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化員林百果山邊陲的山腰上,竟然有一家台灣的隱形冠軍企業,堪稱是全球最大的活性氧化鋅廠。這家公司正是輪胎業的好幫手—台懋實業,目前全台超過一半使用活性氧化鋅的輪胎廠,都是台懋的客戶。
來到台懋的研發室,實驗桌上放置許多器皿,還有一包包的白色粉末。台懋實業經理連家傑說,色澤能做到白色,需要高技術門檻,這是用濕式法做出來的活性氧化鋅,用在輪胎、球鞋等製品上。
別小看台懋這一包包的活性氧化鋅,不僅能讓輪胎堅固有彈性,還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是歐盟認證的綠色商品。國內外客戶包含正新、建大、華豐、六暉,還有製鞋業adidas、NIKE、new balance、PUMA等大廠。
「光是輪胎業的市場就很龐大,」台懋實業副總經理謝俊傑表示,目前產能滿載,近10年營收穩健維持在15億左右。
「我們是全世界第二個做活性氧化鋅的廠商,」謝俊傑自豪地說,由於產品效益很高,甚至有同業以「類台懋活性氧化鋅」的名稱來行銷自家商品。
台懋能切入這種特殊領域市場,關鍵在於董事長陳天佑在1972年研發出用濕式法生產活性氧化鋅及碳酸鋅的技術,但一直至1987年,他才與友人創設了台懋。
品質超越拜耳 順利搶下訂單
由於濕式法技術門檻高,當時全球僅德國大廠拜耳供應濕式法氧化鋅,價格比乾式法貴許多,導致活性氧化鋅的使用並不普及。直到台懋配合台灣業者需求,陸續開發出適用於各種產業的特殊規格,提高製程的效率並降低成本,台灣知名輪胎大廠一一測試後,發現品質甚至超越拜耳,才轉而成為台懋的客戶。
例如,有一家輪胎業者原本也用傳統氧化鋅,25年前,因國外供應商的品質出問題、重金屬成分又高,請台懋協助解決,這就樣一試成主顧,「老闆知道我們很實在,也從來沒有出過問題。」謝俊傑自信地說。
放眼望去,位於山腰的廠房規劃完整、空間寬敞,很難想像台懋曾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
就在台懋邁入第10個年頭時,當時地主急於出售土地,台懋須於三個月內遷廠,否則每月將賠償90萬元的違約金。
但遷廠談何容易,最終累計罰款270萬,台懋花了半年時間才搬遷至現址,這塊地本來雜草叢生、廢棄物遍野,整治過後才有如今的樣貌。
遷廠期間產能不足,業績幾乎跌至谷底,只得向同業調半成品,再經純化完成後,出貨給客戶,咬牙撐下去。
這段期間,台懋的員工即使降薪,都願意與公司共同打拚,加上往來銀行的協助、客戶無償提前支付貨款、供應商延長支票付款期,台懋終於走過低潮,迎來穩建成長。
環保意識高漲 客戶追貨「甜蜜負擔」
現在,台懋不僅苦盡甘來,還面臨同業求之不得的「甜蜜負擔」:供不應求。
「我晚上都睡不著,還有客人晚上十點打給我要貨,只能先供應一包、三包作為應急之用,」謝俊傑苦笑。
每當有客戶到公司要貨時,謝俊傑就會帶他們到公司的「後花園」走走。他開玩笑說,「訂單做不完、客戶氣勢洶洶拿著大關刀來找我,看看眼前遼闊的草地,心情馬上就緩下來了。」
後花園是台懋於幾年前,買下附近閒置數十年的荒地打造而成,往遠處還可看到高鐵穿過隧道的景緻,現已無償開放外人休憩及學校生態教學,還撥地給自來水廠建儲水槽,供山坡居民使用。
為解決產品供不應求的問題,台懋正漸進式擴廠,預計在南崗設立三廠,四個廠加起來共5萬多坪,預估產能可擴充數倍。
隨著環保意識高漲,可以預期台懋還有很多做不完的生意,輪胎產業只是起步而已。這種利基型企業,正是員林中小企業的共同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