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胡定吾專心做資產管理及生技創投

楊永妙
user

楊永妙

2001-12-01

瀏覽數 38,300+

胡定吾專心做資產管理及生技創投
 

本文出自 2001 / 12月號雜誌 第186期遠見雜誌

胡定吾經常是財經報紙頭版頭條級的人物。即使是2001年7月初,他由資本額高達新台幣800億元的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轉任資本額50億元的中華開發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之後,媒體和社會大眾對他的好奇並未稍減。

胡定吾的經歷可說是台灣金融史上最輝煌的一頁。「他做的都是開創性的事,」一位金融界的資深經理人說。

1983年,胡定吾從紐約返國,先後任職於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及中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成為台灣投信的開路先鋒。

1993年他進入中華開發,挾著中華開發的龐大資金,成為台灣半導體事業幕後最重要的支持金源。八年來,中華開發從30億元擴大到800億元的規模,他更是扮演重要角色。

資產管理公司(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y)在台灣剛起步,胡定吾可以算是將國外資產管理作法引進台灣的第一人。

2001年9月,胡定吾請辭開發國際公司,外界一片嘩然,主因是伴隨著他的請辭同時傳來一個消息,就是胡定吾要到大陸發展。

胡定吾要轉移事業重心到大陸,會對台灣金融界、產業界帶來什麼效應?「代表胡定吾要結合台灣和國際的資金將移轉向大陸,」一位金融界的人士這樣分析。

胡定吾否認這個說法。「短時間我沒有去大陸的計畫,」胡定吾說。

胡定吾心中其實早有打算,現階段他想做的就是資產管理和生化科技創投。「資產管理很有意思,創投是我有興趣的,」胡定吾說。

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到了這個年紀,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滿冤枉的,」胡定吾說。

所以他專心做資產管理公司和生華科技創投公司,「我專任這兩家公司的職務,可以全力投入,」胡定吾說。

開發資產管理公司找到的合作對象是美國德州 Lone Star資產管理公司。「這家資產公司的錢是無窮盡的,」胡定吾說。

胡定吾擔任中華開發總經理時,曾經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投資銀行洽談合作計畫,今年下半年才轉為Lone Star。

主因是Lone Star專做資產管理,「摩根有十八般武藝,Lone Star只有一樣武藝,」胡定吾說。

增加銀行釋出不良資產的誘因

台灣的金融業面臨銀行資產品質惡化的問題,胡定吾認為,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是金融改革基本方向之一。

根據銀行公會統計,新銀行及老銀行的逾放比都在攀高,目前在法院等待拍賣的房地產案件累積達八萬件以上。

胡定吾認為,現在台灣金融界第一步要整合,擴大金融機構營運規模,才能提升競爭力。接著就是不良資產要解決,「銀行揹了很多壞資產,對經濟影響太大了。」

胡定吾形容金融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心臟樞紐,所提供的市場資金如同帶動循環系統的血脈,資產管理公司主要的功能就是協助清除淤堵的血脈栓塞,將不良資產自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移除,回復血脈暢通。「過程雖有痛楚,但對健全體質有絕對的必要性,」胡定吾說。

但國內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公司的機制難免有所抗拒。「提高銀行的意願很重要,」胡定吾說。

立法院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賦與資產管理公司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法源,但目前銀行對透過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仍存有多項疑慮。

像是銀行經理人都很在意任內營運績效表現,要銀行透過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困難度很高。

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之間就不良資產鑑價認定,是另一個難題。

例如銀行持有不動產不良債權,基於房市低迷,資產管理公司所能開出的價格必然有限,銀行卻不見得能接受。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為了增加銀行釋出不良資產的誘因,胡定吾認為,金融機構合併法第十五條,金融機構出售不良債權給資產管理公司,「出售所受之損失,得於五年內認列」的規定,應放寬至可以在十五年內認列,「這樣比較能協助提高銀行儘速整理旗下不良資產,並透過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理的意願。」

11月中旬,他到香港,坐在機艙裡,靈機一動,為開發資產管理公司想到另外一項業務,就是如何為因打銷壞帳而減資的銀行「找錢」。

銀行不願打銷壞帳的原因是,壞帳可能侵蝕資本額,胡定吾熟悉外資投資銀行的運作,因此可以提供本國銀行有關增資的諮詢服務。

金融改革的時效很重要,日本的失敗經驗,就是延誤時機,所以中華資產開發很積極。

開發資產管理公司還沒有正式營運,已經密集與Lone Star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即將進展到個案評估階段,包括中聯信託和中華開發本身的不良資產,都可望成為開發資產管理公司最先處理的標的。

胡定吾的另一個興趣是生化科技。

八年前,中華開發看準半導體的發展,積極布局,證實胡定吾的投資眼光精準。

生化科技有意思

繼半導體之後,胡定吾看上的是生化科技。

三年多前,胡定吾把一部分資金投入生化科技,有些投資近來出現的投資效益,高達數十倍。「生化科技裡面很有意思,」胡定吾說。

他對生化科技相當積極,11月5日,台灣生技產業促進協會成立,他和吳成文、吳東進、林百里、黃茂雄、蔡宏圖、蔡明興、鄭深池等人,共同列為生科促進會的理事。

他看上生技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個領域的華人很多。」

聖荷西和舊金山是生化科技最集中地方,投入在這領域的中國人也很多。他認為,一個行業能不能成功,人才很重要,「你可以問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院士裡最多的是不是生化科技?」

十年前就有人談生化科技,已經慢慢可以看到成果。胡定吾攤開中研院的研究人力,發現三分之一的院士研究專長是生化科技領域。

他認為,生化科技領域華人很多,是好事,因為台灣可以提供資金。他比較擔心的是政府的政策。

因為,目前台灣的生化科技有資金、人才,但是,如果政府沒有政策,一定會失去機會。

胡定吾認為台灣政府支持生化科技發展的誠意十足,「只是政府還在找尋大方向。」

台灣要將生化科技做為高科技產業的下一個產業不難,但是「有好的領導人很重要,因為方向很重要,」胡定吾說。

根據過去跟國外接觸的經驗,胡定吾認為新加坡政府是以吸引美國大藥廠進入新國為策略,的確也引來美國大藥廠共襄盛舉。「政府給研究者很好的機會,就會吸引美國大廠一起來支持,」胡定吾說。

政府以大筆經費支持產業,就會吸引國際大藥廠的加入。「這樣比較容易讓國際資源敲開門,」胡定吾說。

相對於在中華開發總經理任內不分週末假期,每天上午八時到晚上八時都是「秘書安排行程」,現在的胡定吾,對時間比較能夠主控。「現在還是很忙,但是社交少很多,」胡定吾說。

所以他現在很用功,金融界人士意外地發現,11月上旬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兩岸金融合作研討會」中,原本排定第二天上台擔任主持人的胡定吾,第一天就坐在台下專注聽講。

過去二十年的工作生涯,胡定吾最擅長把流動的錢,放在最具效益的地方,未來,他的基本方向不變。「我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增加台灣產業未來的國際競爭力,」胡定吾說。

胡定吾的挑戰也在這裡,「因為他現在已經不再是台灣最大金融舞台上的主角,」一位前中華開發高層人士說。

但是,胡定吾還年輕,現在不是主角,不代表此後再也沒有機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