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

2019消費者FinTech暨數位金融使用行為大調查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9-10-01

瀏覽數 81,200+

2019年的「《遠見》行動支付愛用榜」上,LINE Pay今年仍蟬聯第一。
2019年的「《遠見》行動支付愛用榜」上,LINE Pay今年仍蟬聯第一。

本文出自 2019 / 10月號雜誌 借鏡澳洲 喚起共好台灣

數位金融已無所不在,出門不用帶錢包,使用手機各種App購物、轉帳、繳稅,已經是生活日常。今年台灣FinTech業界有哪些新亮點?《遠見》調查帶你一探究竟。

執行調查/東方快線網絡市調

現在出門,你是否只帶手機?每天不打開一個金融App,就覺得生活卡卡?如果答案都是Yes,你顯然是數位金融的重度使用者。

《遠見》連續第二年與「東方快線網絡市調」合作,針對20至49歲國人,展開「2019消費者FinTech暨數位金融使用行為大調查」。

為確立樣本有效性,除年齡,受調民眾須曾於過去一年使用過「電腦網頁、行動網銀或App」的數位金融服務,才能填答本次問卷。

民眾最愛用數金服務前三名〉轉帳、支付、繳費稅

調查發現台灣人在金融行為上,更黏手機了;且愈是重度使用者愈不「偏食」,不會只專注在特定項目,而是全方位使用各項數金服務。

首先詢問,數金服務的使用頻率,發現每天使用一次或更多的比率,從去年的10.7%升至15.4%;而每週使用三至四次、一至二次的比率分別為22.1%、26.6%。三者相加比去年(63.1%)略增,達64.1%。每月使用2~3次者約24.4%,每月一次或更少11.5%,兩者相加35.9%。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1

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執行長蔡鴻賢分析,從使用頻率,可看見台灣數金用戶分為兩大族群:一個是「從熟悉到習慣」的使用者,約64%;另一個是「從陌生到嘗試」的接觸者,約36%。

至於近一年來,最常被使用的數金服務,是線上轉帳(87.3%)、手機行動支付(60.6%)、行動繳費稅(48.6%),比去年都微幅上升。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2

再交叉分析使用頻率與服務項目,發現「每天使用一次或更多」的極重度使用者,每項服務的使用頻率都顯著高於平均值,尤其是線上開戶比平均值多出26個百分點,顯見這群人愛嘗鮮。他們在行動支付與客服機器人的使用度,也比平均值高出約20個百分點。

數金服務民眾最大疑慮〉資安風險、App繁瑣難整合

今年消費者認為數位金融主要缺點,前兩大仍是「擔憂資安風險」(67.5%)、「需下載不同金融功能或機構的App,繁瑣而難以整合」(56.6%),後者較去年多近10個百分點。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3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可以做到帳戶整合,正是為了解決數金服務繁瑣、多介面的問題。

她指出,金管會、財金公司與政大合作推動的開放API管理平台,首波已有23家銀行完成驗證,可望逐步落實「消費者資料權」,把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使其享有更多加值服務。

此外,消費者使用數金難題還包括「限制較多」(25.7%)、「使用流程不簡便」(24.7%)與「介面複雜,常找不到需要的功能與資訊」(22%)。

前東吳大學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執行長蔡宗榮觀察,上述幾個缺點都是關於使用體驗,顯然業界需要更多UI/UX設計思考,扎好馬步才能黏客。

至於消費者認為數金功能限制較多,包括開戶條件與轉帳金額上限,像線上開戶依認證強度分為三類,其轉帳金額上限也不同。

民眾的不便,金管會似乎聽到了,已多開放十項線上金融業務,也鬆綁數位帳戶規定,未來以手機門號搭配視訊,就能開新戶。上述新制可望在年底上路,以因應明年純網銀開張。

83%智能理財用戶有賺錢〉逾半數對「純網銀」保持觀望

近一年來,多家業者開通智能理財/機器人理財服務,今年使用該服務的比例只約8.3%,代表正要開始而已。至於線上自選理財(自選投資標的)已有22%,是轉入智能理財的潛在客群。

究竟智能理財吸引力為何?智能理財用戶有57.8%覺得「手續費與投資門檻較低」,後依序為「即時告知市場情報與投組建議」(47%)、「24小時監控與再平衡機制」(42.2%)、「克服人性弱點,理性調配資產」(38.6%)。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4

蔡宗榮解析,「成本低」「即時性」是前兩大誘因,表示消費者還未體驗到AI智能理財可以發揮的優勢,例如以強大運算能力客製化投資組合。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有趣的是,30世代對投資成本最敏感,約有六、七成用戶偏好手續費低;但40世代最認同智能理財「可克服人性弱點,理性調配資產」,達到57.1%,顯然年紀愈大愈贊同投資有人性盲點。

機器人比人會賺嗎?約83.1%的智能理財用戶都說有賺錢,大賺者不多。整體而言,獲利超過10%者僅6%;小賺1~3%者最多、占33.7%。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5

至於,明年即將上路的純網銀,多數消費者興趣不高。調查發現,高達五成二的數金用戶還在觀望、只有36%表態會去開戶。另外,有8.2%坦承根本不知「純網銀」是什麼?

目前拿到執照的三家純網銀,願意開戶的用戶,會選哪一家?結果,約71%的用戶還沒做決定;18.3%選LINE Bank、7.4%中意樂天國際商銀,只有3.4%青睞號稱「國家隊」的將來銀行。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6

蔡宗榮解讀,LINE Bank與樂天國際商銀的名字都嵌上最大股東的名號,且大股東分別在韓、日有純網銀經驗,可以聯想未來可能的服務。

反觀將來銀行,名字中不見持股41.9%、最大股東中華電信的影子,加上團隊成員都沒有純網銀經驗,等於「從零開始」,消費者無從想像。

有意願開戶者,究竟為何想使用純網銀?約七成六是看中「更多優惠」、四成認為純網銀的「進入門檻與交易成本較低」。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7

「便宜果真是硬道理!」蔡宗榮觀察,前兩大理由:優惠多、成本低都跟錢有關;而使用通路多、易申辦是便利性,這些並不是純網銀的獨家優勢。

反而第五、第六順位的選項:更符合個人需求(26.4%)、串接消費生態系(24.5%),比較對應純網銀主打的「普惠金融」「創新服務」訴求,但這些都還沒發生,民眾當然無感。

至於不願意開戶者,前三大原因是:戶頭已經太多(66.7%)、現有銀行已滿足需求(38.5%)、有資安與個資外洩風險(35.9%)。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8

「如果銀行的服務都這麼像,我當然不需要再開一個新戶頭!」王儷玲說,不願開戶的五大原因扣掉資安因素,其他四個都與服務相關。這也提醒純網銀業者不要想通吃客群,必須找到對的利基市場、客製化服務,才可能勝出。

虛擬貨幣「臉書幣」(Libra)也列入本次調查,但反應冷淡。詢問「若發行臉書幣,想使用嗎?」僅約一成想用,有三成二根本不知臉書幣是什麼。

行動支付遍地開花〉前八強中通路型搶下四席

《遠見》本次調查的壓軸是「行動支付愛用榜」,到底獎落誰家?

台灣喊得出名號的行動支付已超過40個,請受訪者選出最常用的五個,結果是:LINE Pay及LINE Pay一卡通(57.1%)、街口支付(40.3%)、全聯PX Pay(30.9%)、Apple Pay(24.1%)與全家My FamiPay(22.8%)。

民眾最愛用支付工具 LINE Pay、街口支付獲肯定_img_9

對比去年,LINE Pay與街口支付仍是前兩名,但占比微幅下滑;而去年的第三名Apple Pay則滑落七個百分點,讓出第三。

截至9月中旬,上路不到四個月的全聯PX Pay,App註冊量已突破260萬次,今年目標上看500萬。

講授金融科技課程的鉅資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翁禮祺說,「全聯PX Pay勝出,再次證明數位金融必須O2O整合,才能體現『場景金融』的價值!」

他分析,LINE Pay自帶2100萬的LINE社群,而街口支付從線上反過來搶線下,一路整合夜市、街邊店等實體店家,最後反攻電商。擁有近千家店面的全聯,則自己做一支Pay,引導既有客群走向行動支付,成功切入數金市場。

其實,零售通路坐擁自有的行動支付,已是趨勢。從今年的愛用榜可發現,前八名有一半屬於通路型:全聯PX Pay、全家My FamiPay、7-ELEVEn OPEN錢包與麥當勞點點卡。「有自己的小天地是不夠的,想玩大還是得跟別人結盟!」蔡鴻賢分析,「懂得槓桿資源的人,才能玩到最後!」

至於今年大打廣告的行動支付國家隊「台灣Pay」,幾乎整合所有銀行、企圖打造支付生態圈。雖然愛用比率從去年的10.5%增至15.3%,但名次卻從去年的第五名跌至第七名。

「台灣Pay不用自己下去玩,做業者的最佳後盾就好!」玉山銀行副總劉美玲建議,有官方使命的台灣Pay,應該做好「規格」平台的角色,而非支付品牌,否則會混淆定位,有與民爭利之嫌。

本調查再次證明,儘管優惠仍是最強誘因,但持續優化體驗、接軌生活,才能真正綁住消費者。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