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雅虎公司(Yahoo Japan)剛搬到東京表參道、豪華如神殿般高雅的商業大樓中。一樓的門廳上是光可鑑人的米白色大理石雕花、隔鄰是古奇(Gucci)的時裝旗艦店,門口兩名身著古典黑色短燕尾服的店員,恭謹地向來客做九十度鞠躬。
極度時髦奢華,這裡已經不是車庫時代的雅虎,而是在矽谷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現代雅虎的日本分身。
日本雅虎複製美國經驗,掌握先動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成為亞洲網站界的奇蹟。
日本雅虎一戰成名。三年多前,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投資美國雅虎獲致驚人報酬後,認為同樣的網路服務,在日本應該也會成功,決定將雅虎引進日本,日本雅虎遂在一九九六年一月底正式成軍。當時在日本門戶網站(portal site)市場,幾乎沒有實力與之相當的競爭對手。
日本雅虎自此成為全球第二大網路市場、家喻戶曉的第一品牌。在日本,上過任一門戶網站網友,有九九%知道日本雅虎。日本一千七百萬網路人口中,使用全球資訊網人口就有一千一百萬,這些網友中約有七二.五%,每四週就會到訪日本雅虎網站至少一次,如此估計出來的使用人數達八百六十萬人,相當於台灣總上網人口的兩倍多。
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都推薦,「他們真的很厲害,值得去看看。」
四十一歲的日本雅虎公司財務長C川朗分析成功原因,「其一,是一開始就沒有對手。」
搶得日本網站經營先機
因為最先進入市場,日本雅虎遂成為日本最大的網站。根據媒體矩陣網路調查公司(Media Metrix)七月統計,日本雅虎每日翻閱率(page views)達兩千六百多萬次(日本雅虎九月公布的數字是四千萬次),約是同類型競爭網站,如日本奮揚(Excite Japan)、日本資尋(Infoseek Japan)的六倍之多,把對手甩得遠遠的。
「我們主要成功的原因,就是永遠要做第一,」C川朗表示,日本雅虎不像美國雅虎面臨美國線上(AOL)、微軟網站(MSN)的強勢競爭,但仍強調第一哲學。
他們不僅要做門戶網站,還希望同時是目的網站(destination site),提供豐富內容。三年來,日本雅虎推出包括理財、賣車、新聞、運動等約二十二項網路服務;美國雅虎有四十項,他們還繼續準備引進。目前日本雅虎有占三成的流量,是為了拜訪這些資訊頻道。
日本趨勢科技公司業務副理國房啟一郎,被問到平常上什麼網站,他不假思索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雅虎和日經新聞社的網站。他平常使用「我的雅虎」(My Yahoo!)看財經新聞與股票行情。他表示,「內容可以個人化,選擇自己想看的,十分方便。」他一天上網兩小時,光在日本雅虎就可以待很久時間。
網路血統來自日本軟體銀行
網路服務幾乎是完全從美國雅虎複製。C川朗分析,各地網友的需求十分相像,美國的作業平台,拿到日本照樣很受歡迎,他們的新聞、理財、房地產、留言板等網路服務都人氣很旺,沒有國界之分。「我們相信在美國成功的服務,大部分在日本也會成功,」他說,也許分類或介面會有一些不同,但基本實質是全部複製。
但仍有地域文化上的差異。例如,日本雅虎在運動一項中,美式足球就不如日本棒球大聯盟來得受歡迎。於是,他們雇用當地的網路服務工程師,所有內容都由日本工作人員產出。
日本雅虎由於發展較晚,學習到美國雅虎挫敗的經驗,可以事半功倍。美國雅虎曾推出雅虎商店(Yahoo Store),讓任何人都可以上網建立自己的商店,但在聖誕節購物季中,卻不敵其他電子商務網站。日本雅虎就改變策略,由日本雅虎選擇特定的商家來經營網站,堅持版權與經營權自主。另外,美國雅虎購併地理城市網站(Geocities),成效並不可觀,日本遂採取分開經營的模式。
同時,日本雅虎執行長井上雅博是行銷業務出身,加上是第一品牌,他們的營業金額不斷成長。一九九八年第二季到今年第一季一年之內,營業額達到約十九億日圓,年成長率達一五○%。在電視、雜誌等媒體廣告都呈負成長的情形下,日本雅虎去年廣告營收也成長八八%。
日本雅虎的血統,已經不是來自美國雅虎(持股只占三四%),而是對網路產業知之甚詳的日本軟體銀行。有八十一位員工、軟體銀行持股占五一%的日本雅虎,掌握資金和外來品牌的優勢,先馳得點,將美國營運模式成功轉移,成為另一顆網路界的巨星。(季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