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濟預測者來說,一九八八年的國際經濟前景面臨極大的變局,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預測原來就比氣象預測不易,目前的經濟環境使「鐵口直斷」愈發不可能。
不確定性是由執世界經濟牛耳的美國引起。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黑色星期一」華爾街股市崩盤,引起數月來金融市場的杌隉,也帶來經濟衰退的疑雲。
其次,過去三年儘管日、德、台灣等主要對美出口貿易夥伴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美國外貿赤字仍然增加四成,赤字佔GNP比率已達四%;與它變生的財政赤字能否改善,也在未定之天。兩者使得國際外匯市場八七年常出現動盪的局面。
許多經濟預測所根據的匯率,例如台灣經建會的一美元兌新台幣二十七.七元及日本通產省一九九0年之前一美元兌一百三十一日圓的假設,可能不切實際,從而影響其前瞻的準確性。
展望悲觀,實則不然
華爾街股市帶動的全球股市風潮,美國的「孿生赤字」導致的全球外匯市場動盪,在八七年十二月或餘波盪漾,或仍方興未艾。許多對八八年經濟成長預估的數字,仍須再做修正。
比較確定的,應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去年十二月上旬在維也納開會,確定八八年國際原油參考價格仍維持目前的每桶十八美元。此外,國際債務危機經過年來的調整,應不致再惡化,雖然要解決並非易事。
華爾街「十一九」事件之後,股票帳面價值一兆美元一日之間化為泡影。人們立即擔心,消費者是否因此「失落感」而勒緊荷包,使得美國已持續五年的經濟擴張難以為繼。
在此之前,德州南美以美大學印度裔經濟學教授拉維.貝垂拉(Ravi Batra)的「一九九0年的大恐慌」名列暢銷書,指出當前經濟情況與三0年代經濟大恐慌前夕相若,頗使八八年的經濟前景有烏雲密佈之虞,經濟專家紛紛向下修正對今年的經濟展望。
「華爾街日報」去年十月底訪問三十五位經濟預測專家,對八八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期的三%降為一.四%。
不過,真正的情況似乎並未那麼黯淡。華爾街的「十月大屠殺」固然使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卻未必在今後一年造成美國的衰退,至少這是截至去年十二月上旬的統計數字及各種調查所顯示的。
先說壞消息。八七年十月份美國外貿赤字並未如預期的只小幅增加,卻創下單月最高入超紀錄的一百七十六億美元,一般預料外貿赤字要到八八年中期方可能顯著表現在金額上。其次,景氣領先指標去年九月份停滯,十月份下降0.二%。
然而,顯示八八年或不致有經濟衰退的訊息似乎更多:
(一)根據CBS及紐約時報去年十月及十一月下旬的兩次民意調查,認為經濟景氣不變及變好的民眾佔五七%;預期會惡化的佔四一%。兩次調查變化不大,似乎顯示民眾對經濟前景尚未失去信心。
(二)去年十二月初全美採購經理協會的調查指出,五七%的會員認為八八年景氣仍然不錯,預料景氣轉壞者只佔一三%。紐約市的工商諮詢委員會(Conference Board)也預言新的一年不會有衰退。
(三)擔心股市風波會導致衰退的人,主要是認為消費者支出會較為審慎或減少。然而,紐約時報八七年十二月上旬訪問若干大連鎖零售商,發現感恩節過後的聖誕採購季情況尚可。
果然,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商務部發表的統計顯示股市大跌後的十一月份,零售業銷售仍上升0.二%,消費者似乎是按收入而非以資產來決定支出,股市跌落對消費支出影響不如預期嚴重。
股市對消費者影響不大
由於十月中旬股市大跌以來的整體經濟情勢比預期的好,許多原先降低對一九八八年經濟成長預估的專家,又紛紛向上修正。紐約時報的估計是八七年第四季國民生產毛額可成長三%以上,並可能接近第三季的四.一%。至於八八年,由於是美國的大選年,歷來大選年又與經濟擴張有密切的關係,一般的預估約在一%左右。
比較難確定的是外貿與財政兩大赤字的發展。華爾街的「黑色星期一」雖然促使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達成預算協議,如何執行仍未有定論。同時,外貿赤字的居高不下使美元價位不穩。美元貶值迄今未能扭轉貿易赤字,如果再跌太多,對歐洲及日本經濟成長不利,這也是西歐不久前聯合降低利率的原因,一則以刺激國內經濟成長,並使美元不致慘跌。
對美國而言,如果美元跌幅太大,國內物價或因進口價格提高再起波動,使八七年三%不到的通貨膨脹率不易維持;而利率在美元貶值及外貿赤字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可能上升,對於經濟成長將有陰影。
對於在台灣的人來說,美國這種「雖無生衰退的立即威脅,成長可能減緩」的局面,按照「美國打噴嚏,台灣就感冒」的說法,或表現在數字上的「美國經濟成長每降低零點一個百分點,台灣成長會減緩二至四個百分點」。一九八八年台灣經濟似宜作「個位數成長」的打算,尤其在新台幣可能繼續柑富幅度升值之時。
美、台經濟關係另一值得注意的發展,是美國國會元月以後對綜合貿易法案的立法。這個已由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的法案,目前正在兩院協商,雖有雷根否決的威脅,華爾街「十月大屠殺」後通過的可能性一度黯淡;但是去年十月份外貿赤字公佈後,這個法案又蠢蠢欲動,眾院議長賴特已把它列為八八年國會「開門第一件事」。
行政部門才是壓力點
同時,八七年的經驗顯示,台灣在經貿上所受的壓力來自國會的少,行政部門才是真正的「壓力點」,這也是展望八八年不能不注意的。
如果說美國經濟榮枯直接影響台灣,與台灣地理位置較近的日本,似乎以另一種方式影響台灣經濟。就經濟成長來說,日本一九八七年度雖在年初略有麻煩,失業率一度上升,全年達成三.五%的目標卻不致有問題。
根據日本經濟企畫聽和通產省的估計,今後五到十年的經濟成長目標約在四%的平均數。經濟預測把時間序列拉得這麼遠,「數字演練」或聊備一格的可能性大增,因為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人多,例如油價與匯率都不是可以運料的。
因此,觀察日本經濟對台灣的影響,不如著重口商直接或間接在台灣的活動。多年來,日商在台灣的製造業及外貿網絡居極為重要的地位。
負起較多國際責任
過去一年,由於台幣預期上漲的心理因素,熱錢流入台灣在一百億美元到二百億美元之間,日本在全球各地挾其雄厚的資力從事各種金融及生產投資,台灣過去一年便經歷以日資為大宗的熱錢大肆活動,股市暴漲暴跌,炒過了黃金,目前似乎在炒房地產。
最後,談國際經濟不得不談台灣經濟的國際化。做一個國民每人所得五千美元、外匯存底七百三十五億美元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揚棄外匯稀少時代的「一切為出口」的觀念,對內自由化,對外國際化,肩負起較多的國際責任,適度擴大國內市場,及如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所建議的,開始在國際債務問題上協助其他開發中國家,讓國內廠商到國外施展拳腳,似乎都是新的一年台灣可以更努力以赴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