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總是冷不防地突襲人生。
今年47歲的趙士懿,2010年成立了「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他坐在辦公室裡,侃侃而談近十年來,參與紀錄片推廣、走進偏鄉小學推動藝術課程的種種,不時展露笑顏。
不過,十多年前的他,並非如此。2002年,趙士懿進入寶來集團;四年後,出任寶來證券香港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管理人數一下從5人增到90人。
人生勝利組卻屢遭瓶頸
趙士懿經手業務,從原本的承銷,還多了期貨、外匯、資產管理,對他來說都是新東西。在步調快速的香港,求好心切的他,每早7點起床,凌晨2點下班,只睡兩、三個小時成了常態。
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也使趙士懿用餐時出現幻覺,不時覺得手機在響。
某個週一清晨,趙士懿遲遲下不了床,連續一週沒進公司。同事見苗頭不對,拉著他就醫,才發現憂鬱症找上門,「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他說。
2008年,他辭職回台休養。有晚開車時,天雨路滑,精神不濟的他出了車禍,身體多處骨折;同年7月,趙士懿的恩師、前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因捲入多起事件,選擇以輕生證明清白。
重重打擊,促使趙士懿開始思考,「人生到底是不是為了錢?」回想當時,外界看他猶如人生勝利組,不愁吃穿,「但我不開心,超級不開心。」
他的好友、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成立了專拍華人紀錄片的CNEX,拉著趙看紀錄片、轉換心情。後來,趙士懿受邀擔任CNEX主席,參與紀錄片行銷、推廣。
他花了三個多月,說服台北信義威秀影城播映的《音樂人生》,2009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及「最佳剪輯」,上映後迴響熱烈,名導侯孝賢也邀請這部片到台北光點放映。
有了這次經驗,趙士懿認為,透過影像,確實能傳達一些正確觀念,他決定成立用心快樂社會企業,陸續參與《不老騎士》《被遺忘的時光》等紀錄片推廣,成績不俗。同時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開發DS憂鬱情緒檢測App。
但他發現,現代人忙碌,看完紀錄片的感動往往無法延續,是否能做些什麼,更直接解決社會問題?
念建築出身的他,與幾位友人討論後,決定走進偏鄉小學,推動「偏鄉兒童藝術美學紓壓課程」。由於沒有先例,團隊花了四個月,才談下首件合作案。
每次到小學,團隊會在第一天講解正確的憂鬱症知識,並請學童對同一幅畫,發表自身觀察,藉此讓他們學習尊重不同意見。第二天,由不同藝術家帶學童作畫,引導他們表達內心想法,同時了解,日後若有能力,也能當手心向下的人。
「看見小朋友笑容就開心」
隨著一幅幅的作品完成,趙士懿會在最後一天告訴學童,如果不開心,能夠透過作畫調整心情,培養他們有長期、正確的紓壓管道。
這些作品,也印製在水蜜桃禮盒、面紙、購物袋等日用品,在不同通路販售,包括台隆手創館、永豐餘、好樣VVG等,都是合作伙伴。銷售淨利30%給學校、5%給藝術家,用心快樂則分得65%。也有學校選擇不參與分潤,由用心快樂將淨利捐助校方,並指定做為戶外教學、學生急難救助金等項目經費。
學童看到作品印在商品包裝上,提升不少自信。「他(趙士懿)看到小朋友開心,就繼續做。我們支持Tommy(趙的英文名),希望維持他的熱情,讓社會上做好事的人可以持續。」曾與香奈兒(Chanel)等20餘個品牌合作,支持用心快樂已四年的插畫家王子麵觀察。
至今,用心快樂已走過22所偏鄉小學、與13名藝術家合作,位在桃園復興區、鄰近拉拉山的高義國小,2015年起與用心快樂合作。「孩子透過課程,學到自己也能為家庭、部落做點事,很認真、願意去做這樣的創作,」高義國小校長林誠義說。
助人為快樂之本。趙士懿規律服藥、定期運動、學習轉念,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時間,走出憂鬱低谷。
回想過去任職證券業時,即使偶爾感到快樂,也不是打從內心散發,而且很短暫。現在的他每天起床,想到自己做的事、小朋友的笑容,就覺得很開心,「那才是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