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超過一億兩千萬人口使用網際網路。
根據美國對「大眾媒體」的定義,只要超過美國人口五分之一 ——即五千萬人——使用的媒體就被視為大眾媒體。廣播花三十八年才成為大眾媒體,電視花了十三年,有線電視花了十年。
而一九九四年才開放商業化使用的網際網路,在一九九八年時就有超過六千萬的美國人使用,已是第四大媒體。美國行銷研究公司Forrest Research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上網的人數每年將以八五%的成長率增加,所創造出來的商機,潛力不容忽視。
電子商務熱潮席捲全球
線上消費已經成為勢之所趨。電子商務的熱潮正以野火燎原的氣勢,以美國為核心向全世界延燒。
有資料顯示,電子商務在美國以外的國家也有爆炸性的成長。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一九九八年日本線上交易金額為二十億美元;美國資訊科技公司IDC估計,在二○○三年時,將達四百五十億美元。雖然和IDC預估美國的七千零七十億相較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日本線上消費的八七%成長率高於美國的八○%。英國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也指出,今年歐洲方面的電子商務達七十九億美元,三年後預計將達六百四十四億美元。
去年是電子商務真正萌芽的一年。Forrest Research的研究指出,去年全年網上的交易總額達五百一十億美元。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可以得知,電子商務的營收在二○○一年至二○○三年時將達三千三百億美元;二○○三至二○○五年可達一兆美元,前景看好。
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可分為企業對企業(B to B ,Business to Business) ,及企業對顧客(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 )兩種。網路的發展通常是先發展消費者市場 ,再發展企業市場,但是後者的發展利基往往大過前者。
OECD報告指出,一九九七年B to B 的市場營收是B to C的四倍;二○○二年時,兩者的差距會在十倍以上。據IDC估計,企業對企業的交易模式占電子商務的七五%。市場分析公司Yankee Group也預測,一九九九年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將達一千三百八十億美元,二○○三年將暴增至五千四百一十億美元。
電子商務如此快速成長,除了上網人口的急遽增加外,交易成本低、速度快,並且不受時間限制、可以二十四小時開業的特質,都是促使電子商務急速竄紅的原因。
此外,產品庫存率降低、網上資訊智慧化亦是Forrest Research 分析電子商務快速成長的原因。上、中、下游企業一方面可經由網路交換資訊,使生產、庫存與需求資料結合,降低庫存;另一方面販賣者可將商品資訊輸入資料庫中,消費者可用檢索引擎從大量的資料庫中找出所需的資訊,達到資訊智慧化的效果。
三大戰場:資訊、書店、金融業
當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投入電子商務時,會有許多傳統產業被迫加入這個行列。最著名的例子即是亞馬遜書店的加入,徹底改變了美國兩家傳統書店——Barnes & Noble 和Borders 的經營方向。
亞馬遜成功的經營,使得門市超過千家、美國最大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相形失色,營業額只有亞馬遜的十分之一。有鑑於此,Barnes & Noble在一九九七年也架設了barnesandnoble.com的網站。根據Barnes & Noble的年報,該公司一九九八年線上業務的成長率為三.八%,和門市一一.八%的成長率相比,線上業務發展遠超過傳統店舖通路。
電子商務並不只限於電腦公司和網路書店,金融業的電子化也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
近來,美國網路下單的熱潮正在持續加溫。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所(SEC)公布的資料顯示,美國網路下單的交易量已達二五%以上;四月份的線上下單並創下每日六十三萬筆交易的新高紀錄,比第一季的平均水準成長約四成。
原本抵制線上交易的美國最大券商美林證券,終於在六月一日正式向網際網路低頭,開辦了網路下單業務。
美林線上業務最大的競爭者為Charles Schwab(史瓦布)。根據《電腦世界》(PC World)的調查,史瓦布是最受投資人歡迎的網路券商。每天上該網站的閱讀人數為四千萬人次,每日處理超過十六萬筆線上下單。線上下單最早出現在一九九四年,當時傳統大型券商根本不屑一顧,但是以折扣券商起家的史瓦布卻看準線上交易市場的潛力,全面投入。一九九八年的線上交易量便占整個企業總交易量的五四%,相較於九七年的三七%,顯示出網路下單的趨勢;到了今年,線上交易量更將近八○%。史瓦布幾乎已經從傳統通路的券商轉型為網路券商。
在建立網站的初期,史瓦布在廣告方面投注了大筆的資金,希望藉此吸引網路下單的人潮。根據該公司的年度報告書顯示,在開辦線上業務之後,行銷方面的費用逐年增加;同樣的,線上開戶人數也隨之成長。與一九九五年的行銷費用相比,九八年的費用增加了三○○%。史瓦布希望打響品牌知名度的心態可見一斑。
由於網路上的資訊過多,品牌便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如同DoubleClick 的最高執行長歐康那(K. O’Connor)所言:「在網路上 ,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了,所以最後,品牌會戰勝一切。」《電腦世界》總編輯吉霖(P. Gillin)也指出:「傳統零售成功的要件是地段、地段、地段;而網路零售的要件則是品牌、品牌、品牌。」
最繁榮也最荒蕪
電子商務看似錢坑,不論是新興行業或是傳統企業都紛紛往下跳,然而當企業界視電子商務為夢想之際,也有許多人鎩羽而歸。如IBM在一九九六年創立的的World Avenue 已於九七年停業,時代華納於同年創設的Dreamshop也於一年後關閉。可見要在這個新的電子時代中生存十分不易。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中曾引述亞馬遜網路書店總裁貝佐司(Jeff Bezos)有趣的比喻。他將目前網際網路的生態喻為地球生物初有生機的寒武紀(Cambrian era):「那個是地球上新生命快速成長的時代,但是那也是個滅絕率最高的時代。」
什麼樣的電子商務模式,才能在這混沌的電子世界中生存,至今仍未有定論。現階段的電子商務就像是當年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一切都還在試驗起步的階段,但是憑藉著本身的優勢與特性,電子商務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形態。
美國行銷研究公司Greenfield Online Inc.的調查研究顯示,有三九%使用網路的美國人減少了逛「水泥磚瓦」商店的時間。研究指出,線上購物的便利性,以及有數以萬計可以選擇的商品數,是購物者流連於網路商店的主要原因。
研究結果還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在電腦軟體的交易上,藉由網路購買電腦軟體的線上消費者近五成,高於商場展示(四二%)及型錄(二二%)的通路。在買書方面,有近二分之一的圖書是購自線上。但是,從純粹逛街看衣服這部分,網路商店就遠落後商場及型錄。此外,美國《財星》雜誌列舉的一九九八年全美十大網上交易商品中顯示,電腦軟硬體的銷售值為四十六億五千萬美元,遠高於衣服的三億美元。
網路商店虛擬社會生活
在電子商務最為發達的美國,林立的網路商店幾乎無所不賣。大到價值億元的豪宅,小到直徑不滿一公分的救命小藥丸,食衣住行育樂盡在其中。而繁華不夜的「大康(.com)街」上,有堂皇的大型購物中心、精緻的專賣店,也有販賣二手貨的跳蚤市場,全都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不論晴雨開門營業。
這些網路商店除了盡力模擬現實世界的購物環境,還利用網路的特性和磚泥蓋成的實體商店(brick and mortar)比好、比快。商品及服務範圍之廣、創意之新,令人讚嘆,同類型的網路商店也競相在速度和服務上爭奇鬥艷、推陳出新。
網路百貨公司中較具規模的有雅虎購物(Yahoo!shopping)、網路商店(cybershop)等。和百貨公司相似的是,雅虎購物或網路商店只提供場地,賣東西給顧客的是不同的商家(如專櫃的經營者)。顧客可以產品或品牌名稱快速搜尋想要的商品,再從一列幾十件類似的產品中點選中意的、放進推車(shopping cart),隨時可查看推車內商品的累積金額或退回商品,結帳後還可上網查閱貨品處理的進度、預計送達日期。
和現實的購物經驗一樣,有不少人在登錄信用卡號碼付款前,將裝滿貨物的推車棄置一旁、什麼也沒買就倉皇離開。網路百貨公司雖不用花人力將商品一件件擺回貨架,但也不甘快要到手的生意飛了。實體公司設在美國紐澤西州的網路商店,就用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絡這些顧客,鼓吹他們買下這些東西。據網路商店執行長傑福瑞‧陶柏指出,一五%的人後來真的被說服而購買他們曾經選擇的物品。
禮物一一九(911gifts)是銷售禮品的網站,為了送禮傷腦筋的顧客可依送禮的場合或對象搜尋適合的禮物,或進一步說出預算 ,由禮物一一九提出建議。例如,顧客希望送給爸爸父親節禮物 ,輸入預算為五十到七十五美元,禮物一一九建議的禮品包括高爾夫球練習組、望遠鏡、按摩器等十多項,顧客再進一步選擇。
網路雜貨店(NetGrocer)——一家販賣柴米油鹽日常所需的超級市場,是全美同類型商店中最大者。除了易腐壞的牛奶外,一般超級市場有的貨品一應俱全。
針對特殊需求的顧客,網路雜貨店也有貼心的設計。例如,它蒐集了糖尿病患適用的無糖食品,和照護四肢末端的特殊鞋墊、繃帶等產品。網路雜貨店也將嬰幼兒用品適用年齡分類,方便父母選購。顧客還可存下每筆交易資料,下次上網購物時,可調出過去購物資料做為參考。
今年一月才成立的Soma (意為「身體的」)是首家網路藥房。Soma賣的一萬五千項產品中,除了一般藥品、維他命,及醫療、日常用品,還有醫師處方藥物。顧客在網上將醫生處方箋上的藥物名稱輸入後,Soma會有工作人員和醫師聯絡,確定處方是否正確,藥品隔天快遞到顧客家中。
專門仲介買賣機票和旅館訂房的 Priceline 代表另一種議價形態。顧客說出願意付的價格,Priceline 搜尋願意接受價碼的賣方。以訂房為例,顧客輸入希望住宿的地區、日期、旅館等級和希望價碼,一小時後可知結果。
Priceline 靠著這套已在美國取得專利的「買方驅動商務」系統,在今年第一季賣掉十八萬六千張機票。今年初Priceline 的服務項目增加了房屋貸款及購買新車,未來還將加入郵輪、租車等項目。
萌芽中的電子商務時代
電子商務的出現,不論對企業或對消費者而言,都是雙贏局面 。但是,網路交易的安全性卻是發展電子商務的一大挑戰。根據美國消費者協會(National Consumers League)五月份發表的調查顯示,有六百萬名的電子商務消費者相信他們曾經在網路上受騙 ,或是信用卡被盜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也指出 ,英國線上消費的詐騙金額已經多達五兆英鎊。
未來「水泥磚瓦」的商場也許會成為空城。但是,要進入真正的「虛擬商場」時代之前,消費者似乎還有一些門檻。電腦的價格、數位化軟體的相容性與可靠性,以及貨品的實際運送情形,都會影響網路商店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