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帆大學畢業成績也可以申請台成清交的研究所,但由於熟悉系所老師專長領域與教學模式,「好老師更大於名校光環」讓他決定留在中原讀碩士。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中原大學機械所?
陳韋帆答(以下簡稱答):我畢業自中原大學機械系,會繼續讀碩士,出發點有三個:第一是工作需要,想要進入有規模的企業,只有大學程度不太夠。第二是薪資問題,以工程師來說,大學和碩士起薪就差一萬。第三是本身歷練,國內教育制度不太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研究所必須自己去找題目做研究、產出成果,有助於開拓想法。
問: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為何?
答:中原機械所最棒的一點就是老師不會指定研究題目,有些學校老師會根據自己接到的產學專案,發包其中研究題目給不同研究生來做,但中原並沒有。
當我和翁輝竹指導教授說,我想做熱流相關題目,老師只叫我先去把過去相關領域的論文找出來;看過幾十篇之後,自然就有想法,哪些題目熱門、哪些題目已經有人做過。
等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再去找老師討論,判斷這個題目是否有發展的可行性。
問:這些訓練對你有何幫助?
答:我認為花了一年時間打底非常重要,出社會後沒有人會給題目,必須自己去找問題、想出解決方法,這個訓練是研究所的最大價值。
問:你印象最深的課是什麼?
答:與其說是某門課,我印象更深的,是每天都可以去找翁老師討論。
工程必須遵循某些定律,若實驗做出來的數據和預期不一樣,就暗示其中有問題,發現自己做錯後,就需要老師幫忙提點。這種與老師反覆討論、不斷確認與開拓自己的感覺非常好。
問:什麼樣的人適合念機械所?
答:喜不喜歡、會不會念書都不重要,而是有沒有覺得自己還不夠的心。如果沒有這種自覺,也不會有主動突破的動力,可能也會讀得很沒意義。(中原大學機械所,2018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