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蔡明亮新作《你的臉》日前在台北光點電影院上演,不少票都是他在電影院門口一張張兜售出去。獲獎無數,卻靠自己賣票,蔡明亮日前在演後講座表示,這是他摸索19年累積的方法,他也從一開始只是希望作品不會白做,到最近領悟大環境要改變,一定要從小朋友、基礎開始,最佳藥方就是美術館。
蔡明亮1990年代從首部電影長片《青少年哪吒》一鳴驚人,此後《河流》、《洞》等片都獲獎無數。蔡明亮說,他原本想自己也得了許多獎,製片的中影公司也安排他上遍火紅綜藝節目乃至廣播,包括張菲、張小燕到蔡康永和小S的《康熙來了》等,但不管怎麼上,票房都沒起色,他最後才領悟到這是因彼此受眾不同。
眼看部分戲院只願放一天他的片,蔡明亮說,為讓心血有更多人看到,從第五部長片《你那邊幾點》開始決心自己賣票。當時2000年正逢全台最多大學,蔡明亮上山下海到各大學演講,不到兩個月就賣一萬張票。
有了一萬張票的票根,蔡明亮說,他才能秀給電影院表示會有觀眾,要求電影院不能下片。一路這樣賣票,他賣到已經不用申請要入校,各大學門口警衛看到他就讓他進來。
圖/蔡明亮在宜蘭壯圍遊客中心的紀錄片《行者》。
2014年,蔡明亮首次將電影《郊遊》結合其他裝置藝術,帶進北師美術館放,這也是台灣首次將電影當視覺藝術在美術館放。蔡明亮說,他發現過去會說他作品很難、看不懂的,好像都沒意見了,因為美術館內「大家本來就覺得沒什麼東西看得懂」。
蔡明亮說,他這才理解到,為何他走了19年,觀眾卻沒累積,因為當年看片的大學生出了社會就不看了,「我們的根基太薄弱」。主流社會中,觀眾的素質仍都一樣,只看好萊塢等片。
「我們要靠美術館!」蔡明亮說,台灣美術館當然已幾十年,但沒有真正進到人的生活,不像他在歐洲常看到兒童在美術館聽導覽、看抽象畫。他覺得美術館能像廟宇、教堂一樣,慢慢培養人們接受多元美學的素養,學會享受自己看不懂的東西,這也是為何這次他到各地賣票,都告訴對方「這是一張電影票,也是個美術館的概念」。
賣票19年,蔡明亮這次也打破紀錄,在到各公司、部會賣票時,竟然賣到缺票得重印,光點電影院因此之後會再繼續放《你的臉》。蔡明亮說,曾有美術系教授說他的電影其實也是視覺藝術,歐洲許多電影、視覺藝術也早相互跨界,他希望兩者界線更模糊,戲院也可以是美術館。
同婚法過前,挺同婚團體在立法院前集結,蔡明亮當時原本在台北市政府賣票,看到消息,激動得跑到立法院前來擁抱同運大將祁家威。他說,他和祁家威一樣,都是做一個人的事,祁家威一個人站在街頭持彩虹旗33年,他也獨自賣票19年,背後都是為了理念。
本文轉載自2019.6.1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