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老鼠會」的原型,其實在你以為安全的金融市場中!

迴旋鏢效應,利用你的人性弱點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1-02

瀏覽數 141,5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臺灣現在已經完全進入M型社會的模式,中產階級正在逐漸消失,不是成為M型右端的資本家,就會淪為M型左邊的貧窮族群,一般上班族的薪水正在快速貶值中,如果你每個月只領一份死薪水,實在很難從貧窮的月光族生活翻身,於是許多人開始動了創業的念頭。

我們經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有以下關鍵字的廣告:90天快速創業、被動收入、自動富裕、在家就可以賺錢、自動賺錢系統。這些廣告都會強調,是由《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強力推薦,而這樣「坐享其成」的賺錢方式,其實是由層壓式推銷的概念而來。

層壓式推銷就是老鼠會

層壓式推銷,在臺灣又稱老鼠會,是一種無法長久運作的商業模式,參加者透過介紹其他人加入而賺取佣金,這些佣金來自新會員的入會費,以此類推,就像金字塔一樣,一層一層往上疊。

這類的公司通常沒有提供任何產品或服務,再不然就是以高出市價的價錢出售某種「產品」,因為這樣招攬會員的方式有如鼠類繁殖的速度,而有老鼠會之別稱。

大部分層壓式推銷是利用混淆視聽的方式、複雜的話術,結合經濟學或管理學的理論,把騙局包裝得似是而非。參與者付了入會費之後,必須介紹其他人入會才有收入,而上層的參與者可以分享下層參與者的入會費,並向上繳交金錢。

「老鼠會」的原型,其實在你以為安全的金融市場中!_img_1圖/大部分層壓式推銷是利用混淆視聽的方式、複雜的話術,結合經濟學或管理學的理論,把騙局包裝得似是而非。(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金字塔頂端的人是最終得利的人,受害的是最底層的參與者,他們假如沒有介紹其他人入會,等於只有付出,卻沒有回報。為了欺騙最下層的參與者,以老鼠會模式開設的公司通常牽涉假個案和假證據,簡言之,這是一種違背道德良心的商業操作手法。

老鼠會的成功在於會員數目能否以等比級數成長,在層壓式推銷的金字塔中,每向下一層,會員人數就遞增,當會員人數越來越多,支持計畫運作的會員數目將會是天文數字,而這樣的金字塔結構注定不能持久,絕大部分參與者都要賠錢。

很多人一想到「老鼠會」,第一個印象是直銷,其實,你不知道的是,真正的老鼠會起源,並不在於一般人所認知的產品推銷和分級制度上,老鼠會真正的原型是在你以為安全的金融市場中。

如果要辨識老鼠會的投資陷阱,可從公司獲利來源、獎金比例是否正常來看,假如獲利來源是藉由高槓桿、高風險操作,同時配發高紅利,這種公司的財務最容易出問題。老鼠會的商業模式,不只違反了商業道德,也破壞了整個金融體系,高槓桿的操作風險,則是轉嫁給如同你我這樣不懂遊戲規則,被遊戲牽著鼻子走的「平凡螺絲釘」來承受。

龐茲騙局是老鼠會的真相

「龐茲騙局」(龐氏騙局)這個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藉由成立一間空殼公司的手法,同時承諾投資者將在3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吸引許多人上門投資,然後龐茲再把新加入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開始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

「老鼠會」的原型,其實在你以為安全的金融市場中!_img_2圖/「龐茲騙局」這個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僅為情境配圖,取自維基百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由於第一批投資的人有獲得實際的回報,在短短的時間內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資金流動不足的情況下,這場騙局最終注定是一個會被戳破的泡沫,最底層的大多數人,往往一腳踩入這個無法逃開的陷阱而不自知。

老鼠會的商業手法,又稱為非法集資、非法吸金,利用人性心理的弱點,冒著道德風險,創造一套讓人信以為真的獲利模式,最終都是以倒閉收場,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人血本無歸。

在台灣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過去大規模非法吸金上千億元的鴻源集團,曾經有超過16萬個家庭,成為這個集團盲目的追隨者,在負責人惡性倒閉之後,許多人賠上畢生積蓄,金融體系也為此動盪不安。

老鼠會以背信倒債作為主要獲利來源的商業手段,連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都成為詐騙的對象,上演了一齣荒腔走板的世紀大騙局。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Nasdaq)前主席伯納.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騙案,被稱為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詐騙金額高達500億美元,受害者遍布全球各地,最後因為金融風暴才迫使這20多年的騙局現出原形。

馬多夫曾經是華爾街最著名的金融界經紀人,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沖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在過去20年裡,凡是投資馬多夫的人,無論股市行情如何,其帳戶每個月都能像時鐘一樣,準時收到遠遠高出銀行存款利息的獲利,而且從不發生虧損,令當時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

對沖基金總是給人高深莫測的印象,會讓投資者覺得,真正專業的人士對市場的了解遠比自己知道得多,當專業人士已經先一步進行投資了,會讓更多人盲目跟進。

馬多夫總是強調保密,這為他的投資帳戶蒙上了神祕色彩,並給人一種獨家專享之錯覺,他透過大肆宣揚自己的投資多麼具有排他性,從而將投資者的恐懼從擔心虧錢,變成了擔心在這場賺錢遊戲中掉隊而落於人後。

當馬多夫的騙局泡沫化之後,大家才發現這間投資公司不過是一個非法集資的老鼠會,公司本身並不是靠其業務來賺錢,而是利用新加入者的本金支付老會員的高額利息。

這種金字塔形的層壓式推銷,只要不斷有新會員加入,這個騙局就能不斷演下去,如今世界各地不斷爆發的各種非法集資案,其實都是龐茲騙局的複製衍生。

渴望賺錢和人性的貪婪與盲從是人的本性,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可靠、值得相信的「明牌」,卻沒有搞清楚資本主義體制下的遊戲規則是如何運作,龐茲騙局永遠只有幕後黑手可以從其中賺大錢,但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老鼠會這種不合法賺取佣金的方式,就如同擲出迴旋鏢一般,最終賠錢又貧窮的苦果,還是會回到我們身上。

投資一點靈:對沖基金的爭議和獲利從何而來?對沖基金就是一般人常聽到的「避險基金」,雖然名為「避險」,卻是以高風險投機為首、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就如同禿鷹一般,盤旋在全球經濟市場覓食,為了獲利,多空皆操作,像是近年結構複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種金融衍生商品。期貨、期權這些都是對沖基金的主要獲利工具,而且以高槓桿的方式向銀行借貸,擴大幾十倍的投資資金。對沖基金只要一出手襲擊,往往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例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因此對沖基金也被市場稱為「狙擊手」。著名的馬多夫詐騙案中,馬多夫就是設計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利用避險基金的投資手法複雜、操作隱蔽、籌資方式私募不公開等特質,打造出這個只有貪婪和謊言的500億美元驚天騙局。

「老鼠會」的原型,其實在你以為安全的金融市場中!_img_3本文節錄自:《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想脫離月底吃土的貧性循環,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三階段賺錢術,保證提早財富自由。》一書,狄驤著,大是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