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在科技校園裡與人文藝術共舞

高雄科技大學形塑未來人才的高感知能力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9-07-01

瀏覽數 24,750+

(圖說:高美感能力養成,高科大辦理近百場藝文活動。)
(圖說:高美感能力養成,高科大辦理近百場藝文活動。)

五月底的一場大雨掃落早開的鳳凰花,彷彿在致遠樓前舖了一襲紅地毯,偶然捉住了師生們的眼球。「高美感能力的養成,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環境的營造,因此這一年來,我們的藝術文化中心在各校區舉辦了上百場的藝術、文化和音樂性的展演活動。」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帶著我們漫步校園,來到藝文中心觀賞一場關心地球海洋環境主題的創意展覽,藉由這樣一場由師生聯手的展出,窺見高雄科技大學在校園內推動藝術人文活動的努力。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長期以來就是培養南部科技人才的搖籃,為了讓學生有更寬闊的人文視野,三校合併前,原本就相當重視通識博雅的課程,自2007年起就多次獲獎,在推動通識教育與人文藝術上,深獲教育部的肯定。在科技校園裡與人文藝術共舞_img_1(圖說: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除致力整併發揮加乘效益,更以人文藝術推動為亮點,軟硬實力同步提升。)

高體會、高創意、高美感能力養成是關鍵

「但在以人為本的科技時代,業界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只專注在專業技術上,還要有足夠的創意。」楊校長直接點出,過去被認為「茶餘飯後」的人文藝術活動,正是養成人才具有高體會、高創意、高美感能力的關鍵。因此他一上任就賦予校內藝術文化中心重大任務,從去年二月起,接連在旗津、建工、楠梓、第一、燕巢等校區,依著不同場地的特性舉辦各種藝術、音樂、文化等活動。「慢慢的,我們看到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眼神。」「持續要求藝術文化中心同仁,導入更多校外的演出團體和資源,藉由常常有演出、週週有活動,讓學生置身於充滿藝術人文的校園環境之中。」像日前邀請到高雄鼓道場一群年輕朋友在校內舉辦的中國工程師學會聯合年會做開幕的演出,就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藝術與文化的影響力需要時間的醞釀,高科大繼去年邀請106年藝術教育終身成就獎得主曾文忠老師擔任駐校藝術家,特別為建工校區即將拆除的舊校舍難忘的歷史足跡,以及其他校區主要建築共揮灑創作出九幅畫作,留下比照片更有溫度的回憶之外;接著推出一項「校園典藏計畫」向全國青年藝術家徵件。「這項徵件計畫是長期性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五個校區的圖書館募集典藏,也可以出借到辦公室,我們期待這些出自青年畫家的藝術作品,在不久的將來在高科大校園裡遍地開花,而學生們走到哪裡,都能在充滿藝美感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成為對美有高感知能力的人才。」楊校長道出推動這項計畫的初衷。在科技校園裡與人文藝術共舞_img_2(圖說:駐校藝術家曾文忠老師為即將拆除舊校舍揮灑比照片更有溫度的回憶。)

改造藝文空間 軟硬實力同步提升



「我們也盤點校區內適合不同藝術展演型態的場地與空間,加以改造。例如楠梓校區內可以容納七、八百人國際會議廳,過去主要用來舉辦學術研討會,現在我們在專家的建議評估下,進行空間改造規劃,有機會調整成符合專業劇場需求的表演空間,也讓北高雄多一處可以同時具有音樂廰功能的藝文場地。」

「除了靜態的展覽,我們希望在校園內導入更多元的表演藝術─音樂、劇場、演講,並逐步調整各校區的藝文空間,有些場地甚至可以結合燈光投影,解決舞台縱深不足的問題。像建工校區和楠梓校區規劃設置的音樂館就希望是一個新型態、多功能的複合式空間,透過搭配、重組、延伸、碰撞,產生令人驚喜的空間體驗場所。」這一年多來楊校長除了讓高科大三校合併發揮了加乘的效益外,更以人文藝術的推動為亮點,軟硬實力同步提升,以人文藝術氣息平衡科技大學校園印象,形塑新的校園文化。在科技校園裡與人文藝術共舞_img_3(圖說:常常有演出、週週有活動,讓學生置身於充滿藝術人文的校園環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