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選倒數12天,五組關鍵字揭台灣人究竟想要什麼?

蔣濬浩
user

蔣濬浩

2019-12-30

瀏覽數 32,600+

圖/左為韓國瑜與妻子李佳芬、右為蔡英文與賴清德。
圖/左為韓國瑜與妻子李佳芬、右為蔡英文與賴清德。

大選進入倒數計時,藍綠兩黨候選人各自提出競選口號及政見,但台灣人到底在想什麼?他們最在意的是哪些事情?《遠見雜誌》彙整網友意見後,發現有五組關鍵字。大家來猜猜,到底是哪五組關鍵字?

今年冬天,有兩句話,不斷在各個造勢場合上迴盪著。一句是由綠營所喊出的「2020,台灣要贏」;另一句,則是藍營主打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

前者的訴求希望贏得國際認同,進而贏得人民的自我肯定;後者,則希望穩定兩岸關係,再創台灣經濟高峰。

不過,兩黨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同時,人民是否真正有感?簡單的「要贏」或是「安全」,又是否能代表民心之所向?

適逢《遠見雜誌》推出「願景台灣三部曲系列」,《遠見》透過社群媒體與網站調查,詢問廣大讀者:你認為未來兩年台灣最需要什麼?

為期12天的調查期間,《遠見》共收集到702位讀者建言,重新梳理這些回饋後,整理出讀者心中的五組關鍵字,某種程度,也反映出部分民眾內心的渴望。

大選倒數12天,五組關鍵字揭台灣人究竟想要什麼?_img_1圖/透過斷詞分析,將702則網友建言轉化為文字雲。

No.5 科技、產業、政策,迎戰下一個時代

台灣向來便有「科技島」之稱,國際知名企業「台積電」,更站穩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位置,經常榮登全球獲利百大公司排行榜。90年代以降,台灣成為全球重要的半導體供應鏈,與世界各大科技廠接軌,從而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不過,隨著5G、AI技術的興起,全世界開始新一波的卡位戰。各行各業也著手數位轉型,以提升更高的競爭力。台灣能否在激烈競爭下,迎頭趕上這波改革潮,保住「科技島」的美名,是人民心中的擔憂之一。

圖/台積電。圖/台積電。

No.4 國際、環境、安定,真正融入世界村

自國共內戰後,如何妥善處理兩岸問題,是台灣歷屆總統的必考題。而在台灣遷台70年後的今天,台灣仍處處被中國打壓,難以被國際組織承認。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兩岸的矛盾情結,也激起台灣民眾強烈的國族認同,如何在各領域爭取國際認同,是主要的方向。這股「當自強」的共識,將持續在社會中發酵。

圖/僅為情境配圖。圖/僅為情境配圖。

No.3 政治、穩定、團結,使社會真正團結

每幾年,台灣就會陷入一場選舉惡鬥。藍綠兩黨為了勝選,互相攻擊、口水不斷,再加上假新聞橫行,讓社會陷入嚴重對立。人民身陷其中,卻又難以改變。

近來,第三勢力逐漸壯大,許多人希望能突破藍綠惡鬥現狀,雖然大選結果還未知曉,卻也反映出人民厭倦藍綠的心態。如何停止意識形態的對立,一致團結對外,才是選民的盼望。

圖/台北市長柯文哲。圖/台北市長柯文哲。

No.2 教育、人才、年輕人,立足國際競爭的關鍵

台灣自然資源貧乏,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透過完善的教育來培養人才。不少民眾主張,政府應加強培養技職人才,而不是讓技職淪為產業的附庸。必須同時發展技職與普通教育,才能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

「品格教育」也是不少人大聲疾呼的重點。全球化時代,訊息流通無所遁形,許多孩童透過手機、網路所掌握的訊息,常讓家長們感到不安。雖然每個人的道德標準不盡相同,但希望下一代有足夠的道德良知,則是國人的共識。

圖/僅為情境配圖。圖/僅為情境配圖。

No.1 經濟、發展、人民,選民的最大共識

發展經濟幾乎貫穿所有留言。台灣近10幾年的經濟停滯,已激起社會的焦慮與不安,不少人將台灣與韓國、新加坡、中國相比,更彰顯台灣落後其他亞洲先進國家的現實。

事實上,不論是人才教育、團結社會還是發展科技實力,最終,人民都希望經濟能蓬勃發展。深陷在目前的「悶」台灣,誰能為選民謀求更多的經濟福祉,也許就能獲得支持與愛戴。

圖/僅為情境配圖。圖/僅為情境配圖。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