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曾經歷電腦革命。初中時,蘋果電腦二號剛上市,很多人在上面打電玩,覺得電腦只是玩具。想不到短短十年內,從蘋果電腦、IBM個人電腦到麥金塔電腦,小小的東西卻改變了大家的生活。
一九九四年,第一次接觸網路。我就讀的史丹佛大學與哈佛大學一向有競爭關係,但透過網路可以進到他們的網站,就像進入哈佛校園,看到很多東西。當時就感覺到那種衝擊 。
我學的是企管,對高科技本來沒什麼興趣,但發現網路科技對於未來的影響力這麼大,覺得要趕快跳進去,否則就來不及了。
二十一世紀以後,人們的食衣住行都將透過網際網路這個新的通訊科技變得更方便,獲得更好的品質。這個現象已經發生。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等網上商店(online merchant)出現後,提供低價與更多的選擇,威脅到實體商店。邦斯諾伯(Barnes & Noble)書店過去都按定價賣書,面臨網路書店的競爭,也開始壓低書價,甚至設網站加入競爭。
本地的競爭將會淡化,變成比較國際化的競爭。價格對消費者愈來愈有利,消費資訊的傳播也更快速。你可以有較好的方式去使用商品,或購買想要的東西。這種效益在股票的網上交易表現得最清楚,你可以訂閱線上財經新聞(online newsletters),即時拿到最新消息,做出買賣決定。
每個人都變得比較聰明。過去我們說誰很聰明,是因為他得到的資訊比我們多。把資訊降到大眾手上後,就不會被政府、大公司所控制。因為藏不住資訊,他們對員工或人民必須更誠實。只要一封電子郵件或是將消息公布在電子布告欄中,弊端無所遁形。像柯林頓性醜聞案,甘迺迪和羅斯福時代都曾發生,那時資訊控制較容易,但在網路時代根本是紙包不住火。
這種資訊迅速的擴散,將會改變我們的文化。辦事更有效率,政客更誠實,政府、公司比較不容易貪污;透過地圖導引的網路科技,五、六年後,甚至塞車也可能消失。
(季欣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