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建立討論文化

李雅卿
user

李雅卿

2001-07-01

瀏覽數 16,450+

建立討論文化
 

本文出自 2001 / 7月號雜誌 第181期遠見雜誌

當體罰取消後,什麼是學生、家長、教師最挫折的事?

根據我們非正式的調查,不是文憑主義,不是作業成績,最讓人挫折的是「覺得對方難以溝通」。——孩子覺得很多大人不願意瞭解他們,不講理,只會罵人;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肯讓父母瞭解,天天臭著一張臉,不肯和父母交心;教師覺得有些學生像一顆顆緊閉的蚌殼,一副你奈我何的樣子;至於家長覺得老師心有定見,教師覺得家長強勢干預等等,如此這般的心理和對應模式,常常搞得各方緊張。什麼「愛與關懷」「共事伙伴」等等理想,都在溝通困難的障礙下,變成相互指責、互扣帽子的用語。因此,溝通,尤其是與人良好討論的能力,已經升高為現代教育最重要的事了。

如何使討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和實踐,我們確定「討論」,尤其是「良好的討論」,在我們的文化中,真的是需要學習的能力。因此除了學生在課堂上要學習如何討論,家長和教師成長團體也要不斷探索良好溝通的機制,更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把討論落實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以建立信任、平等、支持的互動可能。

我們整理出來的討論原則是這樣的:

良好討論的前提,在於能尊重自己和別人的感覺

因為一個人的感覺(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感覺)如果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時,一定會上情緒。而情緒會掩蓋理性,使討論落入賭氣(對自己或別人)的漩渦中。因此學會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學會接受情緒,不對感覺爭辯是很重要的。

我們最常聽到否定情緒的話語是:這有什麼好難過(傷心、高興、得意)的……,人要……呀!這種語言每出現一次,我們就把對方推離我們一點,久了,對方當然就覺得我們不在乎他、不理解他、不……。

當然造成情緒的心理機轉很多,但是「情緒的察覺」是讓自己進入此一殿堂,進而保持平衡自在的第一步。

界線分明

各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界線,如果界線不明,就會發生「我欲將心比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的傷感。因此,什麼是「孩子或學生的事」,什麼是「教師或家長的事」,什麼是「共同的事」一定要先弄清楚。共同的事,需要共同的規則;自己的事,就要自己決定,並且承擔決定的結果。當然任何人在做決定前,常常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但是建議的人要認清界線,才不會從「建議」跳到「干預」;被建議的人也要認清界線,才不會失去自我的承擔。如果對界線沒有共識,那麼釐清界線就是首先需要討論之務。

在學校共同的事,是依照大家討論出來的生活公約行事,公約可以循一定的程序修正,沒修正前,大家都要遵守,家庭也是。

比較常見的爭執是孩子覺得是「自己的事」,成人卻覺得是「成人的事」或「共同的事」,這時候就需要討論囉。

我們父母成長團體的成員體認到:所謂陪孩子長大,就是從孩子完全依賴成人(孩子在嬰兒期,哪有「孩子的事」,全部都是父母的事),到完全獨立自主的逐步過程。而這中間權力的拉鋸、心理的依賴和轉換,也就造就出複雜萬端的親子關係來。因此釐清界線,在任何時候,都是重要的。

提意見一定要附理由

不附理由的意見,會讓對方挫折,也會讓討論無法進行。例如孩子問你「為什麼不能上網咖」,你說,「因為規定」,這樣的說法,就不是我們說的理由。如果你肯說,「因為網咖店來往的人如何、如何」「因為那家店的情況如何、如何」,而且允許孩子就你提的理由提出他的意見,那麼你們就會有一個良好的討論了。

因此,學會問「為什麼」(對自己和別人)都是很重要的事。

願意因為有道理而改變自己原有判準(或想法)的心理準備

我們認為缺乏此一要素的對話只能說是「說服」,而非「討論」。

確定彼此對用語的意義認知相同,是避免「雞同鴨講」的不二法門

例如大家都說做人要有「義氣」,可是甲的義氣可能指的是不問是非,兩肋插刀;乙的義氣是在不違背法律的界線下,兩肋插刀;丙的義氣是不怕朋友生氣,幫他面對真實,丁的義氣是……,如果他們不把定義搞清楚,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定義來理解對方,那個討論就很慘了。

具備上述幾項前提後,才能講究情境、用語和態度的技巧,一開始不要太急;身體的高度差異太大時,要蹲下來;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選擇以「我」而不要以「你」開頭……,這樣的書很多,都可以用來參考。

下面是我們學校剛剛替三位不斷爭執吵鬧的孩子所訂的「交友契約」,迄今成效良好,至少我們不再聽到不斷地告狀、爭吵了。(由於這是三個孩子「共同的事」,所以老師只當橋梁,協助討論)

一、我們三個人都是自主學習實驗計畫的學生,願意在充分瞭解及討論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承諾負起責任。我們為了能夠成為朋友,決定訂定本契約,並請班導師、家長做為我們的見證人,協助我們良好相處。

二、我們認為朋友應該:

(一)在能力範圍內,相互幫忙。

如果對方沒有幫忙,一定有他的原因,要能相互體諒。如果有人不能體諒或因此不高興,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相互分享。

要不要分享,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因此如果有人不肯分享,對方不能一直要他分享,也不能不高興的罵人或爭辯。如果違反本約定,要請對方一包20元的洋芋片(口味由對方挑);本週發生的狀況,要登記起來(登記表如附件,貼在第一討論室的後面),下週一一次付清;如果賴皮,對方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他的媽媽,請媽媽出面付清。

(三)不利用朋友的弱點,讓他生氣。

違反的人要請對方一條17元的曼陀珠(口味由對方挑)。賴皮的處理方法同上。

三人的共同弱點:

1. 開玩笑越界:

(1)言語扯到對方的父母。

(2)言語扯到對方喜歡的人(或心愛的人)。

(3)言語扯到對方的身體(尤其是性器官)。

(4)言語扯到對方的智商或成熟情況(如白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癡、幼稚)。

(5)動作碰到對方的身體。

(6)使用隱射性的話語(如白飯很好吃——白癡;智慧有保障——智障;膠囊頭;利比亞自爆坦克……)。

2. 用動物比喻對方:

(1)甲只能接受免子、無尾熊。

(2)乙除了狗、馬來貘、食蟻獸之外,都可接受。

(3)丙不在乎。

3. 打球時被人家干擾:用相干或不相干的話、動作來影響投球。

甲的特殊弱點:

(1)生氣時再有人來碰他,或和他說話。

(2)乙裝女生的聲音。

(3)說他愛某某人。

乙的特殊弱點:

(1)用挑釁的口氣說要告訴他媽媽什麼事。

(2)一直邀他打賭(他就會去賭)。

(3)一直要他買東西請客(他就會去買)。

(4)說他愛某某人。

(5)假裝的奇怪表情。

丙的特殊弱點:

打球時犯了規卻賴給丙,說是丙犯規。

(四)如果不是故意侵犯(言語或動作)到對方,願意說「對不起」;對方也要不生氣地提醒他。有所爭執時,由三人中沒有介入的那個人當公證人,爭執的人要服從公證人的裁決。如果不服從,要請公證人一罐15元的飲料。賴皮的處理方式同上。

(五)上述各項罰則,每次發生時,由雙方一起到登記表上登記。每週五結算一次,不能折抵現金。是不是要抵銷,由雙方自行決定。如果意見不同,猜拳決定。猜拳只猜一次,由贏的人決定。如果有人賴皮,要請對方一罐15元的飲料。

三、 我們要相互欣賞彼此的優點,提醒改正彼此的缺點:(我們都是願意自我負責的學生,請家長、老師也幫忙提醒我們)

甲的優點:

大方、願意分享、很會玩遊戲、會打球。

乙的優點:

有自信、願意爭取自己的權益、願意分享、會幫忙、肯努力。

丙的優點:

會打球、願意讚美人、很能溝通、願意分享、會幫忙別人、會做菜、會用很實在的方法教別人。

甲的缺點:

健忘、分不清方向、愛管閒事、會加油添醋地說話、討論時會分心、岔題,說話會不自覺地用「屁啦」「銬」「媽的」。

乙的缺點:

健忘、容易生氣、討論時會分心、岔題、愛充老大、有靠山,有時會得意忘形,生氣時會說髒話。

丙的缺點:

動作慢。

四、 本契約自簽訂日(2001年6月1日)生效,並切實執行。

簽約人:

主持人: 見證老師:

父母(請分別簽名):

(作者現為北政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主持人)(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