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定存利率低,加上股市震盪大,存股族愈來愈多。專家提醒,存股可長抱,但在季報、年報出爐後,還是要定期檢視持股,以免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又到了除權息旺季,你存股了嗎?川普難搞、股海波動,近年來台灣的存股族愈來愈多!所謂存股族,是指投資股票不把重點放在賺價差,而更期待穩定配息。
多年來推倡「存股」理念、從高職教師變身投資達人的陳重銘指出,近幾年來各國股市已在高點,又屢屢震盪,已難賺到理想價差,「不如存幾檔好股票,穩穩賺股息!」
存股滾利〉股息1.55兆 每人可拿6.5萬
別以為每年幾塊錢的股息是小錢,以過去一年來看,台股平均殖利率約4.3%,遠遠領先約1%的一年期台幣存款利率。近年台股殖利率位列全球前幾名,金融海嘯過後的10年間(2009~2018),台股上市櫃公司合計已發出10兆現金股利。
而今年,上市櫃公司估計將發放1.55兆元的現金股息。換算起來,每個台灣人平均可以拿到6.5萬元。
「要懂得找好公司幫你滾錢!」20多年前開始投資股票,只要有錢就買股票來存,累計至今,陳重銘每年約可領到200萬股息。
存股要找何種好公司?他觀察,像是今年實施「8+2」股利政策的台積電,獲利穩定走高,在6月底發放8元現金股利,第四季將發放今年第一季的2元,共預計發出近2600億元股利,寫下台股新高。以6月21日收盤價248.5元來估算,股息殖利率大約4.02%。
陳重銘認為,如果嫌台積電等權值股股價太貴,難入手,其實也不難找到股價相對便宜,但殖利率相當、甚至更高的個股。那麼,該如何成為穩定收息的存股族呢?
首先,存股族最重要的一條公式就是「殖利率」:現金股利除以購入價格。若一股100元買進、配息5元,那殖利率就是5%。股利愈高、購入價格愈低,殖利率就會愈好,通常5~7%是存股合理期待。
依此原理,挑股的三大原則包括:一、必須是每年賺錢、配得出穩定利息的績優股;二、經得起景氣週期考驗、趨勢向上,才可以長期持有;三、逢低布局,例如在個股跌破半年線時,是可分批進貨的好時機。
挑股眉角〉五大面向 挑選落難好股
現年33歲、曾任會計師的丁彥鈞,也是市場上知名的存股好手,出版《會計師低價存股術》一書,分享畢業10年內累積1300萬資產的祕訣。
台大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的他,2006年開始初試投資,但財金高材生的光環並沒有讓他賺錢,反而小賠數萬元出場。
出社會後,他在正職工作外,兼任七份家教,還一邊鑽研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心法。
2013年,他自創一套篩股模型來挑股,開始滾出穩定獲利。近三年的年化報酬率超過22%,勝過大盤15個百分點。
近年陸續考取期貨分析師、證券分析師執照的丁彥鈞解釋,這個締造神奇績效的篩股模型,是用五大面向來評比股票價值,「營收成長率」「獲利成長率」是看個股成長動能;「穩定性」「安全性」是看風險;「價值性」則看買點。
每個面向都包含數個財務指標,例如獲利成長性指標,是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的季增與年增率;穩定性指標包括公司是否連年發放現金股利;價值性則是評估本益比、股價淨值比與現金殖利率。
以五大面向評分各股後,若總分超過80分,就是值得買來當定存的價值股。
例如「櫻花」(9911)就列入他的核心存股。櫻花從2011年,營收與獲利逐步成長,過去五年毛利率從30%提升至34%。且自2008年開始每年都配發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超過60%。
今年櫻花擬配發2.65元,盈餘配發率創下72.6%的新高,若以丁彥鈞去年底約35元的購入價來算,殖利率近7.6%。
丁彥鈞也建議,每一檔個股,最多不要超過個人總資產的10%,以分散風險。
至於存股的買點,只要定期定額買進,平均持股成本就會降低。不過,許多人習慣以「本益比」(股價除以每股盈餘)來判斷,代表每賺一元,要花多少成本,以為本益比愈低愈好。但多位專家認為,本益比高低得看產業類別、類股屬性。
傻瓜選股法〉選高股息成分的ETF
「要在股市中當贏家,不是當專家!」甫出版《我用1檔ETF存自己的18%》的陳重銘建議,若不知道如何選股,可以關注「元大高股息」(0056)這支含有30檔高股息成分股的ETF,每半年就更新一次入選個股名單,近七年來每年殖利率約有4~5%(去年約5.6%)水準,適合不知如何挑選個股、又想領取穩定股利的存股族。
他以「三角形買入法」逢低布局0056。實際操作舉例:0056在2011年7月到達歷史高點29.96元,而後四個月一路下跌至谷底20.78元,共跌了9.18元。若第一次在29.96元買一張0056,然後一路放大比例買進、第二次買兩張,第三次在谷底買入三張。
以今年6月下旬股價約26元來看,雖還未回到歷史高點29.96元,但因為平均持有成本已下降,報酬早已轉正,何況還可每年領股息,陳重銘認為是划算的投資。
日盛投顧協理鍾國忠表示,抱持存股時,雖然可以賺股息,但還得注意每年除權息後,是否可以填權息、股價回到除權息前水準,「千萬不要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他建議,適合存股的類股首推獲利穩定、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民生類股、電信股,及有題材支撐的傳產股。而經常被當成存股首選的金融類股,分為壽險型與一般銀行型,前者因有巨大壽險投資部位,要留心市場波動。
至於正夯的5G、AI等題材類股,都屬股價容易暴衝型,不建議列入存股名單。
儘管存股可長抱,但鍾國忠提醒,在季報、年報出爐後,還是要定期檢視持股,確保金雞母有下金蛋的強健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