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投書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1-06-01

瀏覽數 11,650+

讀者投書
 

本文出自 2001 / 6月號雜誌 第180期遠見雜誌

記者的大腦

媒體對於新聞事件的報導並未隨著電視頻道的增加而增長,我所感受的反倒是新聞千篇一律及毫無深度的報導。二月份高行健先生與飯島愛小姐的新聞,反應出記者漫無思緒地將高先生的文學結論恣意應用於飯氏身上,卻非原作者之本意;現今,我又看到另一樁值得探討的問題。某政黨主席一段主題與內容完全無關的談話,幾乎使所有電視台不但放大引述,而且嚴重的是,報導的焦點全在誰品了紅酒?誰打了橋牌?這就是我必須接受的媒體嗎?

長期以來,媒體身兼第四權之責,但是我們並沒有充分享受知的權利,也看不到高品質的保證,做為一個升斗小民無法抗議,最後只能無奈地拒絕打開電視。《遠見》179期張作錦先生在「如果丹‧拉瑟在台灣當記者」中戲說台灣是記者的天堂,無疑是當前最佳的寫照。

台北市 姜淑娟

凡事需詳加考證

在《遠見》179期中,張作錦先生提到美國知名主播丹‧拉瑟先生因應邀出席民主黨募款餐會並發表演說,遭到輿論以嚴重違反中立原則譴責而鄭重致歉。相對於台灣某些記者挾公器以自重的行為,該文頗多針砭。

古時史家編撰歷史,必須針對事實詳加考證,不得有私人預設與假設的狀況,以免誤導讀史的人,所以史家的專業素養與操守一直是被列為考核的要件。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聽見)的所謂一手消息,經常是道聽塗說外加七分揣測所編撰出來,即使出現了大紕漏,只要厚著臉皮,時間一過就沒事了,相對於採訪記者少根筋式的採訪方式,只是小巫見大無,不足為怪。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生活在天堂的台灣記者,應該建立知恥心,並且有恥且格,才不會變成國恥。

斗六市 劉順杰

多鼓勵,少責備

很喜歡《遠見》雜誌,追求優質生活的P版。也非常欣賞洪蘭女士的專欄,包括178期的「破窗效應」,和179期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總有深入人心之感。

常常為了小女的情緒失控、負面言語,深感頭痛,也經常苦思,向專業人士求助,如何導正她經常處於盛怒、不好的情緒,心中充滿無力感。有天無意中聽到女兒與哥哥的對話,「我們班有兩個同學,數學考了99分,還被老師叫出去打,老師說他們怎麼這麼粗心,沒考100分。」

社會、家庭、學校事事求全,把標準都訂得很高,大家挫折感很高,抗壓性很低,無奈,痛苦指數不斷攀升,社會上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的人也愈多。

多點鼓勵,少些責備,值得一試,也不妨多試。

台中縣 廖秋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