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審查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吵嚷喧騰,為了消弭外界對政府高負債的疑慮,行政院主計處開出了一張遠期支票——九十一年度開始,中央政府預算收支由赤字轉為黑字。此語一出,立刻引來立委的爭論。
「我認為未來年度的財政會比八十九年度好,但要在短短幾年內扭轉赤字,沒那麼簡單,」曾在台灣大學會計系任職教授的立委朱立倫認為,主計處對稅收成長太樂觀,高估收入的結果使推估失真。
根據主計處的推估表,九十年度至九十二年度的稅課收入及專賣收入,平均每年成長七.九%,其推估的基礎是依照對未來經濟成長率和物價上漲率的估算。朱立倫說,即使台灣可以從景氣谷底逐漸復甦,但也不可能達到將近八%的名目經濟成長。朱立倫根據國內外各經濟預測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預估推出,未來稅收成長比率應在五%到五.五%才算合理。
對此,連主管稅收的財政部也不免質疑。財政部高級官員承認,在景氣因素及多項減稅措施的效應下,未來三、四年間要達成稅收七.九%的高成長,幾乎不可能,除非股市交易量瘋狂暴增。從八十九年起,包括兩稅合一、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以及降低銀行營業稅率等多項減稅,每年稅收起碼因此減少五百億。
提高稅收填補財政大洞
事實上,在編製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中央預算時,財政部和主計處就已經因為主計處一再要求提高稅收而齟齬。部分稅收幾乎是在牽就主計處平衡預算而略顯樂觀,最明顯的就是證交稅。一般認為很難達成的情形下,硬是按照一天一千兩百億元的成交量,編出一年半收一千四百多億元的收入。
而以今年的情形來看,稅收非但未增,而且已經出現四%以上的負成長,早就打破所謂稅收應該隨經濟成長率同步增加的預期。今年稅收顯著衰退,主要是因為股市交易萎縮及房地產市場冷清,但年年選舉所導致的「政策買票」,減稅主張滿天飛,也是稅源難以掌握的主因。財金單位想要依賴穩定的稅收改善財政收支,幾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行政院長蕭萬長承認,目前稅收占政府收入比重不到六成確實偏低,並指示經建會提出對策。但礙於現實,經建會不敢提出任何的加稅建議。財政部原訂在兩年前就應該提出的擴大稅基方案,亦在總統大選逼近的壓力下延宕。
對蕭萬長而言,由於閣揆任期根本缺乏任何保障,亦難寄望蕭內閣對於改善財政赤字肩負任何長期性的任務。一位財金高級官員就表示,既然過去的閣揆未曾加稅,蕭揆當然不必扮黑臉,背負「加稅院長」的罵名。
立委賴士葆就指出,連戰以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八十七年度達成了預算平衡為傲,但賴士葆戳破了中央所謂平衡預算的數字魔術。他說,未列入中央政府總預算的非營業循環基金,長期債務高達五千四百億元,中央是把債「藏」到非營業循環基金裡面,才能達成零赤字的平衡預算。
「這樣隱藏債務,當然主計處可以宣稱三年內中央預算由赤字變黑字,但是,這是真正的消除赤字嗎?」賴士葆嚴重質疑政府隱藏赤字的手法。
創下政府負債最高的紀錄
賴士葆的質疑並非無的放矢。在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除了原來的非營業循環基金,中央又設了債務基金。雖然債務基金原先的設計是使政府每年還債平滑化,減少對總預算支出的排擠,但債務基金搶先成立的目的,卻是安置原應放在總預算內的舉債。
除了非營業循環基金可以把債務﹁金屋藏嬌﹂,下年度起中央預算編列也另有玄機,可以讓預算內的赤字愈來愈好看,那就是把還本支出放到總預算之外,就可以有效縮小支出規模,讓平衡預算更容易些。
根據主計處的說法,將還本支出剔除於總預算之外是仿效國際慣例,如此才能反映政府每一年度的支出規模,而不受還本的影響。美國的確是採取不平衡預算,亦即政府只在還本以外的支出平衡收入。由於還本壓力愈來愈大,剔除還本支出確可使總預算規模避免波動過巨,不過,主計處不對外界把話說清楚,有人形容是「摸蛤仔兼洗褲」,以期在短期內達成帳面上的零赤字,造成好像財政將改善的假象。
至八十九年底,也就是本世紀末,官方版所統計的中央含省府的總負債高達兩兆三千九百多億元;下一世紀,台灣也將創下政府負債最高的紀錄。按此債務規模,未來每年的付息就高達一千兩百億元至一千五百億元,十年間光是付利息就得一兆元以上,但主計處卻樂觀地推估,累計債務餘額在九十年度達成兩兆四千零三十二億元高峰後就可逐年下降,並且於九十一年出現四百七十二億元的盈餘,這個算盤怎麼打也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