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玉峰:生態短路,誰來收拾殘局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3,750+

陳玉峰:生態短路,誰來收拾殘局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走到二十世紀末,在統一化及切割化兩面夾攻下,地球的生態平衡遭到大破壞,物種大滅絕、全球文化多樣性消失。這樣的結果是從生命、自然的歧異度及差異性全面下降,並埋伏最脆弱的因子,縮短了自然界的調整網,我稱之為「生態短路」。

科技文明將人類的演化逼到身心分離的地步。自有歷史以來,地球從來沒有哪一種生物像現在的人類這樣,用心智能力超越生理做為一個地球生命所有能夠的部分。雖然心靈和文化演化跑得這麼快,心智已經像神一樣在運作,而我們的身體卻還在地上爬。按照電腦科技、生物科技種種發展的方式,我們現在是在做神的事,但是我們的肉身和心智狀況無法配合一起演化,造成的結果是成不了神,倒有可能著魔。

未來整個世紀面臨大轉變,真正的文化調和應該是,整個科技文明再回過頭來省視文化文明的走向對生命的意義與詮釋。這種省思我在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電影「魔鬼終結者」裡已經看到,終結者從T100型到T1000型,人類追尋永遠都不可能壞掉的東西,結果就是「無血無眼淚」,這也是今天科技的盲點。科技終究還是要回到生命本身。科技再了不起,譬如性高潮可以通過幾條神經電線互傳,但是你要坐在電椅上享受這樣子的感覺嗎?這是價值抉擇的問題。

就整個科技文明來講,台灣無法自外於這個大趨勢的影響。我們對台灣最大的擔憂就是學到的不是科學的本質、科技文化的反省,我們有的是科技,但沒有相對的智能與反省能力。

台灣最大的歷史特色就是三、四百年換了五、六個政權,這就像家裡兩、三年換一次爸爸、媽媽一樣,這個小孩成長後的人格涵養可能產生一些奇特的症狀,台灣文化就屬於這一類。從綠色科學哲學來反省,除了要面對整個科技的大省思,台灣本身還宿命地面臨因政權所帶來長期欠缺科技文化的貧血症。

台灣近五十年來對自然維生生態體系的摧殘,是兩百五十萬年以來最嚴重的。現在台灣殘存屬於原始自然的生態體系應該只有兩成到三成的土地,而它又要承擔超越健康維持的承載量。就一個生態環境來講,台灣已經是無能負擔了。

(陳玉梅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