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許文龍拋射事業的第二條大魚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1999-09-01

瀏覽數 23,800+

許文龍拋射事業的第二條大魚
 

本文出自 1999 / 9月號雜誌 第159期遠見雜誌

南台灣多日連著的雷陣雨,在八月十三日這個黑色的星期五,照樣變本加厲地來臨。

幸運的是,對於一向不信邪的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這天是奇美成立四十年來第一次的新產品發表會,科技界的新貴如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台達電子總裁陳夢熊、華宇電腦總經理鍾慶仁等人,以及一些想要借錢給一向零負債的奇美的銀行家,紛紛於風雨中前來慶賀。

當全球ABS的首席盟主、又是創辦奇美實業四十年堅持不上市、不想藉由股市發財、一直隱居台南市老舊市區的許文龍,與來自台北、新竹的科技新貴相遇時,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

這天,現年七十二歲的許文龍(民國十七年生),在台南縣奇美石化廠辦公總部的一層樓——奇美博物館,舉辦台灣第一片、自主技術的TFT LCD Panel(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產品發表會。一片片奇晶光電研發自製的十四‧一吋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架在一部部國人自製的筆記型電腦上。「這部是華碩的筆記型電腦,」手指著其中一部安裝上LCD面板的筆記型電腦,施崇棠高興地說。

許文龍不只做TFTLCD Panel,也早就投資成立另一家公司奇美電子,生產彩色濾光片,已於今年七月做出第一片。

許文龍還有一連串投資科技工廠的計畫,只是目前還在保密階段。譬如八月十三日這天的下午,他就前往奇美的一個老舊工廠保利廠,參觀一家已改裝成新的科技工廠。至於裡面的新秘密武器是什麼 ?奇美目前不願對外透露,等待時機成熟再宣布。

至於奇美的LCD面板廠——奇晶光電要在今年十一月才可望量產。目前奇晶光電還未量產,日本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公司富士通就已經下單訂要奇晶三分之一的產能 。

一九九七年六月,許文龍決定要做LCD,經過籌備期,奇晶光電快馬加鞭自行研發八個月,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晚上十一點半才研發出第一片十四‧一吋的LCD面板。這天也是全台大停電的日子。

科技與傳統的相遇

八月十三日當天的發表會之前 ,先是一場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的三重奏音樂會。一首首溫柔婉約的曲子如日本歌「紅蜻蜓」、台語歌「雨夜花」「補破網」德國曲子「天使之歌」,及莫札特鋼琴三重奏輕輕迴繞在奇美成千幅有著百萬年、千年、百年的藝術品上。

置身奇美博物館中,面對著可能是繼半導體產業後台灣的下一代明星科技產品——LCD面板,窗外是奇美的石化工廠,窗內又見股王施崇棠與神秘的台南企業領袖許文龍相遇,頓時古今中外、時空錯亂,永恆(館內有千萬年前的西洋藝術品)與無常(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的輪替)並現。

在最喜歡的藝術品、樂聲中,許文龍溫文儒雅地介紹他的「新歡」——LCD面板,同時介紹他花費半年時間臨摹完成的一幅奧地利十九世紀「琴韻少女」油畫。

經過兩年的籌劃轉型,與台灣其他五家大廠皆以引進日本大廠技術為主不同,許文龍這位產業界的前輩、科技業的後進堅持以自主技術進入LCD產業。

高科技同業對許文龍的作風只能以「大膽」來形容。

一名高科技業者曾說許文龍︰「釣魚不好好釣,去做什麼LCD?確實相當大膽。」

「做LCD絕對沒有那麼簡單」「他低估了做LCD的複雜性 ,這個行業的進入障礙很高」多名LCD同業說。

許文龍本人也曾面對許多人勸他不要做LCD的忠言。

「你們不要叫我只要去釣魚,」許文龍幽默地對著近百嘉賓說。

二十六年前,許文龍決定自行研發ABS技術時,也同樣有同業批評許文龍膽大冒進。當時做ABS(丙烯A丁二烯本乙烯共聚合體 ,一種工程塑膠,可做電腦、電話、冰箱外殼 )的同業都有引進日本技術,如台達化工引進日本TORAY(東雷)的技術。之前,日本的ABS廠中,十家有九家引進歐洲公司的技術。

二十六年前,許文龍征服了ABS,並且在九年前成為ABS的世界第一;二十六年後,許文龍征服得了LCD嗎?

經過八個月的自行研發,許文龍已經做出台灣第一片自行研發出的LCD面板。接下來他要面對的是,能不能在今年年底順利量產?順利找到顧客?

LCD的複雜度有三個指標可衡量。繼中華映管之後,台灣第二家進入量產LCD的達?行銷協理熊暉指出,第一個指標是要能突破量產技術,要能掌握製品良率;第二要能掌握顧客群,誰能掌握顧客,誰就能全力運用所有的產能;第三,要能把LCD的生產管理做好,因為LCD的生產過程很複雜 ,主要分成三個不同的製程。

達?總經理陳炫彬指出,這個行業不只要比思考邏輯,也要比速度、比效率,同時也要比公司文化、比管理風格、比管理系統(例如明?的物料管理系統,馬上就可運用到達?身上)。

要釣難釣的魚

但難釣的魚,必然不是簡單貨色。熊暉指出,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平面顯示器(display),如電視、電腦、大哥大 、汽車儀表板等。「平面顯示器的市場無窮大,」熊暉說。

一名奇美人指出,現在所有個人電腦是用CRT(映像管),輻射波強、體積大,又容易使眼睛疲乏,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輻射弱,薄又不占空間,又可使眼睛看得比較舒服。

熊暉指出,目前筆記型電腦每年有一五%至二○%的成長,而筆記型電腦必然會使用LCD 面板。

另一個可以顯示LCD 市場這麼被看好的原因是,在一九九八年 ,LCD 變成一個可觀的市場需求,整個市場需求突破一百萬片 。「任何產業只要突破一百萬片,就意味著這個產業開始進入成長期,」熊暉說。

熊暉預測,液晶監視器(LCD monitor)往後幾年會有五○%以上的成長,而且可能更快,這種成長是過去沒有的。

在美國杜邦研發電漿顯示器面板十幾年,被達?找回台灣工作的熊暉指出,未來網際網路伺服器會有很多運用,日本夏普已將LCD運用到民生消費器材。往後十年,可能會有三○%的年成長率。

由於台灣是世界筆記型電腦最大的組裝王國,並以二十幾年建立起周邊產業,熊暉認為,這樣的基礎架構很適合在台灣發展液晶監視器。再加上去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日本大廠不敢貿然投資,把生產LCD 的技術轉移到台灣。﹁將來LCD monitor 會在台灣有領先地位,」熊暉預測。

許文龍的奇晶光電內部也對LCD 的未來極為看好。奇晶光電副總經理許庭禎認為,今年第四季奇晶量產LCD的時間點相當不錯。他預估,LCD 監視器今年會有三百萬台,公元二○○五年時將達到三千萬台,至少也會有一千萬台。平均每增加一百萬台,可養一個LCD 廠。因此許庭禎認為,台灣目前的六個廠,應該還不至於供過於求。

許庭禎估計,再加上現在全世界現有的一億台桌上型個人電腦所配備的CRT監視器中 ,如果有三分之一替換成LCD 監視器,到公元二○○○年,存在十五個至二十個LCD 廠,應該也不嫌多。

「現在就看誰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競爭力,」許庭禎說。

即使LCD 極為看好,外界對許文龍投入LCD 仍有些許質疑。

同業認為,許文龍堅持自主開發技術,沒有技術來源是奇晶最大隱憂。「一切可能就聽天由命,」多名同業比出交叉雙手指出。

「即使過去他憑著自行研發的模式,把ABS搞到世界第一 ,但是不同產業有不同的經營模式,」一名高科技業者提出他對許文龍的擔憂。

「如果他可以成功,應該很了不起,不過他可能低估了這個產業的複雜性,」這名高科技同業說。

不過施崇棠在看了奇晶光電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廠房之後,對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表示佩服。「我們都是技術出身,這樣的企業家值得尊敬,」施崇棠說。

不怕狗吠,進入險地買賣

從小到大一向很有冒險精神的許文龍常說:「你不能因為這條街有很多狗在吠,狗會咬人,你就不敢挑東西進去賣。如果你敢挑進去賣,你就賺死。」

外界有種種的質疑,但許文龍仍敢大膽轉進新事業領域。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兼台大推廣教育中心主任湯明哲很佩服奇美居然能自行研發出LCD 面板,不過他也很納悶為何許文龍手筆如此之大。「這裡面一定有什麼鬼!」湯明哲說。

奇晶光電的秘密制勝武器是什麼不得而知,不過許文龍的膽識與魄力,倒是數十年如一日。

日本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廠富士通訂下奇晶三分之一的產能,也是奇晶的「鬼」(秘密武器)。奇美實業副總經理林榮俊指出 ,日本富士通也是與奇美來來往往交涉十幾次,才將十五吋的LCD 面板交給十一月即將量產的奇晶代工。「奇晶預計,在明年第二季月產能達到30K,」林榮俊說。

另一大秘密武器是奇美集團對許文龍長期以來所累積的信心。林榮俊相信,每天好睡、每天釣魚、每天音樂會的許文龍會創造一個可以讓員工好好發揮的環境。

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大

外界對奇美的質疑,正如二十六年前奇美打算自行研發ABS時的處境。結果奇美卻在十年前不只將ABS研發成功,還成為ABS世界第一大的生產廠商 。「奇美喜歡在很短的時間,做到最大,」許庭禎說。

奇美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做到世界第一 ,就是一個奇蹟。

面對外界質疑許文龍進入LCD 面板是否風險太大時,許文龍說,人生就像一塊畫布,總要塗滿各種顏色,總是有快樂、有痛苦。

十八歲之前生活在日據時代,許文龍以為自己是日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才發現自己是台灣人。三十一歲,許文龍創立奇美實業,走進塑膠玩具加工業;四十五歲(一九七三年)那一年,許文龍將由做壓克力起家的奇美開進ABS樹脂的領域。由於堅持自行研發,當時做出來的ABS品質被業界稱為「三流三」。

例如當時同業中也做ABS的台達化工,就是引進日本東雷的技術 ,國喬也是引進日本廠商的技術。只有許文龍堅持不引進日本技術,只請日本顧問指導,與今天LCD的處境相近。當時奇美第一年的ABS產量是兩千噸,台達是一萬五千噸 。

許文龍不想仰賴外國技術的原因是,引進技術會過度仰賴外人,失去自行研發、改善的動力。同時,與外人簽訂技術合約 ,製造流程會被合約者綁死,失去不斷改善的機會,也會延緩決策速度。

成大化工系畢業的何昭陽回憶指出,由於自行研發,在一九八○年前後,奇美自行做了十項重大技術突破。

一九八一年適逢市場缺貨,奇美在突破最後一道技術防線之後,確定所謂「757」泛用級ABS的製程。757ABS「由於品質好 、染色成本低,大家拚命搶貨,」何昭陽回憶說。757 遂成了ABS的代名詞。

也就是由一九八三年起,奇美加快步伐擴建新廠。「從那一年開始,奇美連續十五年的成長,」何昭陽說。奇美的ABS產能由一九八三年的一年一萬噸,一九九○年成長到五十萬噸,邁入世界第一之林 。到一九九三年達到這個數量,至今仍維持在一百萬噸。不到十年,奇美就做到ABS的世界第一。

不過奇美在ABS領域的起飛,是歷經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一年十年的生聚教訓。何昭陽回憶,初進奇美近十年 ,他每天不斷地摸索與研究,使得每年招進的工程師有八、九成走掉 ,改到台塑、外商公司上班。如今,「當年進了奇美又離去的人,每個人都捶心肝(懊悔不已 ),」何昭陽說。

時任研發工程師的何昭陽回憶,許文龍當時所想的就是,選擇一種產品,集中火力地做,成功的機會比較大。「他最忌諱兵力分散,」何昭陽說。

賣童裝開始

台灣光復後,一九五○年,二十二歲的許文龍與大哥許鴻彬兩人一起與父親合力經營奇美行,專賣進口兒童服飾及舶來品 。「奇美」兩個字是父親許樹河取的,意指所賣的服飾要「奇巧就是美」,所以當年兄弟兩人常要坐十幾個鐘頭的火車到基隆購買進口貨。因此有人戲稱,許文龍當年是以賣走私的三角褲起家。

之後,兄弟兩人又合開奇美實業,許文龍自己動手開模做兒童玩具。讀台南附工機械科畢業的許文龍,一開始就是整天穿著汗衫短褲,坐在板凳上開模子。由於哥哥做事很急,急著要不斷滿足顧客需求,一直逼許文龍要不斷地開模,使得許文龍工作負擔非常地重,常常夜裡還在工廠開模,回到家裡,偶爾還蒙著棉被哭泣。

許文龍做事一向比較深謀遠慮,不喜歡急就章;喜歡放長線 、釣大魚,不喜歡鎮日忙碌得沒有時間思考。因此,大哥與他在經營企業理念不合,可說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這個挫折直到有一天夜裡,他到工廠附近台南市西門路那裡的永樂市場吃晚飯時才釋然。那天他看到一個斷了雙腿、用雙手走路的殘障者,正用雙手走到公廁上廁所的情景。許文龍又觀察到,這名殘障者的住處居然是路邊一處由兩個紙箱搭建起的臨時下榻處。

許文龍看了之後,就對自己的遭遇比較釋然。後來他決定把整個工廠無條件交給大哥,出外依自己的經營理念另起爐灶。

民國四十八年,許文龍設立了奇美實業。由壓克力、化妝板的生產製造開始做起,一路做到ABS這個工程塑膠產品。

創造他所想要的環境

許文龍是一個環境生態創造者。深研生態學的他深信,想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環境,就投入一些因子進去,自然會養出他所要的生態環境。

分析許文龍的企業發展策略可以觀察到,他是一個能透視自己的產業利潤池,專心做好一件有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企業家。專心將一件事做好,並且為他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是許文龍成功最關鍵的策略。

許文龍是一個能夠快刀斬亂麻,不斷地砍掉他認為沒有未來 、或不適合在台灣生產的產業。譬如一九八八年,他斷然停掉賴以起家的壓克力廠;一九九一年,當他覺得保麗龍不符合環保要求時,又停掉保麗龍的生產線。一九九六年,他覺得台灣不能再擴充石化業,也停止了ABS在台灣的生產。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指出,奇美曾在一九八五年建立了一個ABS廠 ,三、四年後發現製程不合經濟效率,當下就拆掉這個才三、四年的新廠。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奇美能成為世界第一的ABS廠,最主要的原因是改寫產業生態,成為產業規格的制定者,例如前述在一九八一年研發出的、名為757的泛用級ABS。

一般ABS為因應顧客的各種需求,有多達三、四百個等級,但對工廠的生產線而言,少量多樣很麻煩,常常要換原料生產。

757ABS一舉涵蓋大部分等級的ABS,在著色、硬度、延展度等都適用於顧客多用途的需求,目前757ABS 占有奇美七五%的產能。

一九九四年許文龍發現,由於韓國、泰國的ABS技術也跟了上來,已是世界第一的奇美在台灣若光做ABS,發展空間有限,而且台灣也不適合發展石化工業,遂轉往大陸鎮江設立ABS廠。林隆俊指出,去大陸可以比較接近市場。

「奇美有不斷嘗試、挑戰失敗的文化,」何昭陽說,「不能因為不能保證成功,你就不嘗試。」

同時,許文龍早年跑單幫、做生意時,向他下單採購的對象曾索取極高的回扣,這個經歷令他相當痛恨組織內的貪污。他也痛恨組織內的結黨營私,因此,他要在奇美建立一個「只要好好做事,其他的事情不用煩惱」的團隊文化。

許文龍充分授權。奇美實業副總經理王幸宗形容奇美的工作氣氛是:「在你的工作範圍內,可自由地做事。」

所謂環境生態的形成,許文龍相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你投入什麼因子,自會產生什麼結果,自會造成不一樣的生態。

許文龍為了讓奇美的員工真能專心把事做好,致力於建立一個不要有太多的公文、太長的會議與太多﹁婆婆媽媽﹂來管員工的環境。因此,早在一九七三年,新竹科學園區員工認股分紅制度還未興盛時,他就已經在奇美實施員工認股分紅的制度;一九八○年十月,他廢掉奇美管理部,讓各個事業部門直接對總經理負責。

奇美雖是世界第一大ABS廠,許文龍卻堅持奇美不上市 。許文龍自己視股票上市為金錢遊戲,更不喜歡讀管理的書,他尤其瞧不起讀所謂企管系的人。他常說,人都不希望被管,為什麼要設立一個管理部來管人?

有高科技業的效率

有長期在美國摩托羅拉、美國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工作的經驗,也有經常跟美國高科技公司工作經驗的許庭禎發現,高科技產業的變動快、決策也快。

許庭禎指出,奇美是具有高科技產業心態的傳統產業。奇美的企業架構單純,決策速度與規劃速度都很快,許文龍也一直很授權。

例如,一九九六年何昭陽告訴許文龍,有元太科技的經營團隊前來報告關於做LCD事宜。許文龍當天晚上就打電話到日本,請在日本的人脈幫他打聽相關情報。第二天,許文龍問何昭陽:「如果奇美去做LCD,會不會倒?」何昭陽盤算一下說:不會。許文龍就立即做出奇美要做LCD的決策 。何昭陽估算,奇美沒有重估過的淨值達兩百億元,經過重估可達三、四百億元,再借個六百億元不難。蓋一個LCD廠約需兩百億元,所以他估計很安全。

許文龍衝著何昭陽的估算,就放手一搏LCD。不過在許文龍做出決策之後,何昭陽卻連續失眠一個禮拜,每天凌晨三點即起床到公園散步思索。之後,他每天清晨七點到南科的奇晶光電上班,協助奇晶的養成。

喜歡做事的人

不重視物質的許文龍,為何要在七十二歲的高齡投入陌生的高科技產業?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再也沒有石化業的生存空間。

一九九六年之後,由於台灣土地昂貴、離大陸市場遠,必須耗費昂貴生產成本,再加上環保意識,許文龍決定不在台灣繼續擴建石化產業。一百萬噸的年產能填滿了奇美在台南縣仁德鄉一百甲的廠地 。三年前,奇美轉到中國鎮江買下一百甲土地,繼續擴建ABS廠。

王幸宗指出,也就是在五年前,奇美開始思索:要走上石化上游做SM(苯乙烯單體),或走到下游做塑膠加工,或是走上電子工業?兩、三年前,ABS供過於求的情形很嚴重。王幸宗指出,因為奇美的成功經驗傳到東南亞去,因此大家拚命投資ABS廠後來,奇美決定走向電子工業。

但是,留在台灣的奇美未來該如何呢?投入科技業的念頭一直在許文龍心中纏繞。他曾在三年前驅車前往新竹科學園區參觀,也曾在兩年前親自到韓國三星電子參觀LCD廠。

參觀完三星電子廠的許文龍回到台灣不久,元太科技副總經理吳炳昇基於同是台南人,就去找奇美,建議做較大尺寸的LCD(元太是做比較小尺寸的LCD)。

「他是個喜歡做事的人,對錢不看重,不是立志賺很多錢的人 ,」許庭禎說,「事業成功,比賺錢更重要。」

觀察與膽識

許文龍的這種大刀闊斧、不囉唆的霸氣,從他一向沈靜、不多話、講話斯文柔和的外表中看不出來。

許文龍的冷靜、一出手氣魄就不同,可由他釣魚的風格看出 。觀看許文龍釣魚,就知道他是一個極有耐心與毅力,又能細細觀察、盤算後再出手的人 。

許文龍的觀察力與膽識,從小就顯現。現年七十二歲的他常說,他的膽識以及喜歡藝術,可以說都是天生的。

許文龍十來歲時,一回看到一大群人在魚池中撈土虱。只見大人們手忙腳亂地白忙了一番,一條也沒有抓到。許文龍在一旁靜靜觀察與思索,如池中真有魚,經過一群人的翻攪,想必只有躲在池中微露的那節竹筒裡。於是他在人群散掉之後,不動聲色地拾起竹筒,朝電線桿一敲,隨即蹦出六、七條土虱。

許文龍的膽識也傳染成奇美文化。奇美副總經理林榮俊說,奇美員工做錯事時,許文龍只問動機如何,如果無意犯錯,許文龍通常不追究。他會說,「失敗了,算是學到一個經驗。」

對於同業對奇晶光電的疑慮,許文龍淡淡地說:「他們說的也對,我們做的也對。」

許多科技業新貴對LCD不敢貿然踏進。台達電總裁陳夢熊就說,台達電研究了十幾年,仍不敢貿然投入LCD產業。

除了膽識之外,許文龍認為,在台灣的奇美是到了該轉型的時候了;就如同台灣的經濟發展也需要轉型一樣。

許文龍認為,台灣的經濟已經到了第三塊麵包的時代。第一塊麵包是優先於環保經濟的成長;第二塊麵包是經濟和環境要平衡;第三塊麵包是環保應該優先於經濟成長。許文龍說 ,台灣已經到了第三塊麵包的階段。

許文龍認為,以台灣現有的條件,一定要走向所使用的天然資源較少、能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

許文龍心裡有什麼樣的勝算進入LCD產業 ,他不願多說。謎底只有等待奇晶能否在年底前順利量產才能揭曉。

許文龍對於奇美能帶給奇晶光電的優勢相當引以為傲。他說奇美一向是「會議少、報告書少、蓋章少 ;但決策速度相當快 。」

許文龍成立奇晶光電,也將它與奇美實業母公司切分得相當清楚。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指出 ,由奇美轉到奇晶的五個同仁都必須辦理優惠退休。他自己由奇美轉奇晶,年薪減了一半;不能既要母公司的安定高薪,又要新公司的配股、上市(將來奇晶比奇美多了一個可能——上市,如果順利的話 ) 。

賺錢不是人生的目的

事實上,在許文龍的人生觀裡 ,賺錢已經不是他最重要的人生目的。他淡淡地說:「你告訴我,當你回去時,有什麼方法可以將錢一起帶走?」「大家都知道錢帶不走 ,但表現出來的是錢一定要帶回去,到眼睛闔上時都還在想:這些錢要如何保存下去?」許文龍說。

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許文龍的最大目的。二十二年前,許文龍五十歲時就決定,當奇美實業董事長的他一星期只要上一天班,其餘的時間則是天天釣魚、作畫、拉琴、聽音樂與讀書。「驕傲的人不會知道自然有多偉大,」常在山谷、海洋上活動的許文龍說。

藉由這樣的心靈陶冶,許文龍人生的境界愈來愈寬闊,奇美實業的幹部也得到愈來愈多的歷練與授權。年近五十歲的何昭陽就說,奇美是他的第一個工作,他很幸運自己這個與許文龍完全沒有親戚關係的工程師,能在奇美一路成長與歷練。

許文龍不只要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也希望他的工作同仁能追求人生的幸福。許文龍認為,人生的幸福是可以接觸自然的美。所以他要奇美人與他一樣,有多一點的時間與大自然相處。

一九八五年,許文龍就要求奇美實業全體員工都要週休二日 。不過何昭陽經過三年的準備與調整現場作業的輪班制,才在一九八八年調整為週休二日,但已經比一般的傳統製造業先進許多。

奇美的員工每天早上八點上班,五點就能準時下班,每個奇美人都長得白白嫩嫩的。許文龍與他的一千五百多個奇美人雖過著相當好的生活品質,可是奇美實業的績效一點也不輸人。

由於許文龍專注策略成功,使得奇美人可以work smart(聰明工作)。奇美實業擁有一千五百五十名員工、三百零四億元營收、二十四億元的稅前盈餘(見表),資產也由民國四十八年設立時的三百萬元、淨值兩百萬元,到目前的三百三十一億元資產(今年七月為止)、兩百六十三億元淨值。

奇美也為台灣賺取不少外匯。王幸宗指出,奇美的ABS有七成外銷,外銷地區遍及全世界,包括香港、大陸、歐洲、美國、紐澳等地。

林榮俊認為,以他的觀點來看 ,奇美的員工是最幸福的。因為奇美雖是一個傳統產業,卻一直穩定成長,產量又大,員工每天準時上下班,週休二日(奇美實施週休二日已有十二年)。也就是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員工只要工作兩百多天,一年又可領到二、三十個月的薪水。每四年,公司還招待員工出國旅遊一次(依年資決定去的國家距離的遠近)。

早在解嚴開放出國前,許文龍就出錢讓員工出國旅遊。何昭陽至今仍很慶幸,他的兩個現已讀大學的小孩,早在讀小學( 一九八七年七月)時就有機會到泰國旅遊 。「一趟泰國之旅,成為我的小孩最有價值的童年回憶,」何昭陽說。

許文龍在奇美實業所創造的環境是,想辦法把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連成一體。許文龍每年發放股票給奇美員工,員工每年皆可領股息;退休後股票仍歸員工,領股息,以支應退休後的日子。奇美有八成的員工領有股票(工作年資三年以上才可參與公司配股),而員工認股,占一五%至二○%左右的股份。「能到奇美,一生都沒有問題,」何昭陽說 。 

員工向心力強,是公認的奇美文化。這股文化也傳染到奇晶。「他們常加班到深夜一、兩點,」何昭陽說。

許文龍在台灣商場上非常特立獨行,他既不上市企業,也從不參加所謂的扶輪社 、獅子會。許文龍更痛恨炒股票,他認為做股票是全世界最合法的搶劫 。所以他一直沒有讓奇美上市。不過最近他轉入高科技產業,也很有彈性,完全採用新竹科學園區那一套,他甚至強調讓奇晶光電員工分紅入股,絕對不能輸給科學園區。

從釣魚哲學的角度給員工福利

許文龍也是個相當平易近人的領導者,絕不講求排場與「清場」。他常常到奇美一個廢掉老廠房內的溫水游泳池游泳,而這個游泳池是所有奇美的員工與家眷都可去游泳的地方。許文龍一去游,戴著黑色蛙鏡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董事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絕對是全游泳池中年紀最大的一個。有一回他老人家游泳時,被一位年輕力壯 、游蛙式的年輕人猛烈踢到眼鏡,眼圈下的一個疤痕,久久不退。不過,許文龍也沒有生氣地要求清場。

在泳池,一般是直著泳池游。有一回許文龍碰到一位橫著泳池游的女泳客,造成他游泳時必須常常中斷,等她游過。許文龍就問她:「你是哪個單位的?」女泳客也不甘示弱地反問他:「你是哪個單位的?」許文龍啞然以對。

許文龍的員工福利政策有如他的釣魚哲學。他釣魚時,希望所有的釣友們都釣得到魚,不要只有他釣到很多魚,而其他人卻釣不到半條。「我賺很多錢,也很好,但要大家都能賺到一點錢,這樣大家都快樂,」王幸宗引用許文龍的話說。

許文龍充分授權。王幸宗形容奇美的工作氣氛是:「在你的工作範圍內,可自由地做事。」

許文龍真正獲得的幸福來自他的心境,而他的心境則是自己給自己的。最近有家大企業的總經理去請教他,提及公司歷史悠久,總有一些資深員工,公司為了節省人事經費,有意資遣這些資深員工。這位總經理問許文龍:「這樣做好嗎﹖」許文龍說:「資深員工把他的年輕歲月奉獻給公司,等於公司已把他們的年輕活會標走了;如今他們年事已大,公司應抱著繳死會的心來照顧他們,不要再期待他們要使出青春的活力來,因為他們的青春早已給公司標走了。更何況,企業主賺的錢可能早已夠養活兩、三代,不如你少養一代,把錢拿出來給員工。」許文龍一語道盡他的人道情義;有多少企業主、資本家有許文龍這樣的境界?

歡喜接受變化

釣魚、音樂、看冊是許文龍的三大嗜好。在許文龍的所有日文書內(他讀的多半是日文書籍雜誌,只講台語與日語),找不到所謂的管理學的書,而以《文藝春秋》月刊、《SAPIO》(一本論及當前重要世界時事的日文週刊)、世界史、生物學、生態學、音樂學等居多 。

許文龍一個禮拜除了兩天上班的時間外,其餘的時間不是在海洋上,就是在山谷裡,若天氣太差就在海釣池畔。也就是說 ,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師。不為外人所知的是,他對自己在生態學的掌握,相當引以為傲。他認為宇宙萬物,自有其生態平衡,人類的當務之急,是不要破壞這種生態的平衡。

光是音樂,許文龍本人就會玩鋼琴、吉他、曼陀鈴、小提琴 。許文龍也畫素描與油畫。至於釣魚,他連阿拉斯加、北極都去釣過。

對於物質享受,許文龍倒是不怎麼在意。許庭禎說,許文龍常常把車停在路邊,買推車上賣的一副一百元的墨鏡,他在挑選時對方以為他不買,又自動降價到三十元賣給他。

除了一星期上班兩天之外,許文龍其他的四天都花在大自然中:或與釣友們接觸;或每週有兩個晚上在家中固定聚集一群會玩各種樂器與喜歡唱歌的基金會同事,一起邊彈奏樂曲邊唱歌,彈唱的曲子遍及日語、台語、國語、法語、英語。有時他也請公司的幹部到家中吃飯、開會,然後一起唱歌,經常唱到深夜一點才散會,隔天往往又在清晨天亮前出門去釣魚,數十年如一日。

許文龍的話不多,說了也總是十分簡潔、沒有贅語;若不講話,一定是他認為不必回答。例如問他對到目前的人生歲月有何感想?許文龍只有一句話:「沒有感想。」

「花會開會香,也會謝會落,」許文龍說這是很自然的事,人生一樣,事業也一樣,要歡喜去接受。「凡事都會變化,你想子子孫孫都繁榮,根本是破壞自然的事,」許文龍說。

有意思的用錢的方法

許文龍認為錢帶不走,所以他喜歡以比較有意思的方法用錢 。每年撥出奇美一○%的稅前盈餘捐給奇美文化基金會,是許文龍的一大傑作。奇美博物館擁有六千多件收藏品,他常說:五百年後也許奇美實業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奇美博物館與奇美醫院還會存在(一九八七年,許文龍承接台南市逢甲醫院六、七億元的負債,參與逢甲醫院的經營,改名奇美醫院,並將奇美醫院經營成轉虧為盈)。

星期天早上,許文龍與奇美基金會一群音樂同好到台南安南市郊自己的魚塭釣魚。望著近海的魚塭,許文龍向基金會的好友們說,將來這些魚塭全部要捐給基金會。

中午回家的路上,在南台灣多日風雨後難得一見的如洗藍天 ,許文龍邊望著窗外的田野景色邊說:「看到大自然的景色而不會感動的人是很不幸的。」

回家途中,許文龍順便去游了一趟泳。明天是星期一,許文龍又要回奇美上班,只是最近兩年來他多了一項要開的會,就是奇晶光電。

如果奇晶不成功呢?「也只有笑笑,這是命啊!」許文龍淡淡地說。

不過如果不拋竿嘗試,如何知道能不能釣到下一條大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