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和「假我」道別!所謂自尊,是「自我尊重」

決定自尊高低的,其實是自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7-17

瀏覽數 31,4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妳想找出有問題的部分嗎?」

「不,我想找出好的部分。我會把被導演稱讚、被同事讚賞的部分找出來反覆閱讀,然後像唸咒語一樣對自己說『我沒有錯』『我不是不會寫劇本』。」

文廷低著頭,把整張臉遮了起來。說這些話的時候,她就像是陷入當時的情緒一樣。我突然想起上一次會談結束時,她問我「你看到我有什麼感覺」的事情。本來覺得那只是個形式上的問題,但現在想想,那個問題其實代表她的個性。對她來說,人們怎麼看自己、怎麼評價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每一個案子結束後,要接受不特定多數的評價,對她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從這點來看,確實能夠理解她下意識拖延工作進度的原因。因為成品出來後,要接受某種形式的評價,聽到負面評價時肯定會很難過。很多人都和文廷有類似的遭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受到相同的痛苦。那究竟為什麼只有她會這麼在意評價,甚至因為這些評價而受傷?

受他人評價所苦的人,內心通常都認為自己不值得受到尊重。為了反駁這樣的想法,這類的人會不斷渴求正面評價,我們通常形容這種情況叫「自尊低落」。會不會外表看起來開朗樂觀的文廷,內心其實受到自尊低落的問題所苦呢?一想到她在黑暗的凌晨,面對著發光的筆記型電腦螢幕,反覆閱讀自己受稱讚的部分,就讓我覺得很難過。文廷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行為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但她還是無法停止這種行為,那一刻,她迫切地想要找出自己具有價值的證據。

文廷深深嘆了口氣,用低沉的聲音說:

「這件事情我第一次跟別人說,周遭親友都覺得我是個很酷的人,我也希望自己看起來不受拘束。但現在有點……覺得這樣的自己很丟臉。要是他們知道這樣的我,會說什麼呢?要是他們知道其實我對每一個評語都很敏感,而且每次都會因此受傷……」

認為別人知道自己真實的一面會開始討厭自己,這是因為認為真正的自己沒有被愛的價值。有這種心理機制的人,通常會把真實的自己嚴密地藏起來,創造出一個別人會喜歡的「假的自己」。假的自己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文廷所建立的虛假形象,是「不在乎他人目光,很酷的人」。

我冷靜地說:

「因為妳今天鼓起勇氣說了這番話,所以現在我能夠稍微了解妳的問題了。我想,妳創作到一半一直去做別的事情,或許是因為妳害怕案子結束之後看到別人的評價。妳覺得呢?」

文廷一句話也沒說,只是默默點頭,而且眼角微微泛紅。

「但最重要的並不是別人怎麼看待妳的作品、妳這個人,而是妳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吧?」

「你的意思是說,我必須要知道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嗎?」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對,如果妳對自己太嚴苛、太扭曲,那就要立刻糾正這種想法,只要知道妳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好。要馬上找到原因可能不太容易,而且那也可能是妳不想面對的事情,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看看。」

文廷關上診療室的門,她轉身離開的背影,看起來比以前更加無力。現在文廷心裡感受到的,是吐露真實心聲之後的暢快,還是在身為醫師的我面前,無法保持自己酷酷形象的自責呢?

【自尊心】愛自己竟是這麼困難的事

近來我們的生活中常聽到「自尊」這兩個字,這是自我尊重的縮寫。所謂的自我尊重,意思就是認為自己具有值得受到尊重的價值。我們通常相信,他人的評價與認同會決定我們的自尊。所以總是認為外表、學歷、職業、財力等外在條件較為出色的人,自尊一定也比較高。這句話並非完全錯誤。畢竟和一般人相比,外在條件出色的人比較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身邊有一些會對你說「你好酷」「你很厲害」的人,確實對自尊有正面的影響。

但決定自尊高低的,其實是自己。

問題在於自己用什麼角度看待自己。自尊低落的人,會認為自己有很多缺點,也因此不斷尋找反駁這個想法的證據。希望從別人的話、表情、手勢當中,找出「你其實是個不錯的人」這樣的訊息,對跟自己有關的評價也會特別敏感,這可以說是一種為了降低心理上的痛苦,到處尋求止痛藥的方法。

但真正觸動雷達的,其實是完全相反的訊息。因為「我不夠好」這個想法已經在心中扎根,所以會用比實際情況更加負面的態度,去解讀對方釋出的訊號。即使獲得好評也無法坦然接受,甚至誤會其中隱藏著其他的意圖。即便千辛萬苦接收到正面訊號,效果也不持久。由於對自己的負面想法具有強大的力量,所以外界來的正面訊號也只能暫時壓抑這種心情,最後還是會繼續去尋找下一個對自己說「你沒有不好」的人,讓人不斷渴求他人的稱讚與關注,陷入認同中毒的狀態。

陷入認同中毒狀態的人,會呈現兩種面貌:第一種是誇耀自己能力。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是不是至少有一個會將成果誇大,連小事都拿出來炫耀,讓別人感到很不自在的人?這種行為就是建立在下意識認為如果不這麼做,別人就不會認同自己的恐懼上。

這種人就像是在用全身吶喊:「你看,我絕對不是個不好的人,快點稱讚我。」

另一種則是讓自己配合對方,變成對方想要的樣子。這類型的人會隱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營造出他人喜歡的形象。也因為這樣,這樣的人通常被認為很親切、很善良、很有魅力。

精神分析學家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將這種壓抑自己真實情感,努力讓自己配合周遭情況的狀態命名為「假我」。這時產生的情緒壓抑,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但無論屬於哪種情況,他們都會在不知道自己真實情緒的情況之下,將周遭人士的情緒表現、對情緒的要求當成是自己的來接受。文廷的假我就是「不在乎他人目光的淡然」。每個人都有一個程度不同的假我,問題是這樣的假我會逐漸吞噬真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多。這麼一來,人會漸漸被內心缺乏些什麼的不滿足、認為自己很虛假的空虛感所困擾。透過假我接受他人關心之後,文廷便無法脫下那張面具。要營造出與真實心聲正好相反的形象,那會讓人感到多麼慚愧?或許因為難以承受這樣的情緒,所以就連羞愧感都被壓抑在潛意識當中。

現在該做的事情,就是讓文廷知道她看待自己的態度已經變形,並且深入探索這種想法究竟從何而來,做好和「假我」道別的準備。和「假我」道別!所謂自尊,是「自我尊重」_img_1本文節錄自:《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五個精神分析的真實故事,帶你找到不斷逃跑的自己》一書,腦內探險隊著,陳品芳譯,大田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