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排名第二的機車大廠YAMAHA,每年會於日本總部匯集全球各地好手,舉辦「兩輪機械師世界服務技能大賽」。2018年的大賽中,屏東出身的美和科大大四學生吳昶緯,打敗21國對手拿下史上最年輕冠軍,創下台灣參賽以來的第一人,更幹掉15年前拿下銀牌的自家老爸,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我的爸爸吳正文是YAMAHA技師出身,2005年參加在日本總部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在這個全世界YAMAHA技術人員的最高殿堂,創下台灣選手最佳成績:銀牌。
這是爸爸人生最大驕傲之一,一個台灣在地技術員打敗總部直接培訓出來的選手,讓全世界見識到屏東也有世界級技術人才;幾年後他獨立開店,成為YAMAHA經銷商。
念國中時,家裡開店,我每天都活在機車的世界裡。進出家門都看到爸爸、叔叔在維修機車、整理零件,媽媽、阿姨招呼客人、介紹車子。雖說有這樣的背景,但我當時並沒有想要走機車維修這行。小時候我最喜歡畫畫,國中念美術班,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成為設計師。
但畢竟是家裡的店,我又是男生,青少年的年紀,看到家裡各種炫目的機車,覺得很帥。開始騎車之後,更會和家裡的員工一起聊車子的性能,有問題也從一開始看著他們幫我修,後來自己下去動手碰。
拆解、重組、動手解決問題
國中畢業後,還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哪一行,就選了離家最近的內埔農工汽車科。汽車和機車雖然量體、構造截然不同,但原理和運作上,還是有許多相通地方。例如管線配置、引擎效能等;最重要的是,都要「動手做」。
高職時我的學科成績普通,但一直很喜歡實習操作的課程。
如果說,畫畫是確定一個主題,設想各種顏色,再動手組合出來,那維修就是先確認發生的問題,設想可能的原因,然後找出對應工具把問題解決。這種「確認狀況→設想原因→找出問題→動手解決」的過程,特別吸引我。當看見大家討論問題時,自己的推測最後是對的,那種「哈!我的判斷是正確的」成就感,很吸引我。
高二時我被學校挑選成為培訓選手,不斷練習拆解、重組,怎麼在最快時間內把問題找出來,正確做好維修。或許因為動作快,高三時有機會代表學校汽車科參加全國學生技藝競賽,可惜沒有得獎。
但這段經驗卻燃起我對維修的興趣,在店裡學習機車維修,也把繼承家業當作未來的選項。
決定回家學機車維修,第一個改變是和爸爸的關係變親近了!
爸爸曾贏得YAMAHA大賽世界第二名,但就像多數爸爸一樣,他每天忙於工作,不是在外跑客戶,去北部上進修課,就是在店裡帶徒弟一起修理送來的重機,和爸爸之間一直有距離。
開始參加YAMAHA的授課訓練,並在家練習後,有不懂的地方,當然是先問我爸。由他示範怎麼抓問題,一次又一次練習,從最初的猜測,到愈猜愈準,反應速度也愈快。在店裡,我學到的是「把事情完成」的效率。
2016年我第一次準備YAMAHA世界服務技能大賽時,總部受訓的經驗,讓我對「維修」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避免因經驗豐富而過度自信
YAMAHA世界服務技能大賽不會事先公布題目,而是由一位考試人員扮演送機車來修的人,讓選手臨場檢查、判斷、維修,事後再解說問題原因、修理方式,以及後續保養建議。
看起來似乎沒有準備方向,但除了過去考題外,最重要的依據是總部發給每一位技術人員的「維修手冊」。爸爸和台灣分公司的人說,YAMAHA大賽「並不是要考倒選手,而是要考到你會。」出的題目都不會超過維修手冊內容。只要遵照SOP進行,手冊裡就有答案,一定可以在裡面找到問題與解法,重點是你怎麼在80分鐘內展現,這就是個人修練。
這個思考打破了原本我在店內自學的自以為是。為了求快找出問題,很多機車行技師會愈來愈依靠經驗。例如,車身有雜音,那八成是哪條管線有問題;騎起來會晃動,應該是懸梁不對勁。從菜鳥時按部就班檢查,變老手就容易直接動手拆了再說。
但比賽集訓,讓我學會遵照SOP守則,一道一道來,使用標準工具、不偷吃步。在正確流程下,只要熟記維修手冊內容,每個狀況點都會引導你找到真正的問題核心,在YAMAHA做得對,比做得快更重要。
2016年,我已打進國內決賽,但因為YAMAHA技能大賽一名選手一生只能參加一次,我決定放棄當年的赴日資格,希望下次準備更好再來。
2018年,我在大賽三個月前開始密集集訓。除了每天練習拆裝,最多時間就是翻閱維修手冊,厚厚一本不只邊角都翹起來,側邊還被染成黑的。只要有空,我就拿起維修手冊反覆讀,熟讀就能讓判斷更精準,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
大賽分為「故障診斷競賽」與「顧客對應競賽」,競賽時間80分鐘,除了要求選手會修理、做保養,大賽更聚焦在選手是否能做出正確而且迅速的對應,不只比速度,更講求精確度。
「故障診斷競賽」是先聆聽考試人員敘述車子哪裡有問題,然後開始比賽修理引擎未發動狀態的車輛;再依據所交付的清單,進行各部位檢查。過程中,包括檢查順序完整度、原廠工具熟練度、問題判斷精確度、零件替換正確性、後續保養熟練度等等。考官就緊貼在車旁逐項評分,還有許多觀眾近距離圍觀拍照,在這種紛亂情況下,我不斷告訴自己:「照著SOP來!」
繼承父志 成為值得信賴的職人
當年比賽,總部把故障狀況放在一個讓所有技師都非常意外地方:「車載電腦」(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也就是車子的引擎控制元件。
YAMAHA最自傲的就是引擎,ECU又可說是整台車的大腦,是最精密穩定的設計,在日常中很少會發生問題。
不只是過去從沒有出過的題目,實際上也很少出現零件壞掉的狀況,印象中我在店內從沒遇過,連爸爸這麼資深也很少遇到ECU出問題。
但這個問題狀況確認方式與流程,在維修手冊中都明白寫出。這是個依據經驗絕對不會猜到的問題點,但我靠著SOP和熟讀手冊,確實找出來,在時限內完成維修,並在後續「顧客對應競賽」,針對問題作解說,以及下次的保養建議。
過程中,我看不到背後的計分板,但最後,我聽到爸爸的歡呼聲。我完全沒想到會拿到世界第一,還是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走機車維修,但我想,人生選擇應該是「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對汽車維修的動手實做也有興趣後,我走上和爸爸同一條路,一路從中學習新知、尋找挑戰。
這場比賽給我最大的提升,不是金牌,而是「自重」。尊重專業,就是尊重客人,也是尊重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