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野黨立法委員的杯葛,立院各項待審法案都動彈不得。民進黨立院黨團負責人周伯倫不久前咬牙切齒地說,他們也要加入「反對」的行列,「要死就一起死!」
民進黨執政一年來,不知是還沈醉於過往的勝選風光中,還是又已開始競選連任,只聽見幾位領導人天天發表競選演說式的言論,句子裡滿是「名詞」和「形容詞」,卻對建設國家甚少實際作為。好不容易等到周伯倫一句有「動詞」的話,卻是「要死就一起死!」
「一起死」,誰跟誰「一起」?民進黨跟國民黨「一起死」,還是再加上親民黨,還是各黨各派一網打盡?周伯倫雖未明說,但言下之意,可能也要老百姓「一起死」。即使他並無此心意,但若各黨立法委員抱著法案「一起死」了,老百姓想不跟著「一起死」也不可得。只是,人民為什麼要跟著「一起」陪葬呢?
不錯,立法院的表現,實在不能叫人滿意。可是沒有法子,國會是民主政治制度性的設計,在別的國家多半做得很好,到台灣就變了樣子。要怪就怪中國人的水平不夠,還不配享受民主生活,不能只怪由人民選出的立法委員。即使要怪立委,也不能只怪當前在野黨立委,從前民進黨在野時,不也是這樣杯葛執政的國民黨嗎?陳水扁曾以文件投擲郝柏村,張俊雄打了梁肅戎一耳光。上個會期在野聯盟把今天的行政院長張俊雄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民進黨當年則不准行政院長連戰進入立法院。但是那時當家的國民黨,還是要張羅人民大眾過日子,不曾撒手不管。民進黨既然爭著要為老百姓服務,接受了人民的委託,怎麼能要大家「一起死」呢?
民進黨執政不過一年,結果是政局動盪,經濟衰退,企業出走,失業率升高,如果再不及時努力,老百姓跟著「一起死」的日子實在不遠。若是在野黨真的百般掣肘,使民進黨無法推展施政,那就把具體事實告訴老百姓,年底立委選舉時,自然會還主政者一個公道。民進黨赤手空拳時,就能用選票把執政的國民黨打垮,現在自己執政了,龐大資源在握,還怕選不過在野黨?不過,若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又不虛心,把國政弄壞了,人民眼睛雪亮,也不容許執政者把責任推給在野的人。
面對台灣當前的困局,不由想到一位先哲說過的話,「當我們有一個差勁的政府時,我們必須忍受它;但問題是,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政府。」這是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裡的話。此書發表於1762年,距今兩百四十年了。那時盧梭不知怎樣才能找一個好政府,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