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郝明義:人文精神決定出版價值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4,850+

郝明義:人文精神決定出版價值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在下個世紀,人文曲線上揚,出版業可以發揮一些作用。至於網路出版、多媒體出版會不會取代平面出版?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看待。

出版的發展有三波,第一波出版是強調創作者個人的思想和創意,不著重行銷、包裝,就好像是農漁文明。

第二波出版類似工業文明,強調出版的團隊合作、強調作者以外的很多功能,如行銷。它造成快速發展的出版,但也造成一些價值、品質的污染。第三波出版就好像今天的資訊文明,隨著網路多媒體的發展呈現。但也和資訊文明很像,表面上看起來很方便,但我們還處在很粗糙原始的階段,它的優點是潛力無窮。

這三波出版模式的變化,就好像人類三波文明一樣;資訊文明出現,不代表農漁文明就要消失;同樣的,第三波出版出現後,第一波、第二波出版同樣還是存在,只是各自的重點不同。

我認為下個世紀的出版會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第三波,一個是第一波。這兩個表面上看起來南轅北轍,前者強調多媒體與聲光娛樂的效果;後者強調純文字、只靠作者的思想做筆耕,其實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百科全書、字典一定是第三波出版的代表,靠多媒體的呈現才能表現它的方便。這顯然跟第一波大不相同。但是第三波出版背後如果沒有人文精神,一定設計不出相稱的內容和資料,如果沒有相稱的內容和資料,再怎麼絢麗、方便的科技,都只會造成更直接、更殘酷的淘汰。

所以,人文精神和第三波出版反而有了最接近的結合。在未來,第一波出版不但不會褪色,反而因為科技的出現證明它的價值。第一波出版有很多結晶的思想與精美的文學創造,白紙黑字可能就是它最好的出版形態,不需要靠花俏的東西。在下個世紀,出版可以透過第三波將人文精神向前推展,透過第一波將人文做更深層的保存。

在下個世紀,不管是生命複製或再生,都會更成熟地發展。即使我們用不到這麼尖端的技術,未來的科技發展一定會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比起一、兩百年前的人,我們已經有太多的時間,因此對待時間不應該以急促的角度,而是以更優裕的態度。

發展科技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節省空間,並擴大移動的空間。未來有兩件事對空間的使用會有革命性影響:一個是網路,在虛擬空間裡,我們的空間廣度不知道打開多少倍;一個是飛機的速度應該比現在提高三、四倍,東京到紐約大約只要三、四個小時。高速飛機的出現,讓人類在實際空間的活動度更擴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與多元文化的接觸更方便。我認為今天英語在網路與實際生活的獨大,只是個過渡現象。將來無論在虛擬或實際空間,一定無法只靠一種語言來接觸多元文化。所以下個世紀,時間空間都發生變化,連帶的一定使我們對遙遠的文化有新的接觸機會,多元文化在下個世紀將更方便地體現。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因此,人類一定要在哲學角度上重新思考人類與世界、宇宙的關係,這也是我相信在下個世紀人文曲線一定會上揚的原因。不管哪個世紀的人,都應該思考如何面對時間、空間、文化的變遷,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其他的都是工具的問題。

(蕭富元整理)

21世紀全球語摘

假如你是藥學系畢業,就曉得藥物爆炸所指為何。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不斷破解複雜的荷爾蒙系統,每天都有新的荷爾蒙物質被發現。今後若持續在化學上操作,成果將達爆炸程度。

——布萊克(J. Black),受體阻滯藥「心得安」發明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