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雷久南談癌症與自殺

李思萱
user

李思萱

2001-04-01

瀏覽數 45,500+

雷久南談癌症與自殺
 

本文出自 2001 / 4月號雜誌 第178期遠見雜誌

今年冬天並不特別寒冷,甚至有著難得的暖意。然而一陣冷颼颼的失業風颳起,更加重了企業主及員工的工作壓力,也間接颳出台灣人身、心、靈各方面的問題。

連續十年以上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的惡性腫瘤(癌症),及台灣這波自殺潮,雷久南認為與現代人長居在不健康的身、心、靈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

曾在德州癌症中心研究癌症預防達十年之久的雷久南,在身、心、靈調養方面有她獨特的一套理論。她從中國人順乎天地、萬物自然運行的觀點,加上在西方做科學研究的背景,提倡生機飲食、調氣、心念觀想等融合傳統醫學、佛學及西方科學的養生方法。

十九歲時,因緣際會接觸一本天然素食書籍,雷久南開始吃素,一開始也不習慣,漸漸地卻吃出生機蔬菜的自然甜美。

「最難改變的是我們的觀念,」雷久南指出,一般人以為小孩不吃肉長不大,事實上,只要均衡挑選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就能充分攝取成長所需的蛋白質、鈣、鐵和維他命。

雷久南指出,堆積在動物脂肪裡的仿荷爾蒙毒素會對身體產生傷害,「每天吃肉的婦女得乳癌的機會是很少吃肉的婦女(少於一星期一次)的3.8倍,」雷久南表示。

反對使用西方化療治療癌症的雷久南認為,「化療會順便殺死人體好的細胞,」她贊成以加強體內氣體來增加抵抗力的自然療法,去治療癌症。她舉例,以氣功方式配合飲食治療肺癌,有90%的治癒率,比西方化療痊癒比率大得多。

一般人經常忽略,生活環境裡充斥了各式各樣的致癌物質。例如人手一支的大哥大,發射出的電磁波會干擾腦波,影響健康。「就好像拿一個小電磁爐放在耳朵邊燒你的腦子一樣,」雷久南比喻。

多運動,多接近大自然

解決方式就是讓自己有更多機會走近大自然,接受8 Hz的地球磁波,「腦波處在8 Hz的狀況下,心情會很平靜,減少情緒不安、低落的情形,」雷久南說。

雷久南認為,人的身、心是一個整體,體內「氣」的運行,與身體、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對於不得不接觸電腦、電視的高科技工作者,雷久南建議,「自然的環境、穿著天然材質的衣物,保持開心、溫暖的人際關係,都可以讓『氣』變強。」

與朋友、親人之間溫暖的人際關係,更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秘訣。雷久南曾在《回歸心的喜悅》一書中提及,根據哈佛大學一項三十五年的長期追蹤調查,自認與母親沒有溫暖關係者,90%在中年時期患有重病;與父親關係冷漠者,則有82%在中年期生病;同時與父母親關係冷漠者,中年的生病比率更高達百分之百。

以「愛」對待人,才能得到「愛」的回饋,心靈得到足夠的滋養,身體才有足夠能量,對抗重大疾病及自殺的憂鬱。「連植物都需要愛心的灌溉,何況是人類?」「愛心結的果,就是開心,」雷久南笑說。她並建議以呼吸調理、顏色觀想、眼球轉動、輕拍全身等方式改善情緒困擾、清洗創傷(trauma)記憶。

現代社會不當的生活習慣,往往使人生病,無論是生理疾病(癌症),或是心理疾病(自殺)。但只要懂得如何消除人為外在環境及內在因素的影響,吃得健康、睡得舒服,疾病自然就能減輕。

「多運動、多親近大自然」是雷久南一再強調的防癌、防自殺方式。乍暖還寒時節,雖然經濟仍不景氣,卻是好好停頓下來,思考如何調養生息、靜待春回大地的絕佳時機。

※ ※ ※

王:雷久南博士十四歲時隨父母到美國,後來就讀夏威夷大學,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得到化學博士學位,並在德州做了十年的癌症研究,包括癌症跟食物及環境之間的關係。

經過十年的研究,由於興趣及親身體驗,雷博士毅然決然開設琉璃光養生中心,透過自己的研究,發展出養生方法,來幫助很多人。預防勝於治療,雷博士做的事情就是預防,九○年代以後,她就在全世界各地演講、出版、寫書。

人在一生中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真正致命的,或是非常不容易治療的,一個當然是癌症,另一個就是自殺。

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到底是什麼讓癌症的成長率一下子變得這麼高?且原本得癌症者,多半是中、老年人,現在得癌症的年齡卻一直往下降,是環境因素還是自己本身的飲食問題?哪些因素是比較大的致癌因素?該怎麼樣去預防?

有些污染是無形的

雷: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及三十年的親身經驗。這些年來,在很多研習課程上,我接觸很多不同的病人,藉由實驗上的觀察,有很多心得。

我一直住在美國,對美國的情況比較清楚,對台灣比較不清楚,但美國的經驗應該對台灣會有幫助。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醫藥上占世界一半以上的花費,但是美國人的壽命和嬰兒死亡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五名。很明顯地,金錢不能買到健康,醫藥費這麼高也不能幫助美國人長壽。

很多污染是眼睛看不到的,如消耗能源高所產生的污染:開汽車、吃高脂肪食物等。美國人口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也是一個高污染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一百年前得癌症的比率大概是3%、4%,一百年後卻變成十個人裡面就有四個,這是非常不自然、不正常的現象。未來二十年間,這個數字還會再增加,短時間內有可能變成50%。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從戰爭逐漸轉移到消費上。所以像戰爭發明的化學毒氣,被運用在農業上;一些化學武器也被用在癌症的治療上,因此早期化療用的藥物,都是戰爭用來殺人的武器。

醫學上,像抗生素應該是迫不得已、救命的時候才用。但現在不但經常用,且完全出於經濟因素而用,如畜牧業用來讓動物長得快一點。

另外,美國還有一個根本上的大改變,就是電視。電視在這四、五十年開始普及化,徹底影響了美國的文化,表面上跟癌症沒有關係,事實上關係很密切。電視有廣告,廣告鼓勵大家吃高脂肪的食物,車子也愈買愈大,以前的話還鼓勵大家吸煙、喝酒,買各種甜飲料、甜早餐,廠商為了生意的立場去推銷,而不是健康的立場。電視徹底改變美國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癌症得病率增加得這麼快速,而且影響會愈來愈可怕。

王:癌症裡面基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你的看法呢?

雷:癌症是很多因素促成的,但是真正屬於遺傳的癌症,比率很少,外在環境影響更大。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家族得到癌症的人比較多,並不是基因,而是生活習慣或個性、情緒的表達方式。

人的情緒跟疾病有密切的關係,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兒女會學習。所以癌症跟家族的生活習慣與情感表達方式有關,跟基因的關係比較小。

王:東、西方人食的習慣不同,為什麼癌症發病的速度是一樣的?怎麼樣預防?

雷:中國人以往得胃癌的比率較高,美國人則是乳腺癌比較多。跟生殖系統有關的癌症,這二十年增加得最快,例如男性的攝護腺癌已經位居首位。

生殖系統方面的癌症,跟污染有關係。農藥、塑膠等工業的副產品,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會用的材料,含有仿男性荷爾蒙成分,在極少量的情況下,會干擾我們的荷爾蒙分泌。也有些是含有仿女性荷爾蒙,刺激生產用的。現今男性、女性易得跟生殖系統有關的癌症,就是仿荷爾蒙的東西殘留在身上太多了。

講到吃的方面,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的飲食含有高脂肪,fast food(速食)裡面含的醣份、脂肪都高,容易引起直腸癌、乳腺癌。間接原因是在農藥,因為用的農藥都是濃縮在肉裡面,動物性食物吃多了,農藥殘留也吃得多。

東方人以往都是吃青菜、豆腐,比較清淡,但現在跟著西方學,也改變很多。像日本這二、三十年脂肪攝取量提高之後,癌症發病率也相對提高,因為這些化學污染都殘留在動物脂肪裡面。西方如紐西蘭等國家,看起來比較沒有污染,但是癌症發病率和美國一樣,都是居世界之首,因為他們動物性食物吃得比較多。

飲食習慣隨時可改

王:人吃東西的習慣是否能改變?怎麼樣吃得更健康並透過吃來預防疾病?

雷:我自己從小就吃傳統中國食物,一直到十九歲,接觸到一些書籍,才改變飲食的習慣,開始吃素。

我建議要改變飲食習慣的人,可以從吃蔬菜、五穀雜糧開始。五穀雜糧一般指米飯或麵,但是中國人講五穀,就是講穀的種類很多,包括小米、蕎麥、薏仁,可以找適合環境或符合季節性的穀類,多元化地去吃。蔬菜的每個部分最好都能吃到。多增加植物性的植物,自然而然就不會依賴一些糖果、餅乾等加工食品,肉類的誘惑力也會減少,就只會想吃一些高品質的食物了。從小養成習慣,就不會想去吃垃圾食品。

成年後的飲食習慣還是能改的,像我自己是十九歲才開始改的。小時候想吃素,父母告訴我不行,不吃肉會長不大。等到十九歲開始看書,才知道不需要吃肉,人類自然的食物應該是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中國傳統幾千年都是這麼吃的。以前中國人很不容易吃到肉,吃肉是打牙祭,過年、過節才吃到一點。

肉食動物脂肪裡濃縮了各種農藥和環境污染,例如北極熊生育出現問題,是因為北極熊吃海豹,海豹吃魚,經過食物鏈產生影響。愛斯基摩人是全世界體內污染最高的,是因為食物鏈的關係,因此要避免吃濃縮污染的東西。

有些人以為不能吃陸上的,就可以吃海底的魚,但事實上這些都可能濃縮在肉食性動物裡,即使不是陸地上的動物。鯨魚是吃小魚的,牠裡面的化學污染相當一座毒物廢料場。

此外,還要避免不自然處理過的食物,譬如說,放射性的消毒過程,或是基因改造食品,都是違反自然的。

王:你曾做過小麥草、葉綠素與癌症的相關研究,前兩者與癌症有什麼關係?

雷:我做研究不是用在癌症的治療,而是癌症的預防方面,測量哪些化學藥物會造成基因突變,哪些東西是致癌物。

我發現在測量致癌物時,如果加入小麥草,小麥草裡的葉綠素會發揮作用,可以不讓致癌物產生作用。事實上,也有科學報導指出,吸煙的人如果多吃紅蘿蔔或常吃青菜,得直腸癌或肺癌的比率會比較低,因為葉綠素有一種保護作用。

王:除了蔬菜,平常我們吃的食物,還有哪些可預防癌症?

雷:維他命C可以讓人比較不容易得胃癌,每一餐最好有一些東西是未經過加熱的新鮮蔬菜,裡面含有的維他命C可以保護胃壁。以前我去北京,才知道中國人喜歡燉一鍋肉吃一個禮拜,放在那邊細菌會增加,吃了胃酸會增加,會引起胃癌,所以最好也不要吃剩飯、剩菜。

王:你有沒有聽說過,廣東、廣西的人容易得鼻咽癌,在不同地區的人容易得不同的癌症。台灣也曾有人畫過一個癌症地圖,顯示某一些地區的人容易得到某些特定的癌症,這是為什麼?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雷:這非常有趣,由此我們也可看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中國每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生活環境不一樣,像鼻咽癌是跟吃燻的東西有關。

我以前曾到過林縣一帶做研究,那邊的人喜歡吃一種泡菜,但是這種泡菜並不是放鹽,而是放著讓它完全發霉,三個月之後連著霉一起吃進去,他們覺得味道很好吃。另一個原因是那一帶的土壤非常貧乏,缺乏某種保護性的礦物質。所以林縣那一帶連雞都得食道癌,因為雞吃他們的剩飯、剩菜。

中國人常得肝癌,是因為一方面中國人喜歡用高熱油炒食物,食物遇到高熱會變質,會傷肝。肝功能不好,氣管也會生病。另外,黃麴霉毒素是相當強的致癌物,穀類如果沒有放在冰箱或乾燥的地方,就會生黃麴霉,肉眼不一定看得到。像醬油也有可能產生這種霉菌,我們很容易就吃進去。

癌症是電流不平衡

王:在穿的方面,衣服有愈來愈多的合成纖維,這對癌症有影響嗎?

雷:身、心是一個整體,我們所接觸的每一樣東西,包括家具、布置、電器,都會影響我們的「氣」。中國對氣有幾千年的認識,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本身有我們的電磁場。當我們穿人造纖維的時候,是不導電的,會使你的氣減弱。Dr. Marian曾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當人身上蓋著化學布料的時候,力氣會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或一半。

相反地,假如在自然的環境,或者穿自然的料子,能量會提升。我們到森林大自然去的時候,本身的氣場會增強。因此我們在森林裡走路並不會累,但如果去shopping走同樣的時間,會感覺到累,這就是外面環境對氣的影響。

癌症也可以說是關於氣的病,以我自己的研究,癌細胞的電磁場跟正常器官是不一樣的,可以說是一種電流的不平衡。所以保持氣體在強的狀態,可以預防癌症。

王:如何增加「氣」,可否舉例?

雷:我曾做過測量人體電磁場的實驗,有時候我也為我的助手測量,有一天發現她的電磁場完全是顛倒的,非常低。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她說我先生失業了,僅僅是因為情緒的波動,她的電磁波一下子就全部反了。

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氣場,然後影響我們的身體。假如你跟親朋好友在一起,你會興奮開心地談天談到很晚都不累。當我們很開心,或是欣賞一樣東西,例如我們到陽明山賞花時,心情會很好,氣就會很強。

王:您剛剛說一個人的氣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但是現代生活有電視、電腦或大哥大這些科技產品,對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雷:會產生相當多的干擾,科技的發明往往對生命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因為人為的電磁場跟自然的電磁場會互相干擾。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電磁場,大腦發射出的電磁波頻率大概是0.24至3 Hz,而平常用電在台灣、美國是60Hz,在歐洲是50Hz。

地球也有地球的電磁場,是8 Hz,所以當我們處在大自然中,腦電波處在8 Hz的狀況下,心情會很平靜,身體會很好。但假如有其他人為頻道來干擾我們的大腦時,頻率增加到50Hz、60Hz,我們的心會比較亂或情緒不安、低落。

像大哥大的頻率相當高,接近微波爐的頻率,等於是把一個小微波爐放在耳朵邊,燒你的腦。大部分人都用右耳聽大哥大,因此有人發現,現在得腦癌的都是右腦。而且你用大哥大時,腦的熱度會比較高,就像一個轉送台,也會傳送電磁波。電視、電腦也都會改變我們的電磁場。

事實上,人類腦部所發射的電磁波是相當複雜的,且不斷變動的,而非只是單調的60Hz,我們對這方面的瞭解還不夠。就像心電圖一樣,心臟跳動是一些高峰,然後有很多小小的起伏。

美國測出在1953年到1976年之間,蘇俄曾對著美國大使館發射低量微波,這段時間內美國的三個大使,兩個死於癌症,一個得白血病,且大使館裡面的人員常會有呼吸系統、心臟、血液方面的毛病。

在城市密度這麼高的地方,轉播發射器這麼多、那麼近,是很可怕的。

一切生活講求自然

王:就整體而言,請告訴我們怎樣減少得癌症的可能性?

雷:生活盡量自然,我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可能會忘了什麼叫做自然,因此最好至少一個禮拜有一天,能到大自然裡面呼吸新鮮空氣。假如你家附近有公園的話,最好每天都能喘口氣,到那邊去運動一下。

飲食上盡量自然,選擇沒有加工污染的食物,台灣現在可以買到organic(有機)的食物,選擇自然高纖維的食物,排泄才會正常,致癌物才不會積留在你的腸子裡。

睡眠方面,睡得好對癌症預防是很重要的,熟睡時身體才有可能得到康復。睡前最好不要做白天在忙碌的事情,給自己一些緩衝的時間。我鼓勵各位在睡前畫畫、聽音樂,因為生活緊張要靠藝術來調節。

腳可以泡熱水,免得白天思考太多,血液循環都跑到腦部。泡個十分鐘,然後擦腳板,左右腳各擦幾下,也可以在水裡滴上幾滴芳香精油或檸檬水,都可以幫助睡眠。眼睛轉動是排除干擾很好的方法,順時鐘轉幾下,逆時鐘轉幾下,有抒解的作用,可以忘記白天不愉快的事。

睡覺時最好不要有燈光,用深色窗簾把房間外的燈光隔開,讓五官全部靜下來。床最好用自然棉的材料,如果蓋化學纖維的料子,睡眠會比較差。房間裡不要有電器,愈自然愈好,愈少人為干擾愈好。

另外,我們也要學動物冬眠,冬天早睡遲起,氣要收斂,因此要多睡。假如不得不熬夜,可以補充友善細菌,飲食上更要注意清淡。

要有充分時間和喜愛的人在一起,和你的家人多相處,因為在溫暖的人際關係裡,免疫功能自然會加強。Dean Ornish有本書就叫做《愛與生存》(Love and survival),沒有什麼比愛更重要的了。

自殺念頭源於幼年經驗

王:最近台灣有很多的自殺事件,不知道你怎麼看待自殺這樣的心理問題?

雷:自殺可能有幾個原因,有長遠、也有短暫的因素。

從長遠的因素來談,有幾個可能性。西方現在有一個行業,prenatal、parent natal psychology,就是幼兒的心理學,他們發現一個人的幼年如果受到創傷,腦的內分泌跟沒有經過創傷的人不一樣,因此承擔壓力的能力比較少。

我們講的創傷不一定指施加暴力,有時候你疏忽這個孩子,沒有去照顧他、沒有給他愛,或者經常批評他,都是很大的傷害,他的腦就比較不容易handle stress(處理壓力),承擔壓力的能力比較低。

加拿大心理醫師Andrew Feldmar曾經研究四個母親想墮胎沒有成功的例子,孩子們到十幾歲的時候,每年在某一個月份會想要自殺,且自殺所用的化學藥物、化學工具跟母親墮胎的工具是一樣的,等於在潛意識中有股莫名其妙想自殺的衝動,當這些孩子知道衝動的源由時,就不會再想自殺。

另外,住在特別高樓的人,因為沒有得到地球8Hz磁波,有時候會有莫名的衝動想要自殺。我們每天住在鋼筋水泥的房子裡,也是把我們跟地球的磁場隔離了,加上每天接受電腦、手提電話的干擾,人慢慢變得沒有判斷能力。

王:現代社會除了科技文明、經濟發展造成的壓力,人際關係方面也會有壓力,要怎麼樣處理?

雷:我覺得最好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親近大自然,因為我們本身會得到地球磁場安撫的作用。

在有限的生活空間裡,怎麼樣把自己的電波調到安詳?深呼吸是一個方法,有空的時候就注意一下自己的呼吸,是不是太急促了?肌肉有沒有放鬆?當你呼吸一急促,腦波一定會急促。

另外,我也介紹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顏色觀想法。去看藍顏色,可以改善人際關係。聽起來很玄,為什麼藍色有這樣的作用?藍色代表無條件的愛心,並不需要去瞭解,只要去試。我們心念隨時隨地都在互相傳遞訊息,所以如果我們跟人相處不好、溝通困難,可以將清澈、天藍色的光送給對方。你會發現短時間內,你們的溝通改善了,因為你送出了好的訊息。

我們自己的身體也需要愛,植物都需要愛才能長得好,何況是人類。所以有時候不要忘了給自己愛,觀想天藍色的光之後,可以吸進你身體裡的細胞。有時候我們會忘了感恩我們的手、腳、鼻子、胃、肝,所以我們每天要抽出一點時間,給予我們內在身心靈足夠的愛,我們的身體器官功能自然就會改善。

清洗創傷是門重要功課

王:除了顏色觀想法,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預防自殺?

雷:要學會一些清洗創傷的方法,因為如果不清洗的話,會變成一種衝動,造成與人相處的障礙,也會使身體的免疫功能變弱。

清洗創傷是很重要的功課,這是我近年來,特別學習的部分。我可以順便提幾個方法。

很多人都有使用麻醉藥的經驗,或者是開刀的經驗。手術不管是在身體、氣體、情緒都會有很深的後遺症。恐慌症往往發現與手術的恐懼有關,因為平時創傷在記憶中是被隔離的,我們好像不記得,但事實上是儲存在我們的右腦。右腦跟我們最根本的呼吸、血液循環等維持生命的系統有關,因此創傷會影響身體健康。

假如有人在手術後發抖,醫生會注射一些藥物讓他不會發抖,原來應該抖出來的東西就積存在身心裡面,反而容易造成恐慌症。

Dr. Peter A. Levine發現野生動物雖然每天死裡逃生,但因為大腦會自然抒解,所以不會有創傷。野生動物逃生之後,身體會發抖把驚恐抖掉了。

那麼,人怎麼把已經忘掉的創傷引出來?我們的右腦跟身體的感受有關,所以你可以輕拍全身,拍到某一個地方的時候會發抖,手術時的驚嚇會突然跑出來。你就讓他抖,把不好的回憶排掉。我有一個朋友拍著拍著,拍到手的時候,突然間記起一次牙醫拔牙沒給他麻醉藥,看到很多血,他就把這次的驚恐拍掉了。

就算只是跌倒一下,也不要小看,這也會有驚嚇。一般人看到有人跌倒,馬上搶著要把他拉起來,這是不好的,有人跌倒時,應讓他靜下來,把身體需要排掉的那種嚇一跳的氣,經由發抖排出來,再慢慢地站起來。像急救時,要讓傷患安靜、保暖,救活的比率比較高,不要急著把傷患移動。

還有一些調氣的方法,不僅可以抒解壓力,還可以開啟潛能。當我們可開啟潛能,自在表達自己的時候,壓力會比較小。

其中一招是腳踏實地,我帶著大家做一次。可以先很輕鬆地把腳踏在地上,想像你的鼻子在你的左腳板,吸氣的時候從你的左腳吸,然後橫過你的腰,在右腳板吐氣。你可以做個十次,也可以兩個腳板一起吸氣,吸到你的心,吐氣的時候由腳板吐氣。你的膝蓋也可以吸氣,你的會陰(肛門附近)也可以吸氣,吸到單田(肚臍眼)、心口、喉嚨,然後吐氣。或者也可以由腳板吸到頭頂。當我們情緒不好時,會干擾我們的氣,所以你可以想像心口有個鼻子,從這裡吸氣,壓力就可以抒解。最好每天都能做一次,做事情就比較容易腳踏實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