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機關、國營事業一定是「美學」絕緣體嗎?有132年歷史的台鐵,今年2月推出新一代「觀光列車」,雖然被罵到幾乎體無完膚,但12月13日,「改造版」對外亮相後,頓時讓網友驚為天人,連新創業者「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都忍不住想去體驗看看。
常搭火車的乘客,一定對「台鐵藍」座椅印象深刻。數十年來,制式的視覺識別系統,更加深國營事業「保守老舊」的刻板形象。幾年前,台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為吸引民眾搭乘列車旅行,開始推出有別於一般列車的觀光列車。去年更斥資7800多萬改造29輛「環島之星」觀光列車,今年2月21日首航後,紫色及彩色的座椅設計隨即引來「醜爆了」「改成這樣!除了俗還是俗」等負面評論。(延伸閱讀:「中華民國美學」再現?台鐵花7900萬改裝觀光列車照遭諷)
台鐵局長張政源一心想雪恥,今年4月成立台鐵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把台鐵罵得最兇的統統找來」。聘請設計師吳漢中,齊聚各方專家,重新打造29輛當中尚未完成的13輛列車,最後邀請奪得國內外諸多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團隊「柏成設計」,以「秋天的風」為主題設計,強調自然、在地、樸質等特色,並搭配窗外四季的風景變化,希望給旅客不一樣的乘坐體驗。
圖/台鐵美學設計委員吳漢中。取自fun臺鐵臉書
這一次,台鐵終於「變臉」成功了!今年32歲的「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都忍不住說,很難想像會改變的台鐵觀光列車,竟然會有新改造,自己相當期待,有一天能搭到那樣的台鐵。
到底觀光列車做了什麼改變,讓很多人都想親自試乘一次?
新改版的台鐵觀光列車,外觀採黑色、橘色系列,內裝則拿掉各種台鐵舊式識別符號。選黑色是因為具有神秘的尊榮感,而經典橘色則是延續莒光號的傳統色系,結合新舊元素,迸出新火花。
圖/新改版的觀光列車外觀採黑色、橘色系列。取自fun臺鐵臉書
從窗簾到椅座均融入台灣元素。窗簾靈感取材自原住民工藝家尤瑪.達陸的作品,以幾何圖形堆疊出山脈造型;座椅更跳脫過去清一色的「台鐵藍」色系,轉換成藍、灰相間的座椅,象徵大自然的海洋、山脈與石頭。
圖/取自fun臺鐵臉書
而刺眼白光也被柔和色溫所取代。過去,一般車廂慣用6000K的白光,將車廂照得一片死白,柏成設計改用一般商場的3000K燈管,刻意營造宛如進入飯店的氛圍。
其實,台灣有山有河又有海,各鄉鎮一年四季景色各有特色,列車的吧台區溫馨寬敞,與親朋好友坐在客廳車,喝著咖啡,從觀景窗往外望,全島美景盡入眼簾。
圖/新改版的觀光列車擁有寬敞的空間欣賞美景。台鐵局提供
這次觀光列車的美學改造,試圖型塑出:台鐵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旅遊的起始點。希望能帶動民眾搭火車在島內旅遊的風氣,也藉此吸引國外觀光客,搭火車遊台灣,從不同視角發現台灣的自然美景。
圖/台鐵局提供
但是觀光列車並不服務散客,而是採包車方式,可由民間團體或個人承攬使用。所以想要體驗改造後的觀光列車,還得費點功夫才行,不然就是參加旅行社行程。
相比今年2月觀光列車改版後的反應,這一次按讚的網友遠比酸民多。連林大涵都說,台灣對美感不是不好,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用腦,一旦開始用腦,就會變得非常厲害,這就是國家的力量。
雖然很多人叫好,但建築師阮慶岳卻在臉書上表示,他雖很想多鼓掌稱讚政府這樣的「美學努力」,但所謂的「美學復興」,真的不能只透過這樣的樣板表演,以及特別成立所謂的「台鐵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來完成。
阮慶岳說,這次設計者的演出算很漂亮,但為何優秀的設計團隊,之前無法進入台鐵的系統,主因是公務系統的行政流程與決策方式,讓許多優秀設計團隊視與公家單位合作如畏途。
他說,真正的「美學復興」,不是做秀式的一次性表演,或在全台成立幾百幾千個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藉由中央施壓與空降設計團隊的強力介入,做為處理的標準模式。應認真審視公務系統如何殘害美學的正常發展,下定決心梳理內部層層障礙,這些基本的內部工作,遠比亮相作秀,更為重要也深遠!
過去,公務機關、國營事業常被貼上「守舊」「食古不化」標籤,現在,台鐵踏出改造第一步,也為政府部門位帶來各種可能,如果公務機關能痛定思痛,排除各種屏障,「美學復興」將不是夢。
【鳴日-臺鐵美學復興】FUTURE-RENAISSANCE特展活動時間:2019.12.13(五)~12.22(日)10:00-18:00 活動地點:臺北車站多功能展演區/臺北車站一樓活動費用:免費
圖/【鳴日-臺鐵美學復興】FUTURE-RENAISSANCE特展。取自fun臺鐵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