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近三十歲的李凱在一九九五年進入明?工作。
經過兩個工作的磨練,李凱進明?之後,有比較正確的工作態度。李凱在一九八九年蘇州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之後,就曾由國家分配到一家國營單位工作,但是怕人在國營單位做久了,會消沈;就轉到深圳一家日資企業凱音電子做了五年。
在凱音,由於是跟日本人老闆做事,日本人對品質的要求,李凱形容「做事近乎完美、苛刻」,讓李凱為了能夠符合日本老闆的要求,瞭解什麼是追根究柢?什麼是草草結束的工作態度?當時凱音幫山水音響做汽車音響的代工,有一次,由於模具做不到所要求音響面板尺寸,只好改為人工削減面板。因此李凱曾有連續十七天,每天由早上八點工作到半夜三點,就為了能及時將合格的貨送達山水手裡。
在凱音的魔鬼訓練,使得李凱進蘇州明?,比較能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做過了,有沒有做好,有沒有做成功,跟有沒有達到目標不是同樣的事,」李凱說。
在蘇州明?,李凱也有許多難忘的磨練。
一九九四年,初到明?工程部門工作時,有一回為了趕一批貨交到南京,並親自收回匯票,由於匯票是巨款,在由南京坐火車到蘇州時,李凱緊握匯票,一夜不敢闔眼。等於由工廠趕貨到送貨,取得貨款回到蘇州為止,整整有二十七個小時沒有闔過眼。
一九九六年年底,李凱轉到明?業務行銷部門,李凱跟他的上司曾文祺學了不少東西。「前面有一隻手在拉我,後面有一隻手在推我, 」李凱說。
所謂前面的手,李凱指的是,蘇州明?成長很快,一直在發展很多新產品,因此負責銷售的他,學習的速度要愈來愈快;後面的一隻手 ,李凱指的是,後面進來的員工,也有很多人值得學習 。「長江後浪推前浪,否則會變成落後者,」李凱說。
做事有沒有追根究柢,要用數據來說話,成為李凱的兩個工作準則。
李凱在明?成長許多。主管曾文祺(英文名為Michael)常常在部門開讀書會;在與曾文祺一起坐飛機去出差時,主管也會跟他一起討論;「大家習慣帶一、兩本書,一起開會討論,」長得瘦高 、講話有點逗趣的李凱說,「跟Michael出差很累。」
進明?五年,李凱也開始參加明?與上海復旦大學合辦的MBA課程。
每週五上一課,第一堂課是上管理經濟學,不過第一次上課,李凱到福州出差,沒上到課。
李凱記得他剛到明?時,曾有一個主管跟所有新同事說,好好在明?做,五年後,你們就可以買車。那時他聽了哈哈大笑,心想:「怎麼可能?」沒想到五年後,李凱真的買了一部車。
李凱認為由大陸本地人做大陸國內的市場,台灣的人可能比較有國際觀,可以做歐美、日本等市場。
由李凱身上也看到,大陸當地的年輕人也是很有潛力的,不容忽視。(莊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