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釋股面對自由競爭

莊素玉,洪淑珍
user

莊素玉,洪淑珍

2000-04-01

瀏覽數 16,550+

釋股面對自由競爭
 

本文出自 2000 / 4月號雜誌 複製7-Eleven內部創業成功的活力

問:你希望中華電信今年上半年盈餘達到新台幣七百億。如果達到這個目標,EPS(每股盈餘)是多少?

答:每股盈餘現在已經五點多元,應該會差不了多少。這一年半營收增加一千億,我們的盈餘可能就比經濟部的其他國營事業加起來還多,這就說明了中華電信敢大膽進行自由化、主動修法面對自由化,這對國家、社會大眾都有益處。

問:釋股之後,對中華電信的內部影響是什麼?好處是什麼?

答:最大的好處是透過釋股,可以鬆綁經營,然後才能跟民間業者以相同的條件競爭,中華電信才可以生存下去。我已經承受兩年以國營事業來跟人家競爭,還能承受多少年?我要告訴你們一句很嚴肅的話,如果以國營事業方式繼續經營下去的話,中華電信一定會走入末路。

問:這個月交通部馬上要發固網的執照,你認為四家民營業者有辦法跟中華電信競爭嗎?

答:我不能評論他們有沒有辦法跟我們競爭,他一定會想辦法來跟我競爭,必要的話或許會不擇則手段。

問:像什麼手段?

答:搶你的市場、殺價等等。但是殺價不是最好的競爭策略,如果業者為了競爭,大家你殺我、我殺你,到最後一定有人會倒,一定有人會被購併,就是重新洗牌。

問:你擔不擔心業者在固網方面的競爭?

答:你說我不擔心是騙人的,但是擔心有什麼用,重要的是要有策略。

問:那策略是什麼?

答:策略必須自己內部先自強才行

問:你判斷他們會直接走上寬頻嗎?

答:有人會這樣做。

問:你怎麼因應?

答:因應的事情,我也不能講,這是商業機密,我也是有簽約,要遵守規定,營業機密外洩的話,要判刑。

問:現在釋股海內外有很多家券商都有高度興趣,今天(三月二日)下午要跟中信銀簽約,有承受什麼壓力?

答:國內的釋股占一六%,裡面三%是要競標的。競標部分和其餘一三%的個人申購部分,會有一個國內的主要承銷商。我們找了公司長官、交通部等高級主管、還有很多學者專家,成立超然的評選委員會,最後選擇中信銀為主要承銷商。中信銀一家不可能承銷全部,一定要再找承銷商,所以那些沒有奪標的公司也可能成為承銷團之一。我們在釋股過程中,找中華開發當我們的顧問,要站在中華電信立場規劃我們的釋股。現在簽約以後,首先競標兩億多股左右,先標這個股,一定要有底價,你們一直都說六十元是價格,其實不是,那只是我們以前要編預算時的價格,是用來預估釋股之後國家會有多少收入,才能統籌國家財源。六十元是編預算的價格,是經過證期會的公式運算出來的,現在真正要競標的時候,會成立一個評價委員會,由交通部、財政部、經建會、審計部,參與組織一個評價委員會,才能計算出一股要賣多少,因為他們評的是底價,是中華電信的股票起碼一股要賣多少,然後才開始競標。

在這個之前,中華電信又要做一件事,因為現在按照規定,中華電信不需要重估資產。按所得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中華電信從民國六十九年重估一次,到現在要超過二五%批發價格的指數才能重估,現在還是沒有超過,所以我們只能鑑價,分為動產跟不動產兩類來鑑價,在二月底已經提出報告。評價一出來,就可以開始競標,進行國內申購,申購一段時間以後,員工就可以認購。

至於國外存託憑證方面,還要一個很高級的評審委員會,叫做全球協調人(Global Coordinator)。大的券商如摩根史坦利、高盛、美林、所羅門美邦等大承銷商,一定會來爭取一二%的海外釋股,這個在五、六月也要成立評審,最後選一家擔任國外的全球協調人,它一樣也要找一群人來共同承銷,這中間歷程一方面承銷,一方面也要掛牌上市,最後就能完成海外釋股。

問:目前中信銀的承銷價格也尚未決定?

答:一切必須等鑑價出來,才能做評價。我們今天(三月二日)要和主要承銷商簽約,簽約完要立刻召開啟動會議,就要開戰了,承銷商就要去找承銷團了。他們必須跟中華電信協商,然後就把鑑價部分當做我們的資產多少,這個可以給將來的評價委員會參考。所以這一切根據我的估算大概在八、九月,或是十月份就可以在國內掛牌上市了,國際大概是十一、十二月左右。

問:請問你們的報告提到八十七年度的稅後盈餘是五百四十五億,八十八年度五百零五億,為什麼營收增加,稅後盈餘卻減少?

答:我們絕對不是經營差,因為一直降價也會影響收入的減少,收入少盈餘就減少,所以我一直說降價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降價就沒有盈餘空間,我還可以盈餘那麼多,你假設沒有盈餘還一直降價,這不是自挖墳墓嗎?

問:再回到承銷的部分,幾乎現在看起來每股都會賺五元以上,以這種EPS你認為公司的股價應該多少比較合理?

答:我也不知道,股價要看大家喜不喜歡中華電信的股票、經濟面好不好,還有證券市場的情況,這不是我所能說的,我又不能隨便告訴你一個價錢。

很多國外的承銷商一天到晚都要見我,我也跟他們聊,他們給我一個印象就是中華電信的股價應該不錯。

問:員工釋股部分呢?

答:大家都有。國營事業政府有關規定大概是按照薪水的二十四倍,有一個公式,我不太清楚,我希望在員工認股的股數不要差距太大,這是我一貫的政策,也是我領導這個企業這麼多年以來的堅持。

問:請問你們的總資產大約多少?

答:要等鑑價以後才知道,而且這算不算機密,我也不知道。中華電信的資產很難估,像這種高樓大廈(指信義路一段中華電信新大樓)我們有一千棟,國際海纜有三十五條,國內的海纜到外島,還有很多高級設備。

問:請問電信總局從開始到現在,每年都投資多少錢?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答:開始都很少,因為政府國庫也很辛苦,他的態度就是讓電信總局自己去經營。以前是要貸款借錢,現在是每個銀行都想要把錢借給你,因為你有能力,以前沒有。以前,銀行會派一個美國開發銀行來評估你有沒有能力還,評估好了還要有政府的保證。以前電信總局也是以債還債,借錢來營運,賺錢再還利息跟本金,後來業務就愈來愈大,到處建機房,政府一塊錢都沒有投資過。我不是藐視政府,電信就是這樣靠以債還債經營下來的。那你一定問,錢從哪裡來?二五%到三○%都是借錢,二五%是收費。是中華電信自己投資的,但是投資之後,這些都是政府的財產,中華電信就是政府的。但是我的意思是說,我從來沒有再向國庫拿一毛錢。

問:為什麼能做到這個?獨占嗎?

答:我們要感謝政府給我們這個市場,跟三萬五千位同仁的努力,還有客戶用中華電信。

問:所以將來釋股全民的利益是什麼?抽籤嗎?還是公開申購?

答:全民釋股是比較屬於看大家有沒有意願,先調查有多少人要,還有中華電信有多少股票,但是其實第一階段的一三%公開申購也是有點全民釋股,全民都可以申購。

問:到時候如果供不應求的話?供應的股數會不會增加?

答:總共就是九十六億萬股而已,十年前,我們的股本只有一百多億而已,後來從公資金一直拿出股本來,中華電信成立公司的時候就有九十六億萬股,這就當做中華電信的總股數。第一階段跟第二階段的全民釋股加起來總共會有三三%,競標只有三%,海外只有一二%。

問:海外的間接持股如何限制?

答:中華電信有特別規定外國人擁有的股數直接跟間接不能超過二○%。

問:最近不是討論可能提高到三○%?

答:那是因為立法院把海外釋股降為一二%,那立法委員就說已經降到一二%的話,國內市場也讓他們來買好了,再買不能超過三○%,想用這個來刺激股價行情。

問:現在確定要發ADR(美國存託憑證)還是GDR(全球存託憑證)?

答:ADR,透過New York Stock Exchange(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台灣有很多科技股不是在紐約,而是在那斯達克上市,申請標準比較不嚴格,但是在紐約就不是那麼簡單,到現在台灣也只有台積一家在紐約上市。但是我去參觀的時候,紐約證券交易所總裁就說中華電信絕對會像台積一樣,他們老早就歡迎我們了。

問:所以外傳高盛已經是海外承銷商,這部分可能嗎?

答:這不可能,我們連評審委員是誰都不曉得。像今天要簽約的主要承銷商,評審委員有十二位,中華電信只占兩個。我們海外的釋股評審委員會是上網站求來的,是從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布的網站去找。

問:民營化之後,對員工的政策是什麼?

答:員工的部分,還是必須根據政府的規定。政府有一個公營事業轉民營公司的條例跟細則,第一個是有關工作權的問題。很多人已經很清楚工作權要隨同移轉,但是移轉的時候要經過轉業訓練,如果要轉到別的單位的話,也要有第二專長訓練。在勞委會的細則中都有說明,目前只能照這些辦理。我的想法當然不希望資遣人,三萬五千人都能留下來,但是還是要看業務能不能發展。如果大家還是偷懶、不做、不積極,以後被購併了,必要的時候當然就會資遣,台灣機械公司還是公營的機構就已經資遣多少人?現在剩下三千人不到。

問:所以你將來有可能資遣?

答:我不曉得,我當董事長,希望大家都能留下來,這是我的願望。

問:從改制為公司之後,有資遣過員工嗎?

答:改制之後,業務蒸蒸日上,都沒有資遣員工。

問:精簡多少單位?

答:也沒有,精簡別的單位工作,並不是離開電信公司,一個都沒有離開。中華電信改制到現在快四年了,沒有一個被逼離開的。明年也有一千四百億年資結算,假定那個時候他要走的話,可能加發六加一個月薪水,不是隨便可以資遣的。

問:員工有配股嗎?

答:就是認購而已,按照薪資跟年資總和來計算,可以全部認購也可以不要。

問:現在大概知道自己可以拿到多少股嗎?

答:我的指示相當溫和,最高跟最低不能差太大,有人講如果全部員工額度全部認滿的話,好像平均五十張左右,但是我們不希望發生像AT&T釋股後,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少數人分到高額度。

問:國外部分可能找一家控股公司嗎?

答:要找投資公司,已經有六十家表明要參加。

問:包括誰?

答:這不要提,會有一個評審委員會評審。

問:有沒有可能藉這家投資公司把市場擴充到亞洲?

答:那當然,就是要往國外去發展,台灣的市場已經是大家搶,我們不到國外去搶別人的,那不就死路一條?(姜貞吟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