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一季,全球個人電腦(PC)的銷售量出現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衰退,較前一年同期減少2%。個人電腦的利潤降至歷史新低,許多公司賠本銷售電腦。看不出來這個情況在短期內會有任何改善。
我們已知戴爾輕易稱霸個人電腦市場,戴爾的股價也傲視同業。不過,戴爾也跟所有競爭對手一樣,看中利潤更高的高階硬體產品市場來提高獲利。我們認為,打算購買硬體廠商股票的投資人,若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看看那些看起來根本不像傳統硬體製造商的公司。例如康柏電腦、Gateway、惠普、IBM、蘋果電腦之類的公司,他們都想要追求「硬體之外」的豐厚利潤。
IBM雖然發明了個人電腦這個產品,但也是最努力要除去個人電腦這個標誌的公司。IBM這個藍色巨人努力建立起科技服務業務,讓其他個人電腦同業又妒又羡,IBM的淨利率高達9.1%,傲視所有同業,而服務業務的貢獻良多。估計在未來數年內,IBM的獲利將成長13%,目前IBM的股價是未來四季預估EPS(每股盈餘)的二十二倍,使得這家硬體公司的股價成為同業中最便宜的。
惠普在許多方面都跟IBM很像。惠普也很努力進入伺服器市場和建立服務業務。不過,惠普的多角化努力不如IBM成功。惠普的淨利率只有5.8%,而且進行企業重組的所費不貲,使得惠普陷入困境。分析師預估惠普未來三至五年的獲利平均每年成長13%,跟IBM一樣。不過,我們還是會選擇投資IBM的股票,而不是惠普的股票,特別是因為惠普的股價是未來四季EPS預估值的二十九倍,高於藍色巨人。
我們可以說,其餘三家公司(康柏、Gateway、蘋果電腦)仍然算是個人電腦公司。因此我們並不建議投資他們的股票。雖然康柏持續創新,而且推出熱門新產品如iPaq手持式電腦,但是康柏的市場占有率逐漸被戴爾搶走,而且1.4%的淨利率實在很微薄。
蘋果電腦的Mac OS X作業系統,還需更多應用軟體搭配。分析師預估蘋果電腦長期的獲利成長為12%,是個人電腦業中最低的,Gateway的獲利表現則更糟。(張玉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