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中到底誰才是強國?紐時記者:中國的強是川普造成的

中國的崛起在於與美國的停滯不前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0-01-22

瀏覽數 36,750+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紐約時報記者兼專欄作家萊恩哈特(David Leonhardt)16日撰文指出,許多美國人對中國崛起感到焦慮,而那種憂心都畫錯了重點,因為中國現在就連跟美國並駕齊驅都談不上,更別說超越美國了,但中國有一項最大優勢:美國正在停滯不前。

萊恩哈特曾是紐時華府分社主任,2011年獲專欄評論項目的普立茲新聞獎,他在2010年代初及去年,分別待在中國一段時間,對中國有其一手觀察。

他說,中國在2010-2020的這十年間,的確景況極佳,經濟更多元,科研更進步,國家的監測也更強大,大幅拉近了美中之間落差。但中國現在談不上是跟美國並駕齊驅,更別提是超越美國,他們面臨諸多挑戰:不只是香港示威、西藏和新疆的異議、國營企業膨脹,以及人口老化、工作人口大減。

就美中雙方的對比來看,中國之所以有那麼突出的進展,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去十年,在幾乎每一項標準上,美國都在緩慢地走下坡。就收入、財富和平均壽命而言,美國多數人停滯不前,這使得國家整體心緒籠罩在怨怒之中,且加深了政治分裂;其結果是,美國現在有個半失衡的政府,減損了美國領先中國的諸多優勢。

川普總統在這其中扮演要角,他比歷屆美國總統都更願意把中國視為戰略威脅,但他的因應笨手笨腳,反而讓中國坐大。

美國總統川普。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shutterstock

例如,他不與那些處在中國陰影下的亞洲國家籌組聯盟,共同應付中國崛起,反而與盟國疏遠;他不把民主制度宣揚成有別於中國獨裁主義的更佳選擇,反而在國內詆毀法治,還對外國獨裁者迎合諂媚。倫敦政經學院中國經濟學家金刻羽說,川普就是中國的「戰略禮物」。

美國現在似乎有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全球民主領導者,或眼光短淺只求自保的國家,而中國正受益於美國的這種混亂。許多中國專家一直在爭論,中國到底是強還是弱,答案是:既強且弱,但中國的方向很清楚,那就是持續變得更強。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萊恩哈特比較他前後兩次待在中國的經驗,認為中國經濟出現驚人成長,而美國經濟成長率大幅縮減。十年前許多中國領袖和企業經理人抱怨的兩個問題──缺乏新創公司、消費者支出低落,現在已銷聲匿跡。實體和網路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幾乎什麼都買得到,這種簡單方便鼓勵更多零售業創新,臉書和谷歌現在都在仿效這種模式。

中國街景。張智傑攝

中國街景。張智傑攝

再以他造訪過的南京為例,地鐵僅在14年前開張,現在一年搭乘人次高達10億,2-3元人民幣就能搭一趟。2011年通車的京滬高鐵,在南京設站,從南京到北京,約是美國紐約市到辛辛那堤的距離,高鐵車程不到四小時。這種基礎建設讓所有的經濟活動變得更輕鬆更容易。

當然,中國過去三十年讓世界始料未及,不保證他們未來十年仍急速奔馳,他們還有長路要走。外交政策、債務、工作人口減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國營企業的支持等,都是挑戰。

萊恩哈特說,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可能更強,掌控著太平洋地區,領導著全球威權主義國家聯盟;中國也可能更弱,苦苦應付著國內異議,與亞洲鄰國關係緊張。他認為,美國對上述第一種可能,應有幾分急迫感。

萊恩哈特在文末敘述,他最後一天離開北京前,造訪了北京故宮,坐在一處庭園為美中兩國列出接下來數年變得更強大所需採取的步驟。中國的清單上是:增加消費者支出,強化科學部門,變得更創新。美國清單上是:降低國內的不均等,對未來做更多投資。

他說,上述兩張清單,一個進展、一個停滯,形成鮮明對比。他認為,理性的結論是,美國強權的未來令人憂心。

本文轉載自2020.1.22「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