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放市場,台灣才能免處邊陲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2-02-01

瀏覽數 12,400+

開放市場,台灣才能免處邊陲
 

本文出自 2002 / 2月號雜誌 第188期遠見雜誌

對於亞太事務,我有近四十年的觀察。現在台灣人擔心高科技製造業在成本與市場考量下西移大陸,以外商角度而言,我們更關心台灣本土未來的經濟如何發展。

我的觀察是,台灣服務業的比重愈來愈高,最近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的數字可以發現,服務產業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GDP)六成五以上。但這趨勢目前正面臨瓶頸。

與其它先進國家相比,台灣許多服務產業品質仍有加強空間。有些國際水準的服務產業尚未在台灣出現,例如老年健康服務、水資源與廢棄物處理等,台灣都落於世界水準之後。

以外商角度而言,這些服務需要具國際一流經驗組織來做,但問題就如同美國在七○年代遭遇一般,國內勞工怎麼辦?

首先,政府目前正在著手進行職場再教育。我認為這是競爭力再提升相當重要的動力。但我心中仍存有疑問,這些職場再教育所需經費成本極高,此外當經濟發展變化快速時,政府又能教育勞工什麼?因此我的建議是,政府應當鬆綁法律桎梏,不再設限國際事業進入國內服務市場投資。這對於台灣勞工的競爭力與整體經濟都有助益。

國際企業可以提供市場有效的服務。以台北市為例,目前處理廢棄物的民間廠商有三、四十家,但多數處理廢棄物都仍以丟至外地掩埋,不僅造成污染並且成本極高。而台灣與歐美相似,廢棄物中工業類占相當大的比例,而工業廢棄物當中含毒性物質需要專業技術予以處理。國際企業有這方面的技術經驗,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國際企業來台投資對國內勞工也是好消息,因為企業不會引進大批國外勞工,他們要用的是本地人力資源。國際企業會雇用國內勞工,並訓練他們專業技能,比政府自己來教育勞工更有效,並更符合市場需求。

除了勞工人力資源問題,台灣更需要服務與管理類人才。

聰明的人才不僅是台灣連接國際化水準的必要條件,更是強化競爭力的重要資本。這些人才不僅由國內求得,更快的方式是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進來。如此一來台灣不僅可運用各國人才專長強化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更可利用他們的經驗訓練本國管理人才,提升人力素質。短期而言,國際企業的引進會引起國內市場不穩定,但長期來看台灣可因此受惠,真正達到國際競爭力的水準。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如果台灣仍對市場國際化猶豫不決,以杯水車薪心態,短視地以提高國外企業來台門檻方式解決國內勞工就業問題,台灣最壞的情況很可能走向邊陲化,最後成為國際市場的孤兒。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