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末期網路經濟的榮景中,經濟泡沬破滅前,美國企業界一股腦地擴充產能,大手筆增添人力,到如今網路泡沬破滅後,這些過剩的產能和人力成為企業的燙手山芋,仰賴美國市場和尖端技術的台灣也難以倖免。
美國《Business Week》指出,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將使美國的復甦之路走得更加崎嶇。21世紀才開始,最近數月美國企業界盡是裁員減薪、縮減工時、暫停投資的壞消息,追本溯源,產能和人力過剩是禍首之一。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估計,2月份美國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約78.1%,創9年來新低。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去年夏天各大廠的產能利用還接近滿載,目前已降至約80%,且持續下滑;電腦業的產能利用率也達到3年來最低水準。全球前2大晶圓代工廠台積和聯電的產能利用率低達70%,在這樣的氛圍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即使是過去享有「藍籌股」績優形象的各大企業,對於這些過剩的產能和人力,也只能快刀斬亂麻地處理。例如,到3月初,半導體龍頭英特爾已3度提出財務警訊,並在3月中宣布延後休士頓一座工廠的擴廠計畫,這項計畫金額高達5億美元。而全球半導體公司的資本支出也減少了16%。
其他如電腦界的知名公司戴爾電腦、惠普科技、康柏電腦、Gateway「競相」宣布裁員,而且動輒數千人,大家也只能學著見怪不怪了。
短短1年前還風光不可一世的網路公司,1年來倒的倒、縮編的縮編、轉型的轉型,到現在還沒有觸底反彈的跡象。根據Cushman & Wakefield Inc.和Rosen Consulting Group所做的研究,在加州的舊金山灣區,現存的網路公司約有80%會在今年底之前會關門歇業,造成約3萬個工作機會消失。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過去2年間,美國網際網路市場過度投資的結果,造成嚴重的供給過剩,上網的價格已大跌50%,這個價格戰大致已結束,但要大幅改善供過於求的情況,至少還需要1年。
光纖是許多高科技業者心目中的明星產業,總該樂觀一點吧?但最近這顆星星的光芒也有些黯淡。美林證券公司通訊設備分析師亞士托(Tom Astle)甚至形容光纖公司目前正處於「死亡區」,而且還會持續到明年。
亞士托指出,過去幾年美國各地的電信公司忙著在全美各地鋪設光纖網路,但目前這些光纖網路使用率低得嚇人,僅達2.5%,引發價格戰流血競爭,連帶影響整個通訊產業。
高科技產業都已經冷颼颼了,其他產業更辛苦。包括汽車製造、零售、廣告、管理顧問等行業,全都不脫產能(或人力)過剩的情況。
《Business Week》指出,過去幾年,汽車製造業增加產能的速度遠超過市場需求的成長,美國3大汽車公司已開始裁員和縮減工時,更激烈的關廠動作,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