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平的綜合高中路

李宛澍
user

李宛澍

1999-07-01

瀏覽數 17,600+

開平的綜合高中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9 / 7月號雜誌 第157期遠見雜誌

五月的週末總是瀰漫著畢業離情和祝福的花束。

國軍藝文中心鬧烘烘的典禮會場,開平高中教務主任許秀玲和每一個綜合高中的畢業生擁抱,「他們就像我生出來的孩子,看到他們要畢業了,實在感觸良多。」三年前,她從輔導室主任轉任教務工作,一路規劃綜合高中的課程,看著這群個頭比她還大的綜合高中第一屆畢業生,心裡憂喜混成不知名的複雜滋味。

「綜合高中」是教育改革列車開動的新生兒,在郭為藩擔任教育部長任內的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宣布「綜合高中」方向的確立,試辦至今三年。

打個比方,如果普通高中和高職是吃固定的套餐,那麼綜合高中就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歐式自助餐。除了教育部的基本課程以外,綜合高中可以自訂校必修課,畢業學分一百六十個,其中,教育部規定的必修學分六十四個,學校必修學分十六個,其餘依照各校資源和特色開出選修課。一年級試探自己性向,二年級時,根據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修職業學程或學術學程。

綜合高中設立的原意是要讓高中生充分試探自己的性向。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台大心理系教授吳英璋在綜合高中試辦時,語重心長地提到,過去輔導紀錄中,看到不少找不到自己目標、被家長安排的孩子,大部分學生到了大學三、四年級才知道自己興趣,陷入重考的抉擇或繼續忍耐沒有成就感的學習中。綜合高中的目的是鬆綁課程,給各校彈性,並讓學生有空間探索自我。

「綜合高中其實是一個小大學,」許秀玲說,以前是一張課表全體適用,現在,學生可以選課、跑班,一個班級好幾種課表,「不把每一個孩子都擠到相同的框框。」

以英國夏山學校為師

三年前,第一屆綜合高中開始招生,全省有十九個學校參加試辦,開平高中是台北市最早加入的學校之一。這所位在台北市復興南路著名清粥小菜街廓後方、擠在鬧區局促一隅的開平高中,在台北私立學校中流傳著「四大名校」之一的「惡名」,近十年來,這「惡名」背後是校長夏惠汶以英國夏山學校為師,期望建立的自由、快樂的學習環境。

英國的夏山學校是一九二一年由尼爾(A.S.Neil)創辦,是一所實驗性質很高的學校,上課自由,孩子可以來,可以不來,尼爾認為,讓孩子學沒興趣的東西是不道德的。學校是經過師生約定的生活團體,道德和權威是學校要打破的,互動關係端看人與人的相處。尼爾在一九七三年過世,學校由尼爾的家人繼續接辦,雖然夏山學校特殊的條件很難模仿,不過尼爾從心理學出發的教育理念卻深刻影響後世,他認為現行教育制度過於偏重智育,忽略感情的發展,心靈被壓抑會引起精神病態。

夏山學校有遺世獨立的條件,開平高中則是在學校排行榜中被擠壓的私立學校,試圖把快樂學習的教育想法接枝在被升學掛帥扭曲的教育環境中。「種籽需要陽光、水和土壤,而我們就是讓蘋果的種籽長成蘋果,橘子的種子長成橘樹,」這是夏惠汶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讓學生活得像人,做他自己。」

夏惠汶九年前從母親手中接下這所家族成立的高中,曾經與開平高中接觸過的輔大應用心理系教授夏林清說,他是一個願意拿學校做實驗的校長。

大幅增加年輕的老師;在部訂的課程時數中偷渡「社會科學概論」;上音樂欣賞、生涯規劃、認識自己;重新制訂校規;未來有可能以資源中心打破訓導、教務、總務、輔導的行政架構。

當初,夏惠汶會積極參加綜合高中的計畫,是想爭取辦學的自由空間。綜合高中的新制把部定課程減少,學校可以大大方方把EQ課程搬到檯面上,使自由的學習環境更有可能被建立。

「教育的目的是要開發生命的發展潛能,讓孩子有自信、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夏惠汶清楚地知道,這所學校要培養的是健康、平衡和愉快的孩子,「這裡可能培養不出總統,可是,我們的孩子不會自殺。」

解放課程,快樂學習

在綜合高中的架構下,學校的課程得到解放。以往在檯面下進行的理念,現在變成學校特有的「生活應用課程」,每個學期各有一門和生涯規劃有關的必修課。

一年級要修「學習與人生」,從以前填鴨的教育到現在要自己選課、規劃未來,這堂課讓學生瞭解綜合高中的課程和大學科系。接下來,「生涯規劃課」上場,目的在瞭解個人興趣,透過到大學科系採訪或蒐集資料,瞭解自己適合做什麼。此外,還有「表達訓練」培養學生面對下世紀競爭的溝通能力,以及「專論寫作」訓練學生蒐集資料、組織材料和寫報告的能力。三年級的訓練是「零基預算」,資源不是畫大餅瓜分,而是根據目標做最有效率的規劃,這堂課學生要模擬一個事件交出一份企劃書。

寫報告和團隊合作是教學的共識。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數學老師林裕意指出,盡量減少紙筆測驗,要學生寫報告評量學習成效,尤其,大多數學生都是在高中聯考的過程中對英文、數學失去興趣。寫報告的方式讓學生發現知識是和生活有關的,學生讀傳記寫數學家的故事,「有學生讀了好幾本不同版本的牛頓傳,就達到我們的目的,」林裕意說,即使學生只是從網路上抓下一大堆資料,也學到找資料的方法和閱讀資料的效果。

「一個人站上舞台還不算成功,要讓其他人也站上舞台,因為舞台是無限寬廣,」今年畢業的王儀\記得這是校長經常告訴他們的話。高三時,同學間即使申請同一個科系,還是會互相幫忙買簡章、準備資料、互相模擬面試,「平常交報告teamwork,讓大家都會互相幫忙。」她有感以前在公立明星高中念書,大家只為成績,爾虞我詐的氣氛,開平高中強調團隊的作業方式讓大家重視合作。

鬆綁制度,自由發展

因為每個科目的時數少,老師要花更多心力準備教材,「讓學生有限的注意力,吃下最多東西(知識),考驗老師功力,」一位老師表示,照著綜合高中的目標,一本教材走天下的教學方式已經吃不開了。

教學內容改變,生活制度也鬆綁。儀容是校方老早就棄守的領域,在開平高中可以看到染髮、長髮、打耳洞的學生,校長主張,學校管頭皮下的腦袋學什麼,不管腦袋以外搞什麼花樣。

學校除了有民主牆讓學生塗鴉、發洩任何對學校的不滿,另外還成立學生事務處,用來「幫助學生革命」。組長陳益綜表示,這個單位的工作是當學生有任何點子、計畫或抗爭時,協助學生達成這些想法。他大部分工作是和學生聊天,當他們有任何構想時,在一旁「搧風點火」,到目前為止,學生辦了一個多月的「午秀」,中午時間辦吉他演唱、校園廣播、塔羅牌占卜、電影欣賞,讓學校午休變得熱絡。

去年,學校修改校規,刪成只剩六條:不准恐嚇威脅、暴力行為、毒品及酒精、危險物品、吸菸、性騷擾或猥褻,觸犯任何一條就是開除。陳益綜表示,大概是因為規定明確、處罰加重,學生很清楚地雷在哪裡,這些案件比以前少。

上學期開始實施「導教分流」,教師重心在教學,不必擔任導師;導師一人負責三班學生,另須負擔少部分教學。在校長的想法中,導師是「只顧不問」的顧問角色,「導師不需要管學生,學生提出要求,導師再介入。」這種「放任」的態度挑戰傳統老師和教官的角色。

難以突破的升學壓力

然而,升學率是擺脫不掉的評價標準。和其他綜合高中八成以上推薦甄試、申請入學的上榜率比較,開平高中只有三成的成績顯得黯淡。

「孩子很快樂,suffer(受折磨)的是家長,他們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可以念得很快樂,」許秀玲說,父母認為考不上大學,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很贊成你們的理念,可是,升學怎麼辦呢?」每年總是有一、兩個學生是在家長的憂心下轉學。夏惠汶只能說,「我們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學,當他想考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在升學導向的學習中受傷,他認為舒展孩子受傷的情緒更甚於增加英文、數學的時數。讓孩子知道保有學習的動機,當他想升學、想念書的時候,他會做到,這是校長「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哲學。

阿洪(化名)是今年開平高中畢業的綜合高中學生,三年來,幾乎每天回家面對父母數落,「人家在念書,你每天上網路、晃來晃去,你完了,考不上大學啦!」他今年申請入學通過,即將進入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就讀,和學校老師約定好,打算等到開學前一天再告訴父母,「小小的報復一下被(父母)看扁的心理。」

快樂學習可不可能?

開平高中想要以綜合高中的方式,實現讓孩子快樂學習的環境,卻有很多現實上的困境。首先面對的是台北市長久以來的明星學校傳統,學生選擇的優先順序從公立高中一路排下來,選擇私立學校也是從升學率著眼 。三年前加入北區高中聯招的開平高中吊在車尾,也沒有招滿預定的班數,穩定的學生來源是開平高中維持學校運作的機制。其次 ,無法吸引家長和學生,招不到足夠的學生 ,人數過少也將使得選修課程流產,形成惡性循環的結果,綜合高中的構想大打折扣。

開平高中強調找資料、寫報告、訓練溝通能力和鼓勵活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利用推薦甄試和申請入學方式進大學比較有利。不過,在申請過程中,學業成績甚於學習潛力 ,甚至學校的「惡名」在口試過程中成為標籤。以一篇「網路菜市場」的企畫書獲得青睞,今年申請到台大農業推廣系的王儀\在申請期間,也被口試委員懷疑是不是在公立學校念不下去才去開平高中的問題學生。

參與教育部訪視綜合高中的一位教授表示 ,「綜合高中最大的問題是掛羊頭賣狗肉,名實不符。」有綜合高中的名義,在升學的大旗下還是給學生吃一套既定的課程菜單,與一般高中無異,「從升學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比較保險,可是,教改的意義沒了。」

開平高中堅持綜合高中的作法,這一條正在實驗的道路走起來特別辛苦,能不能走出快樂學習的道路,還是會被升學壓力擊垮呢?是可以繼續觀察綜合高中成敗的指標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