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姊是我這輩子最敬愛的人之一,和爸爸都是我成長時期不可或缺的心靈支柱。大姊富正義感,爸爸是溫和的巨人,我很幸福有這樣的家人。
在我成長的階段,爸爸是那永遠照亮這個家的太陽。但在單親家庭成長的我們,是否少了一個月亮呢? 其實並不會,因為我們有一個小小的管家,那就是令人既愛又敬的大姊。
「長姊如母」這句話,套用在大姊身上一點也不為過。身為家中的老大,她主動分擔了家中的大小事務,包括煮飯、洗衣、料理家事,以及用心照顧我們幾個弟妹。
大姊的性格比較直接、急快,或許由於家中經濟的克難,讓她很早就懂得協助爸爸掌理這個家。從小就經常聽見她頗具氣勢的發號施令:「老四,你去買鹽!老二,快去挑水!老三⋯⋯唉!妳又在吃東西⋯⋯」( 哈哈,這就是我妹! )
此外,大姊為人也極富正義感。曾經有一次,大姊發現我們在學校裡被同學欺負,她氣得跑到學校找人,要幫我們討回公道。
對於要承擔較多的責任,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反而豁達地笑著回答:
「唉!你們都是我『甜蜜的負擔』,誰叫我是你們的姊姊呢?」這就是大姊,在家裡始終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所以當她在很年輕時就選擇走入婚姻,全家人一知道她的決定,一方面為大姊找到自己的幸福感到高興,一方面卻也因為多少有些小小惆悵,啊!那個總是發號施令照顧我們的大姊,真的要離開這個家了。
記得當時爸爸只是握著她的手,說:「女兒呀!爸爸只能陪妳走過上半輩子,下半輩子的人生,要記得,是妳自己的選擇。」
四個兄弟姊妹中,我、大妹和四弟對於事業,都有較強烈的企圖心,只有大姊在求學階段時,就決定畢業後要尋求一份安穩的工作,過穩定的生活。當爸爸得知大姊的生涯規劃後,並沒有失望或反對,只是問她:
「女兒啊!這真的是妳想要過的生活嗎?如果妳想清楚了,爸爸當然會支持妳,只要妳幸福快樂!」
確定大姊的心意後,爸爸就不再多說什麼。後來大姊考取了松山機場的專員,也踏入了婚姻生活。婚後仍然不時關心我的近況,回老家時,也總會帶好吃的東西給爸爸和弟妹分享。而在我初入社會,創業過程不順,乃至於負債累累,經濟狀況慘澹的時候,大姊也幫了我很多的忙,不只在經濟上,她經常對我伸出援手,當我心情低落,對人生感到茫然時,她的貼心安慰,也舒緩了我當時事業不順的焦慮。
時常我覺得我很幸運,上天賜給我們家一個這麼好的爸爸,仍擔心這樣不足夠,又賜給我們一個這麼好的大姊。無論是從前在家,或者之後出嫁,她永遠是我們心中那個負責任、無悔付出,代替母親照顧我們的大姊。
現今許多父母對孩子都有高度的期許,總希望他們在事業上能有一番作為,甚至能夠功成名就,但往往這樣高度期待變成一種長期的偏見,導致孩子即使有自己的志趣,父母也會刻意忽略,而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期待發展。然而爸爸當年尊重大姊決定的行為,正是他對我們愛的體現——不是要我們成龍成鳳、飛黃騰達,只要子女都能幸福健康,就是爸爸最大的願望。
關於大姊的工作,還有一個和爸爸有關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更加了解爸爸為人是如何的正直。記得爸爸經常對我們說:
「孩子啊!爸爸不要求你們一定要賺大錢、做大事業,只要你們正正當當作人,不做犯法的事,爸爸就不愧對社會了!」
當年父親在松山機場任職人事主管期間,執掌所有的人事調動及升遷,無論是空姐或是地勤人員的調度,都需要經過父親的簽核來決定,他的職位雖然不高,責任卻相當重大。也因此,小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一些人帶著禮盒來家裡拜訪,從水果、餅乾到洋菸、名酒等各種名貴的禮盒都有,甚至還有人把錢偷偷藏在餅乾桶內,送到家裡來。
那時我們經常躲在一旁偷看爸爸在門口和別人互相推拒著,想到禮盒裡的水果或餅乾,我們四個都暗自高興,於是邊吞嚥著口水,內心邊喊著:
「收下來!收下來!收下來!」
不過那些禮盒最後終究沒有一次留下來讓我們大飽口福過,每次登門的客人都只能摸摸鼻子將禮盒帶走,父親一次也沒有收下。有時他甚至會嚴肅地告訴對方:
「只要是我可以幫忙的,我一定會盡量幫你!但是如果你下次再帶任何禮物來,我就沒有辦法幫你了。」
我們曾好奇地詢問爸爸為什麼不收下那些禮盒呢?我永遠記得爸爸是這麼回答我們的:
「不是你的錢就不要拿!我們家雖然窮,但是要窮得有尊嚴、有骨氣,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啊!」當時年紀還小的我們,對於爸爸的這番話只覺得似懂非懂,還未能深刻體會其中的道理。然而隨著年紀漸長,漸漸咀嚼出這段話的滋味,更深感父親真的很了不起。
這跟大姊有什麼關係呢? 大姊後來服務的單位,就和爸爸是同一個單位。但她原本差點就進不去的,只因我們的爸爸真的是太正直耿介了。原來大姊畢業後,決定到父親的單位去報考軍中聘雇員,在初試時高分過關,卻在複試時只獲得備取的名額。原本以為沒希望錄取了,幸好後來有人沒有前來報到,大姊才有機會遞補進去。接獲消息的那一刻,大姊笑得很開心,當時爸爸拍拍她的肩,說:
「女兒啊!開始工作了,別忘了爸爸跟妳說過的,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努力哦!」
大姊工作五年後,有一次遇到父親的老長官,閒聊之餘,老長官忽然嘆氣道:
「妳爸爸人就是太老實了,其實當年你的考試成績是在正取第三名,但妳爸爸為了怕別人產生誤解,所以先讓別人錄取,把妳排到備取。幸好老天有眼,最後有人棄權妳才進來的!」大姊知道這件事的當晚,在餐桌上跟爸爸說:
「爸,我拜託你喔!正直也不能正直到這種地步啦!正直不就是更應該要內舉不避親嗎!」
只見父親尷尬一笑,低著頭默默繼續吃飯。如今每當回想起這些往事,總是不由得對父親正直誠信的品格,深深感到敬佩。
這就是帶給我們家溫暖的兩個親人,一個是像太陽般照養我們全家,同時性格光明磊落,甚至過於正直的爸爸;一個是像月亮般,成為我們家另一個光源的大姊。
在我成長的歲月,從來沒有任何一刻有偏離正途的危險,因為一個太陽加一個月亮,已經清楚照亮我的路。
本文節錄自:《孩子,回家吃飯吧!》一書,陳煥庭著,布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