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設的一廂情願
台灣的命運從來就是與中國的興亡盛衰血脈相連。近五十年來,中華民國的三位總統對大陸一直有他們奇特的堅持:
(1)老總統一直堅持「反」的國策——「反攻大陸」。
(2)經國先生一直堅持「不」的國策——「三不」: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
(3)李前總統一直堅持「拖」的國策——以「拖」待變。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以「後見之明」來回顧,我們不得不說,老總統活在自設的幻想之中,經國先生活在自設的限制之中,李前總統則活在自設的一廂情願之中。
(二)自殺?雙贏?
中國大陸二十年來改革開放,在沿海地區帶來了驚天動地的發展;尤其上海,以不到十年的時間,不僅恢復了當年上海灘的「嫵媚」,而且使每一位來訪者驚艷於其繁榮。在台灣動盪中,「上海移民」變成了台北人談論的一個話題。
令人遺憾的是,李前總統對大陸的輕視,甚至憎惡,總是溢於言表;剛好與他對日本的偏愛,甚至崇拜,形成令國人難以理解的對比。他不久前接受了日本右翼漫畫家小林良則的訪談,這些觀點又充分表露在這本漫畫書《台灣論》中。去年十二月在日本上市的這本書,還透露了李前總統「赴大陸投資是自殺行為」的這個看法。
近十年來李先生對大陸經濟的看法,就從來沒有正確過(正如當年老總統每年判斷中共政權要崩潰一樣)。舉他提過的三個判斷:
(1)九五年前後,大陸經濟兩、三年內即會崩潰。
(2)九七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時,人民幣一定會貶值。
(3)近年來在不同場合斷言大陸股市會大跌,經濟成長會大降,內部會大亂。
事實是,人民幣沒有貶值,台幣卻貶了;大陸的股市去年是全球上漲最高的,台灣股市去年下跌了之四四%;大陸經濟成長率去年全球最高八%,台灣則六%。
一位剛卸任的總統,對台商投資大陸,向日本人做了這種斬釘截鐵的判決,真是情何以堪?他的老朋友許文龍在一月二日說,「我在八年前就寫文章,希望政府開放企業到大陸投資。」
已經在大陸投資的幾萬家台商如統一、台塑、巨大、燦坤、宏?、英業達、遠東、裕隆……,到底是走上了兩岸經貿交流的雙贏之路,如我們所一直倡導的?還是走上了「自殺之路」,如李前總統所判決的?
(三)兩個鏡片
五年前,在一篇短文中,我提出了六個相關的問題:
● 誰在給大陸人民謀生的技能?
● 誰在挑選大陸青年,教他們管理的本領?
● 誰在改變大陸鐵飯碗及大鍋飯心態?
● 誰在大陸提供較好的工資與較多工作機會?
● 誰在現場示範較好的生產方式及市場競爭?
● 誰在向大陸幹部說明台灣中小企業的活力與優越?
文中指出,那就是散布在大陸各地的台商。他們是沒有聲音,沒有受到政府照顧,卻受到政治打壓與冷嘲熱諷的一群。
在西方國家,卸任的元首通常就在政壇消失,最多會是一個偶然出現的公益人(義工)。讓國內外媒體尊重李前總統卸職前一再說的,他要做原住民及教會的義工!
為什麼一位康乃爾大學的農經博士,總是看不準大陸經濟的發展?答案是,當他右眼戴上了日本軍國思想的鏡片,左眼戴上了台灣獨立的鏡片,在這兩個強烈的意識型態焦距中,所看到的大陸經濟,當然會是失實與變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