都比照辦理。

簡立建說,自費市場就讓市場去決定價格,價格太高健保署就對外公布,其實對外公布的殺傷力就已經非常大了,民眾絕對會去比較,醫界也會相互競爭,也能達到制衡的效果。

聯合新聞網提供

聯合新聞網提供

不過,健保署此時討論健保自付差額醫材「非常沒有道理」,近幾年,醫師診療費完全沒有漲,胸腔X光一樣超低給付,在醫療現場上有非常多的不公,根本沒有被看到,反而是去設置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完全看不懂健保署在做什麼。

醫勞盟理事劉文勝表示,自付差額醫材上線的制度,最終將造成三輸,第一是購買實支實付的民眾,花大筆錢買了保險,想用好一點的自付差額醫材用不到,最終也沒辦法獲得保險實際的價值,第二為有錢人生病,想要買好一點的醫材買不到,可能飛到國外去使用醫材,第三是CP值高的醫材離開台灣市場,剩下品項的醫材卻隨之漲價,後續也可能壟斷市場,最終對民眾不利。

劉文勝表示,今天部長、署長願意坐下來重新溝通,值得鼓勵,署長李伯璋最後還一度哽咽,而暫緩該政策施行是對的選擇,政策推動前,必須要徹底溝通,否則與實際嚴重落差的情形會再次出現。

本文轉載自2020.6.1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