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你在改變的時候,會需要反覆練習、逐漸適應,同樣地,周遭的人們為了接受全新的你,當然也需要練習和適應的時間。要記得對方跟自己一樣, 都只是普通人。「非黑即白」、「不是0就是1」的思考模式,終究會演變成極端的狀態。(本文摘自《與其急著讀空氣,不如先讀懂自己的心》一書,以下為摘文。)
一般來說,想改變舊有的關係模式,通常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半出自長年的累積。因此,若太過執著於馬上要得到「對方能否接受」的回應,便會對外交互動感到厭倦。
舉例來說,要是日本改變了外交政策與方針,周邊國家也不可能立刻就拍手叫好、大力支持。
自己的國家改變了,但周邊的鄰國不會就這樣同步跟著改變。
就像某天你的另一伴突然說要改變什麼,而且要求你「必須立刻接受,不然就覺得被全盤否定」,不管是誰都會感到困惑吧?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接受改變的適應能力都不相同。
你在改變的時候,會需要反覆練習、逐漸適應,同樣地,周遭的人們為了接受全新的你,當然也需要練習和適應的時間。要記得對方跟自己一樣, 都只是普通人。
「非黑即白」、「不是0就是1」的思考模式,終究會演變成極端的鎖國狀態,或是被他國支配、侵略的局面,形成病態的外交關係。
所以,不要堅持非黑即白,最好保留安全的灰色地帶。
只不過……每次一說到灰色地帶,大家雖然會露出理解的表情,但可能因為灰色是不太討喜的顏色吧,那種理解總帶著無可奈何的感覺(笑)。
因此,我每次在講座中都會改用這樣的說法——
不是非白即紅,而是粉紅
我們的人生,其實大多數時候都不是白色、也不是紅色,而是粉紅色。
當我用「如何讓人生變得更粉紅」、「如何品味粉紅色空間,是豐富人生的重要關鍵」來舉例,大家頭上彷彿都冒出了粉紅泡泡,開始微笑起來。
既然已經有「色彩心理學」這種正式的學說,可想而知色彩對於心靈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用所有喜歡的粉彩,來描述自己的人生。
不喜歡粉紅色的人,可以用「我的人生不是非白即藍,而是水藍」,或是「不是非白即綠,而是粉綠」來形容。
你喜歡什麼顏色呢?
希望你腦中浮現的是溫柔的粉彩色。
那就是最適合你的顏色。
要記得,外交互動不是對立的黑白或紅白,而是溫柔的粉彩(pastel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