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星微帶頭歸國創業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1-08-01

瀏覽數 17,800+

中星微帶頭歸國創業
 

本文出自 2001 / 8月號雜誌 第182期遠見雜誌

在中國大陸揭櫫扶植半導體產業的民族工業目標後,信息產業部(CCID)等單位不斷釋出誘因,提供資金與賦稅等優惠措施,吸引美國矽谷的大陸IC(積體電路)設計人才歸國創業。

在這一波大陸傾力發展半導體的熱潮中,中星微電子成為大陸第一家由海外人才回大陸創業的標竿企業。原任職於朗訊(Lucent)貝爾實驗室的張輝、IBM(國際商用機器)的鄧中翰及HP(惠普)的楊曉東,是中星微電子創業的三劍客,1999年在信息產業部的支持下,看準大陸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潛力,率先以創投基金模式,回國創立中星微電子。

「中星微電子希望能夠成為海外學人歸國創業的尖兵,」中星微電子總經理張輝指出。

初期鎖定視訊產品

由於中國龐大的IC市場需求,吸引美國、台灣的IC業者相繼赴大陸投資。而中國政府透過獎勵海外學人回國創業方式,直接將最新的技術與風險投資模式引進大陸,複製矽谷與竹科的IC設計產業環境。

目前中星微電子在矽谷、上海、深圳設有分公司。張輝表示,產品在矽谷進行開發,北京負責產品的應用。北京與矽谷兩地各有約十多人的研發團隊,未來兩地研發人員將擴充為近七十人的規模,中星微電子預估2002年開始獲利。

中星微電子在獲得大陸信息產業部支持下,允許三年內沒有業績。張輝在考量大陸市場需求與技術層次下,中星微電子初期開發PC相機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晶片與DSP(數位訊號處理器)等視訊產品,未來將跨入無線通訊產品市場。

在視訊產品的開發方面,張輝指出,由於目前大陸尚未能掌握數位相機的光學及電池關鍵技術,所以中星微電子鎖定三十五萬畫素以下的PC相機市場,開發技術門檻較低的視訊晶片產品,並朝向低耗電、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其中,CMOS感測器採用0.35微米製程,DSP則使用0.25微米設計,並委由台積代工,預估2001年底將正式出貨。

循著台灣發展的軌跡

中星微電子也積極切入人人看好的大陸無線通訊市場。目前中星微電子與北京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共同設立清華中星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透過雙方的合作,培養IC設計人才,並開發3G(第三代行動通訊)與藍芽(Bluetooth)技術與應用,推動IC設計產業發展。

台灣在二十多年前號召海外人才歸國,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目前中國大陸也循著台灣的軌跡構築半導體大業。張輝觀察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指出,「中國的IC設計就像一張白紙,必須引進美國矽谷與台灣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是引進風險投資,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另方面,也要引用矽谷的股票選擇權制度,增加高科技人才投入誘因。

由美國與台灣的發展經驗得知,IC設計產業不能僅靠政府的財力支助,應該從資本市場中取得資金。張輝表示,「雖然大陸政府積極投入IC設計產業,但缺乏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未來大陸培育半導體產業環境,首先必須健全資金退出機制。

矽谷等地的人才回流,也間接引進最新的管理概念。張輝說,海外人才除帶回先進的製程與設計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市場掌握能力,」促使大陸的IC設計產業環境在技術、市場及管理等方面迅速與國際接軌。

面對未來,中星微電子將持續開發視訊及通訊等產品。張輝指出,「不做里程碑,就得做鋪路石,」中星微電子將繼續扮演吸引海外人才回國服務的指標,吸納更多的大陸人才回流,建立中國大陸自主的半導體產業。(江逸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