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just read!讀,就是了!
〝How to master the language?〞〝You just read.〞(「如何學好英文?」「讀就是了。」)美麗的女校長一臉笑容地說。十五年前我帶著只會A、B、C的三小萬里尋夫(父)。望著學校門前大片的玉蜀黍園,一臉茫然,不知如何讓孩子們儘速進入英語的世界。
「讀就是了?」我細細揣摩校長的話。是啊!當我是個鄉下小女生時,神父讓我讀很多故事書,國文自然很好。英文當然可以如法泡製!負責供應、不抓細節,又對了我這懶惰媽媽的胃口,於是我興致勃勃地進行我的陰謀。
先請君入甕。我先用冰淇淋做餌,誘惑孩子們到圖書館、書店,漫畫、錄影帶、Games,只要他們喜歡,全部照單買(借)回,條件是,要念給我聽,或一起念,念完有獎。為了確立正確的發音,請老師陪讀,小一的么兒學校有reading specialist(閱讀專家),發音最好。不管懂或不懂,照念。很快,他們就能讀喜歡的書。我不要求寫,寫,總是一件煩人的事。
我試著閱讀有關語言學習的書,配合兒童發展的理念,以及自己的經驗,相信「讀」「說」是學習語言的不二法門,不禁大大佩服女校長一語道破。
不久之後,他們都能寫簡單的文章、做報告。於是,我開始要求寫短文,內容字數不拘,但一定要寫。美國的兒童讀物有適合不同年齡層、程度的內容。譬如說,有適合十歲心理年齡、六歲閱讀能力的書。而國內一概以中、低、高年級去劃分,大孩子看娃娃書,當然不喜歡!
民國七十七年回台後,遍尋各補習班,教材及時間都不適合,只好繼續「洋法煉鋼」,自請家教、尋教材。外藉家教不停地換,書不能換,一次上課寫一篇文章不能斷,到他們能看《Time》我才不涉入。
十多年下來,還算豐收。三個小孩高中聯考英文近滿分,大學聯考都在九○分以上 ,沒補習,托福成績約六百二十分,么兒高一已經拿到紐西蘭大學的證書。女兒SAT也輕易達到長春藤大學的門檻。
創造悠遊學習環境
拉拉雜雜,好像我根本沒有切中重點,其實沒有重點就是重點。我「刻意經營」一個「沒有章法」的環境讓孩子悠遊學習。我堅持「念得美,寫得順!」念得美,要音節分明,拼音不會錯;寫得順,要文意文法自然流通。每一個孩子選擇他最喜歡的讀物,包括科學、百科全書,不只奠定語文基礎,也豐富了知性的學習。讀多了,寫來自然順暢優美,這時再給予一些小小的規範(文法),自是水到渠成。所以,學習英文不應狹隘地把英文當做工具,而是以濃濃的興趣探討英語系國家的內涵與文化。瞭解發音之美、用詞之婉約、意境之深遠。
語言是人類最基本溝通方式,當然要簡單、生動、直覺,以繁複的文法扼殺興趣最要不得。拋棄繁瑣、簡化學習、生動有趣、觸類旁通,語言的學習就是這樣!
我‧喜歡‧講‧英文
自幼在媽媽的誘導下,自然而然地學英文,把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
語言,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生活在不同語言環境的我們想學好英文,其實是很困難的。背單字、文法,大家都會,但為什麼背、為什麼想背,卻沒有幾個人回答得出來。為了考試、為了出國、為了申請好學校、要把英文念好所以背單字。抱著這樣的想法,英文永遠念不好。念英文的目的不在填克漏字的空格、不在選對ABCD選項、不在答對閱讀測驗。
情不自禁地浸淫英文領域
想講英文,情不自禁地用英文自言自語、情不自禁地用英文咒罵呼嘯而過的車子、情不自禁地用英文描述天際的美景,自然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英英辭典,查出意義不明的字,研究每一種用法與例句。
我個人的經驗是,反覆地念著字典上的句子,「啊!這例句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就情不自禁地把每個單字、每個用法、每個例句都抄下來,念過一遍又一遍。真的背起來了嗎?我不知道。但是經過反覆咀嚼的東西,就完全屬於我自己了。這樣讀來的東西,扎實。但這樣做很花時間,又不見得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那是什麼樣的趨力會讓自己做那樣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不時地把自己丟到一個只能說英語的環境裡面吧!當然,如果經濟許可的話,寒暑假出國一趟也挺不錯。當然,絕對不能跟一群台灣人去!最好把自己丟到聯合國,什麼人種都有,唯有英語能溝通;那時候,你就會好想把英文講好了。
沒有經費也沒有關係,現在台灣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記得有一年參加英語營,一群台灣人從早到晚說英文,連離開了營隊走到書局裡買書都用英文跟自己喃喃自語,好像變成了美國人似的。這樣的充電最好一年一次。活在英語世界一個禮拜,就足夠維持念英文的動力一年。然而,光說不練也不會進步,持續地多讀、多想、多寫才是累積實力的不二法門。
想做好一件事,沒有動力不行;想要做好一件事,沒有下苦工不行。念英文,其實也就是就是這麼一回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