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儒林外史

黃肇鑣
user

黃肇鑣

2001-12-01

瀏覽數 13,800+

新儒林外史
 

本文出自 2001 / 12月號雜誌 第186期遠見雜誌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的大企業隨著國力的擴張,帶著雄厚的財力、良好的管理制度、深度的研發及創新的產品,走向全球,推廣美國的生活方式、教育制度、運輸系統、企業管理、金融財務等,英國建立了可靠的海運系統,美國則建立了完善的空運系統。想不到911事件,使美國開放而便民的空運交通,有了一個新的考驗。

但911後另一個大的衝擊是,各大企業派至海外主持分公司業務的主管他們首次覺得孤立、無用及可能受傷害。(見《華爾街日報》2001年10月14日之標題 〝U.S. Expatriates Feel Isolated Useless and Vulnerable〞。)報導中指出,美國人首次覺得自身及家人安全的顧慮,還要不停地接受當地人對911紐約事件的致意。再想到今年、明年能否再衝業績,不禁擔心起來。

筆者曾在一大型跨國企業工作,常出差全球各地分公司,對企業派往海外的主管,有相當的認知。就這些主管的工作態度及作風提出來,供華人企業在走上全球化的歷程中,人事安排的參考。

美國派到海外的主管有許多不同稱呼,較常用的有三種:其一是President∕General Manager,為美式的總經理;其二是稱呼Managing Director,為英式的執行董事;其三是稱Country Manager,是新近常用的「國家經理」。不論如何稱呼,其職務多為總公司的中高級主管外派。在「國家經理」之下的一級主管,像生產處、技術處、市場部等也常由美國總公司外派的。

公司等級

美國海外分公司依其所在地的政經及自然環境,或可以將之分為四級:A級,經濟大國,成長緩慢:包括西歐的英德法意及日本、加拿大等G7大國;B級,小國寡民,山明水秀:包括北歐三小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紐、澳等地,生活品質很好,但無甚成長機會;C級,新興國家,充滿希望:包括亞洲四小龍、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南美的巴西、委內瑞拉、墨西哥等國,經濟有高低,但總是進步得多,較困難的則是通貨膨脹;D級,窮鄉古國,政經落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東歐、蘇俄及中南美諸國,加上中東、巴爾幹半島及非洲各地。

至於外派的主管,也可以分成下列數類:

一、 蜻蜓點水

跨國公司為了培養下一代的主管,亟需他們有國際觀及多元文化的洗禮,因此近十年來,積極地選擇一批青年才俊,送到國外。這些被母公司認為是可造之材者,也重視海外的歷練,是自身生涯規範中重要的一環,所以多能專心工作。

但是他們主要的時間花在學習當地文化、語言等,對業務推廣、財務運作等不見得有太大貢獻。一任三年,時間一到,打道回府。如母公司剛好有好缺,一、兩年內也會回國,所以不少國家的主管,常常走馬燈式地,送往迎來,好不熱鬧。

這類人多半派到C級的新興國家,運氣好的也會到B級山明水秀地區鍍個金。

二、 猛龍過江

這批是跨國企業最優秀的人才,他們被派到有問題、有困難的地區大刀闊斧,予以整頓。近來最著名的例子是,法國雷諾(Renault)汽車公司買下日產(NISSAN)汽車大部分股權,及派去主持日產的總經理Carlos Ghosn。日產汽車多年來營運不振,市場占有率年年下降。Ghosn來後,積極整頓,關閉無效率的工廠,裁員節省開支,增加新車型,兩年內使業務蒸蒸日上,Ghosn在日本成為家喻戶曉的外國人,前陣子日本還出了一本關於Ghosn的少年漫畫書。

最近福特汽車也派了一位年輕有為的副總裁Mark Field去日本主持其所投資的馬自達汽車。Mark Field是福特史上最年輕的V.P.。

運用這種猛龍過江的企業不多,因為第一流人才留在總公司,對個人生涯規範風險較小,當然猛龍外派的地區多為A級地區。

三、 馬不停蹄

這類人喜歡海外多采多姿的生活,於是在一個國家做過一任後,再調另一國,筆者有一朋友,先去菲律賓,後調印尼,再調回馬來西亞,最近再去印度,一去十來年,漸漸與母公司脫節。另一朋友,先調比利時,再調北歐三小國,最後調莫斯科,去了有十五年左右,最近在歐洲總部退休。由於他們在每一個國家時間不長,又長期在外,沒有回母公司充電,談不上什麼貢獻。

這些人,也喜歡遊山玩水,星期五打電話去,他說這個週末要去巴黎看看,到週一時,電話來了,說起在巴黎吃了些什麼好菜,飲了什麼好酒。他們從歐洲調回美國,常常聽說某人運回好幾百瓶名酒。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類主管運氣好的去B級小國享受一番,否則大部分則去D級政經落後的地區,兩者都難有突出的表現。

四、 如魚得水

這類主管運氣極好,福星高照,派去的國家正好經濟起飛,不要做什麼決策,可以無往不利。有一同事,八○年代初期派去香港,正值中國改革開放,香港景氣特好,房地產旺,他獲准買了一棟就建中大樓的好樓層,做為亞太總部。開發商建到一半,因為地價飛漲,決定炸掉大樓,重新蓋更高的大樓。訂樓者平白獲得一大筆補償金,每次見到我都提起這件得意的無本生意。

另有一位鄰居,他也於八○年代外放墨西哥,時值墨國經濟起飛,第一任三年內回國,多次神氣活現,講述他對公司的貢獻,公司因此要他再延一任,但不幸接著墨國幣值大貶,過去幾年賺的錢全賠進去。調回國後,擔任一個閒差使,失意而退休。

還有一位朋友,九○年代初期調去泰國,時值泰國正成為亞洲第二個四小龍之首。日本及歐美的大小企業都去曼谷設分公司、設廠,朋友告訴我,他每天的工作是約聘人員,租更大的辦公室,業務不勞而獲。他調回來不久,就發生亞洲經濟危機,他的下一任真是焦頭爛額。

這類人大多去C級的新興國家,時來運轉會有意外的收穫。

五、 倦鳥歸巢

這一類多屬於海外子公司的主要幹部,早期調到母公司工作,或國外來美的留學生畢業後經多年升遷到達一個相當高的職位,屆退休年齡時,因為在總公司找不到適當的主管職位,於是特派回他的「祖國」或鄰近的國家擔任主管,等於是資助其搬家落葉歸根。這種酬庸式的主管難得有大貢獻。

這類主管多半外派B級國家,多享受幾年明媚風光。

六、 順手牽羊

這型人利用母公司鞭長莫及,再受到子公司不良分子的影響,做些自私自利的事。他們利用職權,在上游供應商及下游經銷商間上下其手。較好的則自己辭職,創業做相關事業,分一杯羹。差的則拿回扣,爭上、下游廠商的股票,然而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相當完備,最終會被發現,而至身敗名裂。

七、 物美價廉

美國派到海外的主持人,他們的待遇只是略有加給,但是因為其他福利及稅負的支出就可觀了。待遇加上房租、汽車、子女教育費及因此而增加的美國所得稅,主管一年的待遇開銷在25萬美元到50萬美元之間,如果同一地區再加派數位一級主管及數位技術專家,這筆人事費用是很驚人的。

過去因為競爭少、利潤高,為達到對各地區財務及技術的控制,各大企業仍捨得花費。近年來,情況則不同,一方面利潤較薄,另一方面,各地區教育水準提高許多,大量留美歸國的人才非常充裕,尤其以亞洲及南美各地為甚,於是本地人才受到重用,為防止本地人的過度「本土化」,也可派鄰近的人才,譬如說,墨西哥人才調巴西,英國人調法國,新加坡人調中國,日本人調泰國等這些價廉物美的作法,已漸漸流行。

後記——風光一時

筆者有一同事,過去同在一棟辦公大樓上班,開著小貨車上下班,他說這樣可以方便替自己的房子修修補補。後來調任亞洲新興國家主管,我去開會時,他派個司機,開一部賓士500的車子來接我。三年後,他調回總部。我請他吃午飯時說,這碗麵謝謝他的賓士車接送及五星級飯店的招待。他苦笑一下說,現在開個小車子。據說,他在亞洲有一次做報告時,公司總裁不甚滿意,很快調回來,勉強安插一個位子。

過去二、三十年,美國跨國企業在全球化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像花旗銀行、美林證券、奇異、IBM、惠普(HP)、3M、麥當勞、寶鹼(P&G)等及歐洲的西門子、飛利浦、英國石油(BP)等,派出成千上百的人才到世界各地,建立了多元的人才網路,他們離鄉背井,接受考驗,替公司開創業務,也為自己豐富了人生。

911事件後,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將會有所調整。記得七○年代義大利經常有綁票事件,八○年代南美巴西、墨西哥也常綁架美國企業主管,當時美國立即停止外派主管,也暫緩對該地區的投資。影響所及,那些地區差不多有十年沒有成長。

希望911事件很快會有結論,和平及安定的世界是經濟進步的前提。亞洲許多大企業正面臨走向全球化的時機,對於儲備及培訓人才,走向全球化是必修的一課。(作者為美國富嘉創投負責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