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首詩歌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詩經》中的時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6-21

瀏覽數 37,650+

圖片來源:pxhere
圖片來源:pxhere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是《王風.采葛》。全詩共三章,僅換了六個字。今譯的意思是:

她去採葛啦,我一日不看見她,感覺像隔了三個月啦。 她去採蕭啦,我一日不看見她,感覺像隔了三個秋天啦。 她去採艾啦,我一日不看見她,感覺像隔了三年啦。

詩裡的這個男子,愛上了一個採葛、採蕭、採艾的女子,感到一天看不到她,就像過了三個月、三個秋天(或三個季節)乃至三年一樣,可見他的思慕有多麼強烈,由「三月」而「三秋」而「三歲」,誇張的程度由小而大,表示相思的程度由淺入深。成語「一日三秋」,就來自於這首詩。另外,《鄭風.子衿》裡也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詩句。

據說,有人要愛因斯坦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說明相對論的概念,他即以戀愛中男女對於時間的各種感受為例。一日三秋應該是說明心理時間變慢的最佳例證吧?

又如古語說的「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白頭極言相處時間之久,傾蓋極言相識時間之短。但相處時間再久,也可能是陌生人,相識時間再短,也可以成為知己。

這就像俄羅斯小說家屠格涅夫在《獵人筆記》裡說的:「世間往往有奇怪的事:有的人你和他長住在一起,保持親密的關係,然而從來不同他推心置腹的講真心話;而有的人呢,剛剛相識,就一見如故,彼此像懺悔一樣把所有的祕密都洩漏出來。」這也是一種關於時間的相對論吧?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四庫本作「息」)。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周南.漢廣》,全詩共三章,這是第一章。每章前四句變化,後四句疊章重唱。今譯的意思是:

江南有棵大樹,沒法前去憩休; 漢水有個游女,沒法追求到手。 因為漢水寬廣,沒法游泳過江; 因為江水悠長,沒法撐筏前往。

詩歌裡的遠近距離很3D

《詩經》裡有幾首寫企慕之情的詩,如《秦風.蒹葭》(音同「兼家」)、《陳風.月出》等,詠唱了迷惘感傷、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這首詩也是這樣。詩裡的這個男子,追求不到他所愛的女子,於是覺得那女子離他好遠,難以接近,宛如隔了寬廣的漢水,悠長的江水。俗話說咫尺天涯,說的是心理距離的遙遠,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感覺。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又如《鄭風.東門之墠》(音同「善」)的「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意思是他住得很近,但人卻顯得疏遠),也表現了類似的感覺:女子喜歡的男子雖然住得很近,但因不常見面又顯得很遙遠。顧城的《遠和近》也是如此:「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當然,也有「天涯咫尺」的,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在《詩經》時代,就是《衛風.河廣》裡唱的:「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跂,音同「企」)意思是:誰說黃河寬廣呢?一葉蘆葦就能渡過;誰說宋國遼遠呢?踮起腳尖就能望到。要知道,作者可是住在黃河對岸的衛國,黃河同時也是兩國的國境線呢。同樣的江河,在彼則為天塹,在此則成坦途,咫尺天涯,天涯咫尺,全憑心理感覺,全為心理距離罷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是《秦風.蒹葭》,全詩共三章,這是第一章。下面兩章疊章重唱,只改動了幾個字,意思基本上一樣。今譯的意思是:

蒹葭青蒼蒼,白露變為霜有位俏佳人,在水另一方。  我願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 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彷彿,她在水的中央(酌取瓊瑤歌詞)。

感覺忽冷忽熱、若即若離,那就是……

由於看不出詩裡的伊人是男是女,所以既可以理解為男子追求女子而不可得的,也可以理解為女子追求男子而不可得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不管怎麼朝他(她)走去,都永遠可望而不可即。

為什麼會永遠可望而不可即?歷來有許多的解釋或猜想。較為傳統的看法,認為這是戀愛心理的描述,因為伊人很「作」,忽冷忽熱,若即若離,總之,讓人不好掌控。美國人總喜歡誇海口說:「一切盡在掌控中。」(Everything is controlled.)不要說伊朗、伊拉克,你就掌控一下伊人試試。

而比較時尚的看法,則認為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總喜歡追求那不容易得到的,因為努力的無效或無效的努力,最終才知道一切不過是徒勞。於是就轉向虛無主義。就如莎士比亞的《愛的徒勞》裡說的:「無聊啊無聊,一切都是無聊,而最大的無聊,卻是為了無聊,而費盡辛勞!」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首詩歌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_img_1

本文節錄自:《精英必修的人文課:復旦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站著也要聽完,從詩經到紅樓夢,讓視野與氣度不同》一書,一条課堂著, 任性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