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和台積這兩家宿敵的競賽似乎永遠停止不了,比產能大小、比技術先進、比平均售價價格高低之外,股價更要比個高下。
最近三、四年來,台積股價乘以六○%大概就是聯電的價格,外資分析師推薦股票時,台積通常都是首選,然後才是聯電,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慢慢開始扭轉了。
聯電董事長宣明智在二○○一年二月份法人說明會一開始談的就是股價,「我們為(聯電)投資人、股價叫屈,上一波不景氣,聯電因為大幅依賴個人電腦、台灣市場及美國市場,所以營收、毛利掉得比較兇,這一波不景氣由去年(二○○○年)第四季發生,可是我們的表現大大優於同業。」
比較兩家公司公布的二○○○年財務報表,聯電毛利率由第三季的五二%增加到第四季五五%,台積同期間的變化卻是從四七﹒一%衰退到四六%,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公司衰退幅度比台積更大(見附表)。五五%的毛利率代表做一百元的生意,獲得五五元利潤,聯電的財務績效的確超越台積,難怪宣明智要為自家股價抱不平了。
再以先進製程(製程愈進步,表示產出愈多、成本愈低)來看,兩家公司的二○○○年財務報表中,0.18微米的產品占聯電第四季營收的一七%,約為新台幣五十四億元;台積的比重只有七%,約為三十八億元,原因之一是台積二○○○年景氣高檔時購併了世大積體電路和技術相對落後的德?半導體,所以整個製程水準被拉了下去。因此從技術來比較,聯電可能比台積還有競爭力。
公司價值是股價衡量標準
「聯電股價低於台積實在是滿不公平的,聯電比過去更賺錢,市占率、技術也更好,」港商霸菱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謝偉民指出。
他預估聯電二○○一年稅後每股純益(EPS)三.七元,二○○二年成長一四%到四.二元,台積則從五.一元增加一二%到五.七元。
投資人似乎也認同,聯電二○○一年二月十四日開完說明會,兩天之內收盤價漲了七%到達五九.五元,台積則上升了四%到九八元,聯電漲勢比台積來得凌厲。
不過,衡量股價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是valuation(價值),台積長久以來一直是產業龍頭,在市場上有領導優勢,產能、營收也比聯電大,分析師本來就會給予較高的本益比,也就是說台積股價本來就會比聯電高。
聯電股價一直低於台積,要改變大家的印象實在不容易,既然第四季聯電的表現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台積,聯電必須再接再勵,或許有更多分析師與投資人才會給予更高的評價。
港商荷銀證券亞洲區首席半導體分析師王秀鈞表示,「聯電必須在這次景氣循環證明它能達到台積的水準,」股價長期而言,才可能比台積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