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彥翰延續陳爸精神:書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

陳爸離開四個月,台東「孩子的書屋」該如何走下去?

王昱翔
user

王昱翔

2019-11-04

瀏覽數 42,800+

圖/「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右)與兒子陳彥翰(左)。取自孩子的書屋臉書
圖/「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右)與兒子陳彥翰(左)。取自孩子的書屋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7月4日,「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陳爸)於家中驟逝,不僅震驚社會大眾,連書屋的伙伴都措手不及。書屋主要成員面對核心人物的離開,四個月來到底經歷哪些改變? 而少了陳爸的書屋,又將如何走下去?  

若說台東的非營利教育機構,相信有不少都聽俊朗(陳和書屋的故事

1999年,「孩子的書屋」悄地在台東誕生了並逐漸成為許多弱勢孩子課去處。創辦人陳俊朗不僅供孩子用餐,還身兼老師、故事爸爸,成為孩子口中的「陳爸,書屋也順勢成孩子們的第二 

20年來,書屋幫助2000位孩子,還設立基金會、咖啡屋,將照顧擴及更多面向,並深入更多家庭 

不過,隨著書屋規模不斷擴張,資金需求也日益龐大幾乎全靠陳俊朗一人籌措頻上媒體、向大眾說故事、尋求企業協助,從而替書屋積累不少贊助夥伴陳爸儼然成為書屋的代名詞與活招牌,有不少都是透過陳爸才認識書屋。 

然而遺憾地是,今年的7月4日早上55歲的陳俊朗於自宅,因心肌梗塞而撒手人寰隨著靈魂人物外界都很關心孩子的書屋」的未來 

陳彥翰延續陳爸精神:書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_img_1圖/陳俊朗過去在書屋的各式活動、募款中扮演重要角色,於7月4日離世,享年55歲。孩子的書屋提供

誰也沒料到,那天早晨,陳爸一聲不說地離開… 

7月初,陳俊朗兒子陳彥翰忙著張羅單車環島所需車輛,往返於台北、台東兩地間7月3日那一天,他台北前的空檔、弟弟於黑孩子黑咖啡會面,三人閒家常,當時陳爸看上去並無異常約莫半小時後,陳彥翰便驅車回台北,他始料未及的是,這竟然成為自己和父親的最後一面。

隔天一早,一通捎來父親噩耗的電話重擊陳彥翰的思緒。令他難以置信的是,近年父親身體狀況明明逐漸好轉、甚至昨天才與自己談天,怎麼會如此倉促離開?陳彥翰受訪時,語氣仍有些起伏:「當下很慌也不曉得該怎麼面對、該用什麼心情看待。就是慌張地,想盡辦法儘快回到台東。」 

其實不只陳彥翰,書屋的伙伴對陳爸的驟逝震驚不已資歷近20年的書屋老師陳秋蓉坦言,雖然陳俊朗以前身體較差,但近年勤於運動理應有改善。她遺憾地說:「這麼快走,他自己沒有預料,我們也沒到。 

陳彥翰延續陳爸精神:書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_img_2圖/孩子的書屋提供

書屋會停辦嗎?誰會來接班? 

陳爸走了,書屋是不是就停辦了?」這大概是近幾個月外界最關心的問題書屋公關組周杏蓉對此說明:「其實和外界想像有很大落差。」她強調,由於書屋組織健全,早已落實分工,孩子的照顧不會因陳爸的離開而停擺,希望外界不擔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至於書屋接班的重責大任,落在陳彥翰儘管他在書屋的資歷相當周杏蓉坦言:「很多老伙伴是他的叔叔阿姨,支持他,但也心疼他 

因為陳秋蓉形容,陳彥翰可說是「被迫、加速接班」。 

若按陳俊朗原訂的接班計劃,本該是讓陳彥翰從特助、老師、行政、企劃等工作做起,待三到五年熟悉書屋後,正式接班豈料陳彥翰才任特助一年多,便陳爸突然過世而提早接任他也不諱言:「自己經驗未必足夠。」還好,資深伙伴都會可能輔助、分攤工作。 

如何走出陳爸的光環?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儘管陳爸離開四個月,書屋一切運作看似如常,領導工作也由陳彥翰及資深伙伴接手。然而,潛在的隱憂卻是,書屋核心的募招牌「陳爸」,隨陳俊朗離開逐漸消失。 

陳秋蓉估計,過去因為「陳爸」而來的募款可能占比近九成,不論是企業贊助、大眾小額捐款,很多都是透過陳俊朗親自走訪、說故事,進而換得的認同和資金。陳彥翰也坦言之前一直沒辦法很成功地跳脫陳爸品牌,我們很難只用孩子的書屋去募款,現在壓力真的滿大的。 

回顧陳俊朗離開後的募款狀況,七月小額捐款一度,但八月旋即驟減四、五成,九月則降至平時的低水平狀況。陳彥翰資金上還是滿危險的,還在努力,希望不要因陳爸離開讓孩子沒有辦法被照顧。 

目前公關組和陳彥翰的首要工作,便是和過去的友好企業聯繫、四處演講說明近況,以讓捐款者放心。未來募款方式也將改變,陳彥翰表示,將會提出明確的劃、評估來和大眾溝通,不再是仰賴一人奔走、說故事的形式。周杏蓉則形容以前是一個強人帶一群人走。現在則是用一個團隊的形象,延續陳爸精神 

陳彥翰延續陳爸精神:書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_img_3圖/陳俊朗過世後,陳彥翰積極透過演講,向企業與大眾對話、募取資金。孩子的書屋提供

陳爸精神延續 陳彥翰:希望書屋沒有存在必要 

接班對我來說,同時是一個折騰、壓力,也是一個溫暖的承接。」陳彥翰說,自從接手書屋領導人後,深刻體會父親過去承受的龐大壓力,不論來自資金、理想、社會觀感等面向。但另一方面,他也收受不少父親遺留的「情感資產」例如許多外部伙伴,都感念陳俊朗的努力,積極回饋書屋。 

陳彥翰形容書屋自己的小孩,即便再難熬,也不會放棄。面對外界的諸多雜音,他強調我們還是在做,陳爸的精神堅持並沒有被放棄! 

陳秋蓉也認為,雖然伙伴尚未走出陳爸的遺憾,但每個人都傾一己之力,在各自位做好本分用每個人的方式去懷念、紀念陳爸遺志。 

回到初衷,陳彥翰也承繼父親「希望書屋消失」的遺志他期望未來有一天,社區能自然長出這些社會功能,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到時候孩子的書屋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