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張孝威:傾聽、溝通、互信交流,是領導成功的必修課

專題演講八〉我在變動中的領導哲學 威望媒體暨IC之音董事長

沈瑜
user

沈瑜

2019-10-31

瀏覽數 13,700+

圖/威望媒體暨IC之音董事長張孝威。
圖/威望媒體暨IC之音董事長張孝威。

2019第17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

,威望媒體暨IC之音董事長張孝威帶來「我在變動中的領導哲學」專題演講,分享他近20年精采的職業生涯與跨產業管理經驗。

「行行出狀元」指的是各行各業都有傑出人才,這句話卻可以套用到張孝威身上。他曾任TVBS聯利媒體董事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執行長、台積電資深副總暨財務長、中華投信董事長、中華開發總經理、大華證券總經理等,是極少數橫跨金融、高科技、電信和媒體的CEO,也是佼佼者的專業經理人。

張孝威每次的轉職轉型,都大破大立,為該公司、該產業帶來革新氣象。今年7月初,張孝威發出公開信,以「美好的一仗已經打過」來形容,宣布退休,9月正式離開TVBS。

他回顧40年來闖蕩四個產業,老本行是金融業的他,卻在20年後先後到台積電、台灣大、TVBS擔任總舵手。

2003年,台灣大董事長、執行長雙雙離職,氛圍低迷,員工人心惶惶,全面改組後的董事會卻聘任從金融業、科技業跨界而來的張孝威為CEO,引起業界震撼,圈內人質疑他是外行領導內行;而他,只問一句話。

宣揚「企業價值增長」理念,台灣大股價市值翻倍

「第一次與主管會晤時,我只問他們,有誰讀過《誰說大象不會跳舞》,大家都傻眼。」這本書描述由食品業轉聘為IBM的CEO,讓公司重生過程,張孝威提這本書想說的是,「我工作的重點不是日常營運管理,是營運策略,是要為股東帶來企業價值增長。」

過去電信業重視市占率,包括營收、用戶數,從沒想過企業價值。然而張孝威認為,如果只為衝高用戶數,卻忽略邊際成本,邊際效益可能是負數,因此應追求健全體質,讓市場給予較高評價,聚焦用戶平均貢獻度增長。

除了顛覆公司營運體質,他一改過去台灣大資訊不透明積弊,親自面對投資機構回答問題,揭露營運方針,勾勒未來公司治理藍圖,立刻得到外資高度肯定。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有一次,他到華爾街舉辦投資論壇演說,他只是報告公司透明度改善的具體步驟,當晚台灣大股價就漲了好幾個百分點,讓投資人看到希望。在他任內,台灣大股價、市值皆翻倍成長。

引進數位化,重整TVBS節目找回觀眾

在他到TVBS之前,TVBS收視長期低迷,他接掌後,為了找回觀眾、深耕品牌,射出三支箭。一是黃金時段開闢《Focus全球新聞》,初期雖慘澹經營,但贏得知識分子成為忠實觀眾;第二支箭,重新調整政論節目,延攬到知名主持人趙少康,讓收視持續攀高;第三支箭是將《地球黃金線》大改版,主持人蘇宗怡接棒後,鞏固品牌價值外,還吸引不少男性觀眾。

最有貢獻的是,TVBS升級HD高畫質播出世界盃足球,各電視台隨後跟進,加速產業數位化。

這40年職涯,他繳了學費,領悟到了管理哲學。他坦言,「職場前20年,我忌憚別人惡意重傷,怕得罪人,也做了保護自己偽裝,覺得做事容易做人難。但經過大風大浪,我深深領悟,真實自己贏得他人信任,才是立足社會的最好方法。」

張孝威服膺leadership,但他的領導信念不是獨斷獨行,而是堅定力量,「我的決策元素是傾聽,」除了搭建溝通平台,讓主管、下屬有機會說出需求,建立人際關係連結,也是觀察團隊成員心態的好時機。

他以蓋房子為比喻,他負責建築藍圖,房屋細節就由團隊全權處理。可以說,授權與謙卑態度,就是他跨界得以每每成功的要素。傾聽外,溝通也是關鍵,當時他在台積電擔任財務長時,與董事長張忠謀有不同觀點時,他們倆常常一談就是一兩小時,就是為了化解歧見,建立互信關係。

尊重伙伴、建立互信關係,張孝威的領導哲學之道,為台灣公司治理寫下新的篇章。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