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以WTO架構「特殊國與國」

陳雯瑄
user

陳雯瑄

2000-01-01

瀏覽數 13,350+

以WTO架構「特殊國與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0 / 1月號雜誌 第163期遠見雜誌

「WTO殺人,殺死WTO」,西雅圖部長會議召開前,寫著斗大字體的抗議布條,醒目地掛在WTO日內瓦總部附近的大廈上,迎風招展,似乎在預示這次部長會議的挫敗。

果真,去年十二月初在西雅圖召開的WTO部長會議,當各國出席會議的部長代表,還在倡言迎接全球貿易自由化時代的來臨時,五、六萬名群眾,因為全球化經濟可能帶來的問題,聚集在會場外示威抗議。激烈的抗爭、嚴重的肢體衝突,幾乎癱瘓了會議進行。這個場景,不斷地透過國際通訊社、CNN,傳遍世界各地,不但使浪漫的西雅圖聲譽一夕全毀,甚至動搖了全球貿易自由化所勾勒的地球村經濟。經濟部長王志剛說,「這是一個沒有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國際會議,」「WT○部長會議是一個失敗的會議。」

為什麼號稱追求全球經濟成長、標榜全球貿易自由化的WTO,竟成了抗議者眼中的「殺手」,欲除之而後快?

回到國內電視媒體畫面的SNG現場,卻是台灣的經濟部長王志剛與二十一個國家的經貿部長握手,展開雙邊會談,尋求各國支持入會。而中國外經貿部長石廣生也在WTO會議發表部長聲明,宣稱中國將對全球開放。

兩岸為了加入WTO,完全無視會場外激烈抗議的民眾。兩岸的「前仆後繼」「爭先恐後」,和民眾的憂心形成強烈對比。

但對台灣當局而言,新回合談判還遙遙無期,開發中國家就擔心全球化經濟危機,顯然不切實際。眼前的燃眉之急是,WTO架構下的兩岸經貿政策,將會是什麼雛形?

藉WTO架構兩岸對等關係

從這次參加西雅圖部長會議我方拋出的球可以看出,我方急欲藉WTO的架構,為兩岸定位。兩岸加入WTO後,兩個單獨關稅區(台澎金馬關稅區及中國大陸關稅區)將可以在WTO架構下,建立對等的關係,這正符合李登輝總統所說「兩岸是特殊的關係」。對台灣當局而言,也提供了解開兩岸定位僵局的機會。甚至希望藉由兩岸在WTO架構下展開的對等諮商,建立雙贏的兩岸政策。

但實際情形果真如此?

一九九五年成立的WTO,追求的是全球貿易自由化目標;而最惠國待遇(不能對其他會員國有歧視待遇)、國民待遇(國外進口的產品必須比照國內,不可以有差別待遇)是WTO規範的基本精神。因此,兩岸入會後,雙方必須在WTO架構下,進行沒有歧視的經貿交流。也就是說,政府對中國大陸採取間接貿易、禁止直接通航的政策,及限制廠商赴大陸投資的戒急用忍政策,都有違反WTO「最惠國待遇」精神的嫌疑。

根據官方的說法,WTO僅規範貿易議題,通航、航空並未在WTO規範之內。因此,通商問題可能違反WTO規範,但通航則未必。「加入WTO,不等於三通」,王志剛在許多公開場合一再重申這項看法。

但在實務面,通商、通航卻是無法分割的一體兩面。航運攸關貨品進出貿易成本,貨品管制取消,但若與貨品移動相關的航運問題未解決,無異是一種非關稅障礙。從WTO致力追求會員國間的公平待遇原則精神來看,禁止直航可能構成違反最惠國待遇的公平競爭精神,中共還是可以一狀告到WTO仲裁委員會。

然而我方看準的是,中國最忌台灣問題在國際場合解決,因為這無異是給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製造一中一台的機會。因此,中國應該不會、也不願據此一狀告到WTO。果真如此,依據WTO規範,兩造須先進行諮商。在中國一再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拒與台灣展開對等諮商的情形下,這無異是符合李總統希望兩岸在WTO架構下,展開對等通航諮商的雙贏策略。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但中國真的願意上鉤,在WTO架構下與台灣展開對等的諮商嗎?那就要等中共回應了。而兩岸能否展開良性互動,這也將是關鍵開始。

中國在這次西雅圖部長會議中,對我方以台澎金馬名義加入WTO的意圖並未加以挑釁。這項舉動,被我方視為善意回應。但我方希望在WTO架構下展開對等諮商的要求,則未見中國有任何回應。這是否意味中國已慎重考慮台灣當局的雙贏策略?還是因為中國目前還有二十幾個國家未完成諮商,加快入會腳步是中國當務之急,所以目前不急於亮出底牌。特別是還未到入會時刻,中國是否會在名稱上動手腳,杯葛我方入會,也和台灣當局評估是否對中國大陸提排除條款一樣,尚未到亮牌、表態階段。

入會後兩岸經貿關係的演變

不可否認,兩岸加入WTO後,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管制將會放寬,屆時,大陸廉價的農工原料及半成、成品將可以直驅台灣。

好處之一是,可以降低台灣廠商原料及半成品的進口成本,尤其是農工原料,將可以大幅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但壞處是,中國大陸低廉的產品進口,在台灣市場會產生傾銷疑慮,在國際外貿市場上則會成為強力競爭對手。

中華經濟研究院一份有關「加入WTO後兩岸經貿關係演變」的研究顯示,由於台灣入會後將大幅調降關稅,屆時中國進口貨品在台灣的競爭力也將隨之提升。

大陸入會,對同文同種的台商而言,是一利多消息。中共入會後,將大幅放寬外資禁令、開放大陸內需市場,這對台灣搶進大陸市場相當有利。尤其是大陸相對廉價的生產條件及廣大的市場,已使得台灣資訊大廠,紛紛進駐大陸,開始布樁,搶占市場。

目前資訊電子產業是政府極力發展的產業。其產值占GDP一七.六%,占台灣總工業產值四成以上,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電子業蜂擁至中國大陸投資固然可以增加台灣對大陸出口,但由於電子資訊產業在大陸的投資金額日益成長,兩岸競爭優勢正彼長我消。

但現階段最令人憂慮的是,兩岸政治僵局一日未解決,兩岸入會後苦果將接踵而至。

負責反傾銷調查的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官員就憂心忡忡地指出,兩岸目前還未入會,但日前大陸製鞋低價傾銷,已讓台灣業界苦不堪言。入會後,我方希望在WTO架構下建立對等諮商管道的要求,若無法順利獲得中國回應,則傾銷判定將相當棘手。因為依據WTO規範,在進行傾銷調查時,必須知會對方,並至該國進行市場調查,以瞭解有無低價傾銷嫌疑。若大陸堅拒在WTO架構下展開諮商,雖然我方可以逕裁定傾銷,但此舉可能引發大陸反引用反傾銷條例對付台灣,進行反報復,因此多少會讓我方投鼠忌器,延誤制裁時機。屆時,WTO賦與的防衛措施,勢必將大打折扣。

入會後台灣資訊業的隱憂

另外,更令人憂慮的是,兩岸入會後,對於有形的產品,WTO至少可以透過防衛措施,監測兩岸產業互補所產生的質變;但對於無形的軟體智慧財產權就沒辦法了。在軟體科技方面,大陸的速度已有後來居上之勢。一位網路工程師就擔心地指出,加入WTO後,軟體網路業界最缺的是懂得科技法律的人才。他認為,網路的世紀十分快速,進展的速度可能以三個月或是兩個月為單位,並不能用人的一年來推算。在兩岸經貿、技術投資互動頻繁下,大陸工程師低廉的軟體產品登台,如何有效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防火牆,避免扼殺台灣正在起飛的產業,恐怕也是兩岸入會後值得注意的地方。

西雅圖WTO部長會議,「一個沒有開幕和閉幕式的國際會議」,由於開發中國家反對歐盟與美國將勞工及環保管制列入新回合談判,且歐盟與美國在取消農業出口補貼、是否規範基因轉殖產品及投資、競爭政策應否納入新回合談判等立場上僵持不下,歷經四天的會議,最後並未達成協議,終告失敗。這次新回合談判,讓全球貿易自由化徘徊十字路口;而兩岸經貿在加入WTO後,還可以在WTO的規範邊緣遊走、徘徊多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